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林肯說過:“我們關心的,不是你是否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能否無怨。”

在“圓桌派”節目上,李玫瑾教授曾經對於挫折教育的這番話引發過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這裡面提到了“脫敏”這個關鍵詞,意思是如果不想讓孩子以後在面對某件事情時不知所措,無力招架,那就應該在他小的時候就讓他先體會到這種挫折,以後在遇到這種類似的事情,孩子就不會敏感多慮。通俗點來講就是,想讓孩子以後贏,那就要提前讓他學會面對輸。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樂嘉曾經帶著自己4歲大的女兒靈兒連續四天,徒步穿越張掖沙漠。導致後來女兒身上起了疹子和水泡,半夜睡不安穩甚至驚醒哭泣。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看上去他也是為了女兒好,讓靈兒從小就有這種吃苦經歷,鍛鍊耐性和意志力。但事實上,小小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成年人口中所說的“毅力”,他們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不讓父母失望,咬牙去完成父母佈置下的一系列難題而已。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打擊教育並不是挫折教育

現代社會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在物質方面,孩子從不缺少更好的東西。精神方面,父母也是從小就盡全力去培養。在現在社會,孩子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受關愛,教育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受重視。

良好的社會環境,讓很多家長擔心以後孩子無法頂住社會上所帶來的壓力,所以父母們紛紛開始給自己的孩子“製造挫折

”。但是我們要明白一點,如果我們總是給孩子不斷的打擊,只會逐漸消磨掉他們的自信心,變得更加敏感脆弱不自信。

錯誤的挫折教育會危害孩子身心

在我們中國最常見的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就是不論自家孩子做的是對是錯,永遠都會先說自己孩子的不是,然後讓孩子道歉。

我一直不明白這種看似約定俗成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因何而來,是因為中國傳統美德里面一直宣揚的謙遜嗎?但我從這些家長的身上沒有看到謙遜而是謙卑。

遇到事情,首先應該論證明白到底是不是自己孩子的錯誤,比起來你想給孩子做一個謙遜有禮的好榜樣,孩子更需要父母站在他們這邊,還他們清白或者堅定的支持。

“流水在碰到牴觸的地方,才能把它的活力解放。”——歌德

記得在《爸爸去哪兒》裡面吳鎮宇說過一句感人肺腑的話:“自己已經50多歲,孩子還小,一直怕有一天離孩子而去卻還沒有教好孩子

”。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是的,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而我們能給予孩子的最大的贏,而是讓他們學會怎樣面對輸,這才是正確的挫折教育。

1、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很多時候不需要我們去可以製造挫折,孩子在生活裡其實有很多面對失敗的機會。比如家長和孩子玩遊戲,不應該為了照顧孩子想贏的心理就故意輸掉,還要誇讚他們多麼厲害。

要知道,早晚有一天他們不會遇到像你這樣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讓著他們的人,贏只是一時,而不是一世。

2、不要急著幫助孩子

現在有個非常現實的例子就是:孩子摔倒了你會怎麼辦?

很多人嘴上說著“自己爬起來唄”,但真正看到孩子摔倒的時候總是第一時間跑上去把孩子扶起來,更有甚者不看清事物的本質原因,為了轉移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停止哭泣,就故意說其他東西的不好。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其實這種時候,父母應該等待。或許他會馬上站起來,然後哭著向你哭訴疼痛;也或許他會當做無事發生,繼續向前走去。但不論是哪種,他們小小的自我站起,正是孩子在面對一次小挫折時候所具有的勇氣和挑戰。

他們不需要我們家長的幫助,他們只是需要我們的鼓勵和支持。

3、培養孩子的豁達胸懷

老話說得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正確看待一切事物的所得所失,讓孩子以後在面臨困難的時候能夠始終保持平穩的心態,對任何事物都抱有一顆豁達寬容的心。

這有這樣,孩子在以後面對更多挫折的時候,才能真的做到“輸得起”。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4、引導孩子主動解決問題

包辦一切的行為是最不可取的,父母在提前給孩子們創造本來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段甚至可能不屬於他們一生中應該體會到的挫折的時候,也相當於在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給孩子一手包辦了人生。

可是一個人的成長,最需要的就是自我空間。就像一棵樹的長大,它們的根需要地下足夠的空間來散佈,他們的枝葉需要地上足夠的空間來伸展,養育人也是這樣的道理。

在困難挫折來臨的時候,父母不要根據自己人生經驗所得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是應該支持他們讓用自己的方法去面對問題、去解決問題。

請父母們不要陷入強加給孩子挫折的自我感動中,應該跳脫出來,以更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加理智冷靜的心態去看待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挫折教育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但我想很多人把真正的挫折教育理解錯了。我們身為父母,不應該為孩子故意製造挫折,來求達到磨鍊孩子心性的目的,而是應該讓他們學會勇敢面對挫折,並陪他們一起度過。

想讓孩子從小意識到挫折,從而讓他們做好準備,我非常推薦這套

《逆商教育繪本》全十冊的內容,使用圖文並茂的小故事,來告訴孩子們可能遇到的挫折、困難。而且雙語的加持,也能讓孩子在增強閱讀興趣的同時,提高英語能力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整套書39.8元,價格上來講不算昂貴,性價比不錯。就讓它來告訴孩子逆境與困難,挫折與磨難吧,而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支持!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李玫瑾教授談挫折教育:孩子最大的贏,是學會怎樣面對輸

想要進一步瞭解圖書信息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商卡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