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心得〈一〉


世說新語心得〈一〉


世說新語也許是中國古代唯一的個人主義文學。劉義慶好象是南北朝人,南朝分宋,齊,梁,陳。他是宋朝皇帝劉裕的侄子(不見得準確)。他當過大官,也是個文人,要不是編了這本書沒人知道他是誰。

世說新語心得〈一〉


首先是學到了個成語“席不暇暖”。陳仲舉要學習古人敬重賢士,故意做給別人看的,但也有可能另有它因,或許是崇拜或許是愛戴,總之人的動機永遠是複雜的,恐怕他自己都不清楚。但有人要是問他,他會很理智的選擇一種。

世說新語心得〈一〉


周子居說幾天見不到黃叔度他就會變得狹隘,說岀這話後他覺得自己高尚了點。“雖不能及,心嚮往之”,這是中國人的權宜之計。

世說新語心得〈一〉


黃叔度何許境界?郭林宗給了個評價成為千古名句,“澄之不清,擾之不濁”。

世說新語心得〈一〉


陳季方真是一語中的,正所謂乾的好不如生的好。他爸爸的名望實在是他爺爺的功德。

世說新語心得〈一〉


荀巨伯當時的心情很複雜,利與義的矛盾,但他留下也幫不了他的朋友這個事實很清楚。所以真正的矛盾是利與譽,生命和名譽的矛盾。生命是人的自然存在,各譽是人的社會存在。他選擇留下,就是選擇了社會存在,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誰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中國人的信仰就是名聲。當然,後面說賊人自慚而退千萬別信,他們不殺荀巨伯倒是很有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