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放肆”嗎?利用“四葉草法則”,不焦不躁養出自律娃

一個人身上會有很多優良品質,自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不難發現,很多優秀的孩子從小就十分自律。很多家長都想把孩子教育成一個自律的孩子,卻不知道該怎麼做,那麼一起來試試“四葉草法則”吧。


孩子“很放肆”嗎?利用“四葉草法則”,不焦不躁養出自律娃

什麼是“四葉草法則”

1、 提前約定

孩子似乎都有些反感父母突如其來的安排,不明白父母為什麼不問問自己的意見,當父母想讓孩子幫忙做一件事時,可以提前與孩子約定好,詢問孩子是否有時間,這樣的約定能讓孩子在心中有一個完整的概念,並且能讓孩子養成負責任的習慣,做事的效率會更高。


孩子“很放肆”嗎?利用“四葉草法則”,不焦不躁養出自律娃

2、 制定目標

父母讓孩子做事時,不單是要孩子完成這件事,還要讓孩子明白做這件事是為了達到什麼目標。比如很多家長只會對孩子說“趕緊洗漱”,卻沒有告知孩子要在多少時間內達到什麼樣的清潔度,回頭會發現,孩子還在玩水呢。孩子沒有了目標,只會一拖再拖。


孩子“很放肆”嗎?利用“四葉草法則”,不焦不躁養出自律娃

3、 有限選擇

一個成年人,對於選擇題和解答題更傾向於做選擇題,何況是一個孩子?孩子的心智遠不如大人,對於一些選擇面太廣的事情,他們無從下手找到正確答案。父母在孩子尋找答案的途中,可以給孩子幾個方向,讓孩子的思維能夠快速選擇,這樣會事半功倍。

4、 認可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大人的肯定,如果孩子成功地完成了一件事,卻沒有人給予他肯定,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父母在孩子成長期間,不要吝嗇誇獎,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可以讓孩子更有動力去發掘未知的事物。


孩子“很放肆”嗎?利用“四葉草法則”,不焦不躁養出自律娃

家長如何利用“四葉草法則”,不焦不躁養出自律娃

1、 父母和孩子互相制定規矩

很多孩子之所以養成胡攪蠻纏的習慣,是因為從小缺乏了規矩,家長無底線的縱容,只會害了孩子。父母不要單方面給孩子制定規矩,這樣對孩子太不公平,要讓孩子也給父母制定規矩,家長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去遵守規矩。規矩也要留有餘地,如果雙方都不能很好地適應規矩,那麼就循序漸進,慢慢達成就好。


孩子“很放肆”嗎?利用“四葉草法則”,不焦不躁養出自律娃

2、 給孩子定下適當的目標

孩子的自律性是從小在家長的幫助下養成的,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家長要給孩子制定適當的目標,比如一天要達到多少運動量,每天要讀幾個故事等,適當的目標可以讓孩子更有動力,目標不可過低也不可過高。

3、 讓孩子有限的選擇

父母與孩子之間要互相尊重,大人在家裡是主導地位,可也別忘了讓孩子有機會做主。父母不要讓孩子成為“巨嬰”,孩子學會選擇也能讓他們養成獨立的能力。比如可以讓孩子選擇是上午做作業還是下午做作業,並且要告訴他們,選擇了就要負責的道理。


孩子“很放肆”嗎?利用“四葉草法則”,不焦不躁養出自律娃

4、 給孩子足夠的成就感

當孩子獲得成就感之後,他們會更樂於去做這件事,比如孩子完成作業後,父母誇獎孩子,讓孩子的成就感得到了滿足,這樣他就會每天遵守,從而達到自律的效果。反之,如果孩子完成作業後,父母連看都不看,孩子只會覺得父母對自己漠不關心,是否完成作業已經不重要了。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孩子足夠的成就感,這樣孩子才能有更多的動力去達到自律的目標。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所以李玟謹教授給大家推薦以下的書籍,一共10冊裡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的去教育孩子。

孩子“很放肆”嗎?利用“四葉草法則”,不焦不躁養出自律娃

孩子的開竅是必定要經歷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需要爸媽的耐心、情感和資源上的支持。放任不管或棍棒交加不會帶來期望的結果。

要相信,孩子必然會超過我們。我們要做的,只是幫助他們少走彎路和加速前行,讓“孩子,我為你驕傲”的那一天,比預計來的早一點

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

孩子“很放肆”嗎?利用“四葉草法則”,不焦不躁養出自律娃

這10冊繪本分別從安全、情商、行為三個大方向重要介紹,孩子可以藉由繪本可以進入自身的內心世界。繪本作為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為孩子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孩子“很放肆”嗎?利用“四葉草法則”,不焦不躁養出自律娃

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