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將“紅包”一分為二轉發,以此離間三個大國,終為宋國解圍

離間計原指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於我的計策。後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看官不用翻手機查了,這個解釋就是從百度查來的,順便查了一下,離間計不在三十六計之內,三十六計有反間計,而沒有離間計,不知道為什麼。本文這個故事,很好印證了離間計的用法,是離間計典範。

閒話少說,當然,前面這些就是閒話,但是,不多。那麼,好吧,趕緊滴,看廣告,不是,看療效,奧,也不是,總之,看下面故事。

公元前632年,沒錯,是公元前,不是公元后,時間很久了,英文是long long ago,春秋時期,宋國被楚國圍困,於是向好友晉國求救,晉國的晉文公就率軍攻伐楚國的好友曹國、衛國,晉文公想,如果晉軍攻打曹、衛,楚國必然調圍宋的軍隊相救。這也是一計,這個三十六計裡有,叫做“圍魏救趙”,可是,當晉軍攻下曹、衛後,楚國見二國已失,並不前來相救,而是更加加緊圍攻宋國。哎呀,“圍魏救趙”一計失敗。

晉國將“紅包”一分為二轉發,以此離間三個大國,終為宋國解圍


宋國國君宋成公非常著急,換誰誰也著急——再不快點救援就沒命了呀,於是乎,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臉皮厚臉皮薄了,派門尹般再次到晉國乞請援救。

臨行前,宋成公覺得空手求人不妥——看來第一次求救晉國是空手去的,便把國庫中所藏的寶玉重器造成冊籍,讓門尹般帶著獻給晉侯,並表示,等楚軍退後,再照冊上所載一併進獻晉侯——起碼讓晉文公看見好處了,有“紅包”了。門尹般不敢怠慢,馬不停蹄來到晉營,向晉文公作了陳述:老哥,不是,老叔,也不是,哎呀,叫什麼也行了,看在咱們盟友份上,救救宋國吧,你看,紅包都拿來了,這可是我們宋成公親自包的,等宋國得救,一定奉上真金白銀。

晉國將“紅包”一分為二轉發,以此離間三個大國,終為宋國解圍


然而,在是否南下與楚交戰以解宋圍的問題上,晉文公還有些為難。這是因為,楚國與齊、秦的關係此時較好,而且這三家都是大國,晉國雖然與齊國有盟,但是齊國並未出兵參戰幫助過晉國;晉國雖然也同秦國友好,但在當時秦國抱的也是觀望態度。就是說,晉國雖然能和齊、秦說上話嘍,但是,沒有實質性交往,萬一和楚國打起來,不知道齊、秦是幫助楚國,還是幫助晉國。

晉國將“紅包”一分為二轉發,以此離間三個大國,終為宋國解圍

正在晉文公猶豫不決之時,晉中軍元帥先軫提出了一個離間楚與齊、秦關係的謀略,順便說一下,這個先軫不一般,不只是懂三十六計,三十六計以外的計他都懂,他給晉文公早已出了很多計了。晉文公此時大喜所望,來來來,大聲說出來,先軫對晉文公說:我們不能要宋國的“紅包”。我們可以把這個“紅包”一分為二轉發出去——讓宋國使臣帶著“紅包”分別去賄賂齊、秦,請齊、秦兩國出面調解,求楚國退兵。楚國必定不肯退兵——眼看就要攻下來了,快到嘴的肥肉豈能讓它跑嘍,這樣,齊、秦便與楚國有了隔閡。我們也就好行動了。然後,我們再把曹國國君扣留起來,再割取曹、衛兩國國土給宋國,那麼,楚國就會更加想拿下宋國了——肥肉更肥了,都流油了。這樣一來,齊、秦再怎麼求情,楚軍也不會退去。而齊、秦接受了宋國的“紅包”,楚要是不給他們面子,堅持不解宋圍,齊、秦就會對楚不滿,自然就會與晉聯合,共同抗楚。文公聽後連聲稱妙。

晉國將“紅包”一分為二轉發,以此離間三個大國,終為宋國解圍

先軫又說,文公,我給你解釋一下,我這個計謀三十六計裡面你就找不到,這個計謀,叫離間計,就是運用“紅包”,讓楚國和齊國、秦國內訌,互掐,在晉楚城濮之戰——現在給你說,雖然有點早,但是,城濮之戰早晚的事,讓齊、秦幫晉不幫楚。文公不住點頭,嗯,嗯,好好,完全依計行事。當然,這個情節是杜撰的,史書上面沒有這些記載。

於是,先軫讓門尹般把寶玉重器分作兩籍——包成兩個“紅包”,轉獻給齊、秦二國。同時把曹共公囚禁起來,將曹、衛的土地分給宋國。

果不其然,齊、秦兩國出面調解果然不成,儘管齊、秦兩國苦口婆心,楚國就是扭著脖子不聽——哼,不聽不聽就是不聽,到了嘴邊的肥肉吃定了。齊、秦一看,人家楚國是一點面子也不講呵,一個個也就氣鼓鼓滴,由此都對楚國不滿。

晉國將“紅包”一分為二轉發,以此離間三個大國,終為宋國解圍

就這樣,晉用用宋國送給自己的“紅包”輕輕一轉發,離間了楚、齊、秦三個大國的關係,並把齊、秦兩個大國拉進了自己的陣線。

後面的戰事就不用細說了,正如晉中軍元帥先軫預料的一樣,最終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楚軍大敗,宋國得救。

晉國將“紅包”一分為二轉發,以此離間三個大國,終為宋國解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