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襄公的霸業

孟子說《春秋》,“其事則齊桓晉文”。晉文公的霸業,是齊桓公以後最負盛名的。且晉文公的霸業,被晉國君臣一直保持到終春秋之世。不似齊國,桓公一死,霸業就成落花流水。

1.晉國的興起和改革圖存

晉國進入春秋時期以後,以其軍事力量而言,還是一個小國。魯莊公十五年(公元前 679 年),曲沃桓叔一支的武公滅了正宗晉,以寶器行賂周僖王。周僖王承認曲沃一支的合法地位,“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按照西周時規制的軍事力量,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晉武公在被周王承認為合法諸侯後的第二年就死去,他的兒子詭諸即位,這就是晉獻公。晉獻公在位 26 年(公元前 676~前 651),晉國在這一時期得到大發展。

 

晉文公、襄公的霸業

春秋之世晉國吞併周圍小國,有記載的 18 個。像耿、霍、魏、虢、虞等國,都是晉獻公時所滅。清人顧棟高說,晉國“自武、獻之世滅國多矣,以不赴告故經不書,不復可考見。”晉獻公時還對戎人大加用兵,如對東山皋落氏、驪戎、狄人等。封公子重耳於蒲的蒲,封夷吾於屈的屈地,原都是狄人的地區而歸於晉。獻公時晉國的領土大為擴充,因而經濟實力增強。

與經濟實力相應,晉獻公還把軍隊擴大一倍,由一軍增加到兩軍。獻公自將上軍,太子申生統帥下軍。

晉國在獻公時已成北方一大國,但由於國內亂子不斷,故無力外顧。晉獻公時的亂子是由於他寵愛驪姬引起的。驪姬是獻公伐驪戎時,驪戎君獻來的,受到寵幸。她為人忌刻狠毒,為要將親生子奚齊立作太子,設計陷害死原太子申生,並把獻公的兩個兒子公子重耳和夷吾逼得出國逃難。魯僖公九年(公元前 651 年)獻公死,大臣荀息保護著奚齊立為國君。支持重耳的裡克殺死奚齊,荀息又立奚齊弟卓子。但裡克又殺卓子,荀息自殺殉主。魯僖公十年,周襄王召集齊桓公、秦穆公擁立逃亡在梁國的夷吾為君,這就是晉惠公。

晉惠公是個不講信義的實用主義者。當他逃亡在外,想回國當國君時,向秦國和國內的大臣許願,若當上國君後要給秦國河外列城 5 座,給裡克田 100 萬,丕鄭田 70 萬作為報答。而回國當上國君後,全部食言,並逼裡克自殺。不但不給秦國城邑,當秦國發生災荒,向晉國提出購買糧食時,晉惠公卻拒絕。這大為惹惱了秦國人,秦穆公於是在魯僖公十五年起兵伐晉。兩軍在韓原(今山西芮城縣境)相戰,晉惠公被秦軍活捉,晉軍大敗。

秦穆公把晉惠公捉回秦國,在他夫人(晉惠公姐姐)的要求下,打算放惠公回國。惠公得知這一信息,就派郤乞回國通報,並讓呂甥去秦迎接他。呂甥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他教郤乞假傳惠公的命令,“朝國人而以君命賞”,在晉國實行“作爰田”、“作州兵”的土地制度和軍事制度的改革。

“作爰田”是把土地賞給貴族、國人和奴隸。“爰田”是古代農村公社的一種土地制度。農村公社將耕地按人平均分配,好地 100 畝,次一等的每人 200 畝,再次的 300 畝。好地連年可種,次等、再次等的則需休耕,輪換種。3 年後,再次打散重新分配。這就稱作“爰田”。從西周末年,這種制度在各國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定期重分不能兌現,乃出現土地佔有量和美惡的差異,而負擔卻不變。晉國這次“作爰田”有兩重意思:一是給土地不足數額的貧困戶補足土地;二是土地補足後,不再收回,永作己耕,即長期不變更地佔有,所以稱為“賞”。晉國“作爰田”的措施,比管仲的“相地而衰徵”,在解決耕者有其田上為徹底。這為晉國的霸業奠定了基礎。

“作州兵”,是擴充兵源的措施。州、縣是野人,即奴隸所居的地方,“作州兵”是徵調野人當兵。以往的當兵權只有國人。進入春秋,戰事頻繁,僅國人當兵已不適應戰爭形勢的需要,野人於是獲得從軍的資格。野人獲得當兵權,與國人同執干戈、同在戰場上並肩作戰,生死與共。於是國野的界線,國人與野人社會地位的差別,就逐漸泯滅。這是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晉國“作州兵”的措施,比管仲的“叄國伍鄙”制也來得徹底,因此晉國的兵源十分充足。

2.晉文公創霸業

晉文公名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魯僖公四年被後母驪姬迫害,逃亡國外飄泊 19 年,輾轉 8 個國家。到魯僖公二十四年,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國奪得君位,即位為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的這一年,周王室恰巧發生內亂。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聯合狄人進攻周王室,周軍大敗,襄王被迫逃到鄭國的汜地(今河南襄城縣南)避難,並派人向秦國、晉國求救。晉文公君臣認識到這是“勤王”以“求諸侯”的絕好時機,於是辭退秦人,晉國獨自出面安定王室。晉國先以全力擊退狄人,然後派一個軍包圍王子帶所在的溫地(今河南溫縣),一個軍前往汜地,迎接周襄王回王都。晉軍活捉了王子帶,把他交給周襄王,襄王將他殺掉了。於是“尊王”的大旗就轉到晉文公的手裡。

晉文公、襄公的霸業

周襄王設宴款待晉文公。為了報答他安定王室的功勞,襄王雖然拒絕晉文公請“隧”的要求(即以天子禮下葬),卻賞賜他陽樊(今河南濟源縣東南)、溫、原(今河南濟源縣北)和欑茅等幾個邑。晉國的土地向南就越過太行山,到達黃河的北岸。晉國國土就成為“表裡河山”的易守難攻形勢。

為了適應爭霸的形勢,晉文公進行了軍制和政治變革。魯僖公二十七年,在被廬舉行“大蒐禮”,即進行軍事演習。主要目的是“作三軍,謀元帥”。晉國在獻公時為二軍,這次演習中,再擴充一軍,組建成上、中、下三軍。“謀元帥”是一項軍政改革。晉國的三軍各有將和佐,即主將和副將 2 人統領。而全軍又由中軍的主將統一指揮。中軍主將稱為“元帥”,我國“元帥”一名就是從這時開始的。三軍將帥的等級是:中軍將、佐,上軍將、佐,下軍將、佐。中軍元帥不僅是全軍的總指揮,在平時就是國家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他國的相職,權力極大。這是晉國政治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特點,可稱為軍國主義的國家體制。

晉國政治上的另一特點是尚賢尚法。晉文公手下人才濟濟,跟隨出亡的功臣也不少。在決定中軍元帥人選時,跟隨出亡的功臣趙衰卻推薦未與文公流亡的郤縠,而以郤縠族人郤溱為佐。晉文公讓跟隨出亡的狐偃為上軍將,狐偃讓給狐毛,自己為佐。趙衰本應作下軍將,他讓給欒枝,又使先軫為副將。在不久進行的城濮之戰時,元帥郤縠死去,晉文公把在戰爭初期顯露才華的先軫從下軍佐的地位,超升六級任命為中軍元帥。三軍將、佐皆無異議,接受節制指揮。晉國君臣中這種“尚賢使能”的風氣,使晉國國力長期保持強盛。

尚法的精神,是晉國的傳統。晉文公因周襄王賜給的原邑不服晉,於是出兵討伐。他下令帶 3 天口糧,攻不下就罷兵。攻了 3 天未攻下,晉文公下令撤退。潛入城中的諜報報告說,原邑已堅持不住,要投降了,再等一等就可以了。文公說:我已宣佈了 3 天為期,不能再改。更改就沒有信用了。晉軍撤退不到 30 裡,原邑就派人趕到晉軍中請降。這與吳起治魏西河令人推倒木表,商鞅移木,以取信的作法相似。晉文公執法嚴厲,城濮之戰,魏犨、顛頡違令燒了曹國大臣僖負羈的房屋,儘管這兩個曾跟隨文公流亡,還是將魏犨免職,顛頡殺頭。城濮之戰返回時,文公的車右舟之僑違反軍紀先返晉國,將他殺頭示眾。這些都表現出一種尚法的精神,因而使晉國軍威嚴整。

當北方的晉國在文公治理下強盛起來時,楚國也大力向中原推進。魯僖公二十六年,是晉文公上臺的第三年,楚國攻宋國緡邑(今山東金鄉縣東北),被宋人擊敗。次年楚糾合陳、蔡、鄭、許四國,包圍了宋國都。

宋國傾向於晉國,於是派大司馬公孫固親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擔心晉不敵楚軍,且顧慮楚國在他流亡中給予的接待,是否與楚開戰,猶豫不定。大臣們都主張抓住時機,進入中原,奪取霸主地位。下軍副將先軫說:“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經商議決定出兵救宋。

楚國的主將是令尹子玉。晉中軍元帥是郤穀,開戰後不久就死去,晉文公提升先軫為元帥。中原國家曹國、衛國都倒向楚,晉軍於是先攻曹、衛以解宋圍。晉人在攻曹、衛時,用計破壞了兩國與楚的關係,又同齊國、秦國結盟,得到這兩大國的支持,晉文公於是決心與楚軍交戰。兩軍會戰於城濮(今山東範縣臨濮集)。楚子玉為主將驕橫輕視晉軍,楚成王讓子玉不要同晉交戰,子玉不聽,成王生氣,也沒有給他派足夠的兵力相助。晉軍卻上下團結一致,先攻擊楚左右軍,楚左右軍中晉軍計被打垮,正當三軍集中準備攻子玉中軍時,子玉見勢不妙,立即收軍,中軍才未受損失。晉軍佔領楚軍陣地,吃著楚軍丟棄的糧食,休整 3 天才班師回國。楚子玉由於軍敗,自殺。

晉文公、襄公的霸業

城濮之戰,嚴重打擊了楚國北上的勢頭,晉國威望大增,中原諸侯與楚友好的,都紛紛改換門庭,與晉結盟。

城濮之戰剛結束,就在踐土(今河南原陽縣西南)與諸侯結盟,參加的有齊、魯、宋、蔡、鄭、衛、莒等國君。周襄王派王子虎參加盟會,並親自前往踐土慰勞晉文公,晉文公為襄王在踐土特趕建一行宮。接著晉文公向周王獻戰利品,周襄王策命晉文公為“侯伯”,即諸侯之長。這樣,晉文公霸主地位既得到諸侯的認可,又得到周王的正式承認。

3.晉襄公對秦人東進企圖的打擊

晉獻公滅掉虢國,據有崤函之地,卡住了秦國東進的通道,使秦國不能出關到中原稱雄。挺進中原,是秦人的長期打算。魯僖公三十年,秦晉聯軍圍攻鄭國。鄭國燭之武夜見秦穆公,離間了秦與晉國的關係,秦與鄭結盟友好而退兵,並留下杞子、逢生、楊孫幫助鄭國防守。晉文公見秦撤退,也就退兵回國。

魯僖公三十二年,幫助鄭國戍守的杞子派人向秦穆公報告說:鄭國人讓他掌管北門的鑰匙,若秦悄悄地派軍前來偷襲,鄭國就可以奪取。秦穆公很感興趣,就同有名望的蹇叔、百里奚商議。蹇叔堅決反對,認為長途行軍,不能保密,勞師遠征,不會獲勝。且在過崤山谷地時,將會遭到晉人的攻擊。秦穆公不聽,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將率軍偷襲鄭國。

秦國軍隊走到滑國(今河南鞏縣境),遇到前往周王國做牛生意的鄭國商人弦高。在這緊急中,他一面假裝是鄭國派來慰勞秦軍的使者,向主將孟明視獻上 4 張牛皮和 12 頭牛,一面派人快速回國報告。孟明視等真以為弦高是鄭國派來的使臣,認為鄭人已知秦軍將到,偷襲不成,攻不下鄭國,又沒有後援,是不能攻打鄭國了,於是滅掉滑國就回軍。

秦軍東進,正是晉文公死,他的兒子襄公新即位之時。中軍元帥先軫主張趁秦軍回軍途中襲擊他們。於是聯合姜戎,在崤山谷中設下埋伏。當秦軍到達晉軍伏擊圈後,遭到突然攻擊,致使全軍覆沒,孟明視等三員大將被活捉。晉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穆公女兒,晉襄公的嫡母,她出面要求晉襄公將三位秦將釋放,讓他們回秦受罰,以免影響兩國關係。三位秦將才得脫身回秦。

秦穆公穿著白衣白服到郊外迎接三將,向他們作了自我檢討,把失敗的責任承擔下來,仍然任用孟明視主持軍政事務。孟明視盡心盡力治政養民,準備向晉報仇,多次打進晉國,晉軍堅守不同秦軍正面作戰。魯文公三年(公元前 624 年),秦軍“過河焚舟”,上下一心要報仇。晉軍仍不出,秦穆公率大軍攻下晉國的郊(今山西運城)和王官(今山西聞喜)兩地,然後從茅津(今山西平陸縣茅津渡)渡過黃河,進入崤山谷中,掩埋了當年戰死將士的屍骨,穆公發表了一篇深表自責的講話。這篇講話就是《尚書》中的《秦誓》篇。穆公於是率軍返國。

秦國由於東進的道路被晉國阻塞,終春秋之世,不能越崤函東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