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古代軍隊的三軍稱號

中國古代軍隊的“三軍”稱號

古代部隊分前軍、中軍、後軍,或者是左、中、右軍,簡稱“三軍”。

按照周朝規定,各諸侯國依照分封時的定例,可以擁有1個軍或2個軍,那個時候1個軍大概是2.3萬餘人(不包括戰車兵),每軍轄3師,每師7500人,師下轄3旅,每旅500人,旅下轄10隊,每隊50人。

後來晉文公,也就是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在歸國當上國君後,為了對外用兵,首先打破祖制,將軍隊擴充到3個軍,從那以後,在提到軍隊時,就會說“三軍將士”。

另外,在當時三軍司令也並不叫三軍總司令,而是稱為先前的太尉、司空或兵部尚書(也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但是其並沒有軍隊的指揮和調動權(只是行政管理),但他們卻能調動軍隊。

在魏晉以前三軍司令叫做大將軍;南北朝時改稱大元帥;明清時又改叫做大將軍;現在稱為國防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