經濟戰“疫”錄:中日韓產業供應鏈如何應對新挑戰?

(抗擊新冠肺炎)經濟戰“疫”錄:中日韓產業供應鏈如何應對新挑戰?

中新社北京4月4日電 題:經濟戰“疫”錄:中日韓產業供應鏈如何應對新挑戰?

中新社記者 魏晞

疫情全球大流行對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產業供應鏈帶來新挑戰。特殊時期,是否應該以特殊貿易政策推進中日韓更加緊密的產業合作?

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召開的“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中日韓產業合作”專家網絡座談會上,日本國際經濟交流財團專務理事原崗直幸認為,中日韓三國需要共同採取果斷和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措施,促進需求,這是保護供應鏈的最佳辦法。

原崗直幸說,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是應對疫情衝擊的關鍵,“必須通過數字技術解決數字鴻溝問題,利用數字技術重建更加穩定安全的供應鏈,這需要國際合作”。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很可能改變經濟全球化既有格局,供應鏈、產業鏈的區域化、本土化可能是一個新趨勢。在這樣的形勢下,中日韓全方位合作的戰略性、全局性凸顯。

遲福林提出,中日韓產業互補性強,製造業產業內的分工協作緊密,當下應以共同維護製造業供應鏈安全穩定為重點,推動形成三國製造業分工合作新機制。“要加強三方產業供應鏈安全信息溝通與協調、聯合評估、風險預警等機制建設。”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認為,中日韓需要以更緊密的合作,應對疫情及其嚴重衝擊經濟的“雙重威脅”。一是加強彼此間開放的信息分享,建立中日韓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信息分享平臺,及時向社區和公眾開放信息。二是加強在抗疫技術和產品方面的合作,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形成以本地區為基礎的生產供應能力。

韓國產業經濟與貿易研究院原院長金道燻認為,東亞產業生態體系運行良好。例如,在乘用車和智能手機產業方面,從表層看三方在最終產品上競爭明顯,但三方在中間產品上相互合作關係十分緊密。他認為,中日韓也許需要考慮在本國建立備用供應鏈,作為跨境供應鏈的補充,以備不時之需,但應以不損害東亞區域目前運行良好的供應鏈架構為前提。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徐溱教稱,近日,由於無法從日本和中國進口重要零部件,韓國汽車生產大幅減產。韓國產業供應鏈上的中小型企業比大企業遭受到更大傷害。因此,中日韓要攜手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由此保障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

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科學與經濟學院副院長深川由起子認為,中日韓可以攜手率先創立全球數字經濟技術標準。此外,汽車製造業、人工智能、機器人制造、現代服務業、通訊等也都可列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早期收穫項目。中國持續的對外開放,將為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大貢獻。(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