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與春秋五霸之晉文公,這位一目雙瞳的傳奇帝王在思念誰?

每週講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


關於清明節,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由於早先還有吃生食的傳統,所以又稱寒食節。而在春秋時代中,有一位帝王與清明節有著不同尋常的淵源,他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清明節與春秋五霸之晉文公,這位一目雙瞳的傳奇帝王在思念誰?

晉文公

晉文公,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不僅是春秋五霸之一,還是上古五霸之一。這稱號聽起來就霸氣得不行,那麼這位偉大的君主和清明節有怎麼樣的故事呢?他又在思念誰呢?


01

出逃的王子

晉文公,名重耳。最開始,他是一個普通的王子,但是他有一點與眾不同,就是一目雙瞳

(圖片我不放了,怕嚇到你們,就是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想看圖片的去搜就行)

現代醫學看來,這只不過是一種病理現象,但在古人眼中,這可是帝王之相

黃帝的文官倉頡,創造了漢字;上古三皇五帝中的舜,被堯從田地間起用;後來的項羽,西楚霸王;李煜,不願從政的文學家當了帝王,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那位李後主;蠶叢氏,蜀地開國君王,就是李白《蜀道難》裡的那位:高洋,北齊開國皇帝。

以上幾位都是一目雙瞳。


同樣有著雙瞳的重耳,也被認為有帝王的氣象,只不過當時他還不是太子。


晉獻公十一年,驪姬受到寵愛,她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成為未來的君王。

沒錯,就是四大妖姬中的驪姬,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往期的文章。

清明節與春秋五霸之晉文公,這位一目雙瞳的傳奇帝王在思念誰?

驪姬

於是她通過一系列操作,設計害死了太子,又開始對重耳等王子下手。

重耳等人害怕被殺,於是逃出了都城,一逃,就是十九年。


這期間,晉國內亂不斷,大臣和君王互相反殺,是真的殺,死了兩個皇帝和好多大臣,驪姬和她兒子也都死了,史稱“驪姬之亂”。

裡面殺來殺去牽扯到的人太多了,反正知道驪姬很好看,亂完之後的結果是重耳的兄弟上位就行了,叫晉惠公。

由於他背信棄義、誅殺大臣,大家都不服這個君王,而且他還派人追殺重耳。


至於重耳,跑路的時候自然不是一個人,還帶了一堆朋友和下屬。

不過由於跑了十九年,很多人也離重耳而去,剩下的人當中,有兩個比較著名的,一個是

狐偃,一個是介子推

狐偃是重耳的舅舅,介子推是重耳的忠臣。


02

流亡生涯

大部分時候,重耳的流亡生活還算不錯。

畢竟是王子,還有著即位的可能,大部分國家都想討好晉國,所以對他也不錯。

好的時候,重耳到一個地方就娶老婆,還幾個幾個地娶。

但他離開晉國前對原配說過,等我二十五年,我沒回來你就改嫁。

等二十五年???古人有幾個能活那麼久的?還改嫁?

重耳到了齊國娶了新老婆,很喜歡新老婆和齊國,待了五年,不想回國了,開

樂不思蜀之先河。

渣男,不過古代帝王基本是渣男,也就隋文帝妻管嚴,不讓他開後宮。

清明節與春秋五霸之晉文公,這位一目雙瞳的傳奇帝王在思念誰?

隋文帝,妻管嚴的始祖

但也有不好的時候,不好的時候飯都吃不上

去齊國的路上,重耳餓得不行了,不得不向當地村民要吃的,村民看他那衣衫襤褸的樣子,覺得是個撿破爛的,就給了他一塊土。重耳馬上就發飆了,身為王子的他何時受過這種屈辱,但狐偃安慰他說:“土,象徵土地,說明你未來會得到土地。”重耳大喜,於是把土塊帶上去齊國了。由於地點發生在五鹿,所以史稱

五鹿獻土……

但現代網友證明,土確實是可以吃的,而且有不少人在吃土

清明節與春秋五霸之晉文公,這位一目雙瞳的傳奇帝王在思念誰?

吃土的時候記得供供這位前輩,說不定就轉運了

還有一次,在逃亡路上,重耳快餓死了,但沒有吃的。無奈之下,介子推偷偷從腿上割了一塊肉,煮給重耳吃。

重耳吃完後才得知介子推割了自己的肉,大為感動,表示如果成了君王,要好好報答介子推。史稱

割股充飢……

記住了,如果覺得土不好吃,還有別的辦法

清明節與春秋五霸之晉文公,這位一目雙瞳的傳奇帝王在思念誰?

後來,重耳逃到了楚國,楚王以極高的禮遇對待他,重耳很感動,對楚王表示,楚國什麼都不缺,我無以為報,如果以後兩國不得不兵戎相見,我會主動後退三舍(九十里)的距離。史稱退避三舍


後來重耳成為君王,兩國真的兵戎相見了,晉軍也確實主動退避三舍,但是反而因為採用了以進為退的戰術,把楚國打得落花流水……史稱城濮之戰,打完後晉文公就在中原稱霸,邀請各國前來朝拜……

這算哪門子報恩……


03

重耳復國

十九年過去了,晉惠公去世了,就是前文提到的重耳的兄弟,即位的晉懷公也是無人信服,大家都希望重耳回去當君王。

於是重耳一頓操作猛如虎,把晉懷公幹掉了,自己當了皇帝,史稱晉文公。


登基後就要開始封賞,狐偃和介子推自然應當是重賞。

但是介子推表示自己不願受賞,更不願意與功高自居的狐偃同列,就隱居山林了。

重耳無奈,只能作罷。


即位後,晉文公四處征戰,除了上面提到過的退避三舍外,還有個比較著名的故事《燭之武退秦師》,裡面和秦軍聯手的就是晉文公。

不斷是勝利讓晉國的威望不斷高升,晉文公也成為了春秋第二個稱霸的帝王,為晉國百年的大業奠定基礎。


但是後來,晉文公覺得很內疚,介子推為我割股充飢,我總不能真的不報答他吧?重耳感覺非常過意不去,於是派人找介子推。


找了很久,才得知介子推和母親隱居在山上,但是在山的哪裡不知道。

於是晉文公親自帶眾人尋訪,但山路崎嶇,找了好久都沒能找到。


迫切希望見到介子推的晉文公心急如焚,於是聽了一個餿主意,三面放火燒山,留出一面,希望介子推自己下來。

但是火燒了三天,一直燒到滅了,也沒有見到介子推的蹤影。


無奈,內心惶恐的晉文公再次上山,結果發現介子推母子被燒死在一棵柳樹下。

晉文公悲痛萬分,在介子推的屍體前哭拜了許久。


終於,重耳心情沉重地站了起來,但他突然發現樹洞裡還藏了一首詩。大意是我對你忠心耿耿,但我不願做官,如果你真的感激我,就在想我的時候多自我反省,做個好帝王。


後悔不已的晉文公下令,為紀念介子推,每年的清明節全國禁火,只能吃生食,違者斬!

從此清明節又稱為寒食節,百姓也知道,自己的君王在思念一個故友。


第二年,晉文公穿著素服,率領群臣徒步來弔唁介子推。

走到之時,他驚訝地發現,那棵柳樹又復活了。

綠枝千條,隨風飄舞。


望著復活的老柳樹,晉文公彷彿又看見了介子推。

他掐下一支嫩柳,編成環,虔誠地戴在了頭上,默默思念著介子推。


04

我們都喜歡故事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很感人,也很有趣。

或許有人會說,放火燒山的故事經考證有問題,《史記》《左傳》都沒有記載。清明節的起源也更早,跟介子推沒關係。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大家都喜歡,它能幫助我們寄託了我們的哀思,這就夠了。

蘋果砸牛頓頭上還是假的呢,華盛頓也沒有砍過櫻桃樹,伽利略沒在比薩城斜塔扔過鐵球,妲己也不是狐狸精。

至於端午節,也在屈原跳江以前就有了。


而且,我把你騙進來,是為了講點歷史,故事無論是真的還是假的,你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一些歷史知識。


就算是假的,又有什麼關係呢?


05

清明追思

我奶奶已經癌症晚期了,現在飯都吃不下,能活一天是一天。


我爸是從極度貧窮的山裡走出來的,爺爺奶奶供他上了大學,他到目前為止還是全村唯一的大學生。

有多貧窮?手機沒信號、用石頭築圍牆防野獸的山溝溝裡,從城裡長大的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驚呆了。


我爸一個人承擔了奶奶的所有醫藥費。

但這又有什麼用呢?這個清明節只會徒增他的哀愁。


幾年前,我爸還在親友聚餐上直言,家裡老人都在,還很健康,大家都很開心。不久後,我爺爺去世,又過幾年,奶奶癌症晚期。


離別來的太突然,總是沒做好準備,沒來得及好好珍惜過去。


杜牧在清明節深有感觸,寫下了千古名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白居易思念著那個女孩,還有那不可能有結果的愛情,寫下了千古名句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蘇軾思念亡妻,寫下了詞的巔峰之作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我相信這三首詩不用翻譯,大家也能看懂。

情所起時,一往而深,用最樸素的文字,寫下最強烈的情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思念的人和事,每當清明節,江南正是綿綿細雨,更為人們增添了一份憂傷。讀著歷史,追念已逝的親人,寄託著哀思,品味著過去的點點滴滴。

清明節與春秋五霸之晉文公,這位一目雙瞳的傳奇帝王在思念誰?

對了,記得要好好珍惜身邊你愛的人,

還有愛你的人。


END


喜歡可以關注我,白駒映月

熱愛文科的理科生,分享有趣的文理科知識,每天講一個好玩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