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極佳的黃憲何許人也——《世說新語》解讀之三

黃憲何許人也——《世說新語》解讀之三

《世說新語》卷一“德行第一”的第2、3兩篇,講的都是同一個人物——黃憲黃叔度。

黃憲字叔度,東漢末年賢士。這人有什麼功績?沒有。有什麼作品?也沒有。做過大官?還是沒有。您別問了,我連這哥們做過啥都不知道呢!

《世說新語》花了兩篇來說黃憲,卻並沒有讓主人公出場的,只是通過其他人的講述、其他人的視角來寫他的。雖然不聞其聲不見其人,但是黃憲之形象特徵卻分明得很,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古人之文法,盡顯於此!

這兩篇裡面出場的人物其實蠻多的,有周子居、荀淑(荀季和)、袁閬(袁奉高)、戴良、郭泰(郭林宗)、李元禮、蔡伯喈等,但是唯獨眾人交口稱頌的主角黃憲卻並沒有出場。寫作手法之獨特,由此可見一斑。

第2篇全文百餘字,通過周子居、荀淑、袁閬和戴良四人之口,稱頌黃憲之賢。此四人皆當時之名士,皆願尊黃憲以為師範,足顯叔度之大賢也。周子居說:“月不見,則鄙吝之心已復生。”你看看,多厲害啊,春風教化。荀淑和袁閬則用顏回來類比黃憲,“顏子復生”,“國之顏子”,顏回可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七十二賢人之首,號稱“復聖”的啊!足見黃憲之賢。戴良更是誇張了,用“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來形容黃憲的學問見識,這個就更加不得了啦。“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可是有典故的啊,這是顏回用來形容孔子的學問時候說的話啊。《論語·子罕》原文如下:顏淵(顏回字子淵,別稱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這話什麼意思呢?翻譯成白話文大意就是說,“老師孔子的道德和學問啊,抬頭望不到高處,向前看不到遠處。一會在前面,一會又在後面,太高深了。”後面還有半句,是顏回說孔子如何以道德和學問來教育他的。漢朝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戴良用這句話來形容黃憲,也算是窮盡了讀書人的最高溢美之詞了。

第3篇裡面出場的是郭泰郭林宗,順帶著李元禮和蔡伯喈也出場亮了個相。這一部分寫的也非常有趣,也體現了作者的巧妙構思。作者先通過李元禮和蔡伯喈之口,講述郭泰之賢。然後又通過郭泰對袁閬(袁奉高)和對黃憲(黃叔度)的不同態度和評價,稱頌黃憲之賢。這種巧妙構思和精奇佈局,讓我們讀來都不覺心馳神往的了。

我們摘錄一段文字吧。——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奉高之器,譬諸氾濫,雖清易挹也。”翻譯過來大意就是這樣的——郭泰到汝南去拜訪袁閬,車都不曾停下來的,打個招呼就走了。而他去見黃憲,在他家住了兩天。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黃憲好比萬頃的湖泊那樣寬闊深邃,外力既不可能讓它變得澄清,也不可能攪渾它,他的氣量又深又廣,是很難測量的呀!而袁閬雖然器量也不錯,像溪流河水一樣,雖然很清澈,卻也容易舀出來的。”說的簡單一點就是,袁閬是清澈見底的,而黃憲是深不可測的。兩相一比較,郭泰對兩人的態度和評價就高下立判,活靈活現躍然紙上了。

然而,《世說新語》並沒有記載黃憲的詳細事蹟,其它古籍也鮮有記述的,所以我們並不能知曉,黃憲之賢之能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的。無論如何,在那樣一個盛行風評的年代,能夠讓如此之多的賢人名士交口稱頌的,應該是自有其過人之處的吧。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