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后,中美交往的历史

1960年代末,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着手调整美国对亚洲的政策,希望在冷战期间,通过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来制衡苏联。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中国,他称此行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建国之后,中美交往的历史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提升。

1979年7月7日,卡特总统在位时,中美签署了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该协定于次年2月生效。)

1980年,卡特总统利用美国在世界银行的地位帮助中国恢复了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地位。1981年,中国接受了世界银行第一笔贷款。

1986年,美国和日本等国合作,将北京引入了亚洲开发银行。迄今,该银行向中国提供了400亿美元贷款,用于交通、能源、水、农业、金融和其它项目。

1990年,美国一些国会议员提出议案,基于人权问题,要求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或对其延长附加条件。

建国之后,中美交往的历史

1993年,上台不久的克林顿总统宣布,中国必须满足一些关键人权条件才能获得最惠国待遇的延续,但是在美国工商界的压力下,这一主张没有落实。

1994年5月26日,克林顿宣布延长1994年至1995年度对华最惠国待遇,并决定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

1999年4月6日至14日,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访问美国,与克林顿总统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在北京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定,此协定被指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

2000年10月10日,克林顿总统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根据这项法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将终止按《1974年贸易法》中有关条款对中国“最惠国待遇”(“正常贸易关系”)实行年度审议的做法,与中国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的首肯是入世关键。加入WTO后,中国GDP翻了9倍,逐步发展为制造业和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项命令于次年1月1日生效。

1972年中美关系刚刚恢复时,双边贸易额只有1,288万美元。2018年,据美国官方的数据统计,双方贸易总额为6,600亿美元左右。这一年,美国向中国出口1,201亿美元货物,进口了5,396亿美元货物。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