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湖南的若干傳說及民間習俗


湖南有許多傳說及民間習俗,比較有名的有如下幾個:

1,桃花江出美女

這個說法源自上個世紀早期黎錦輝(湖南湘潭人,“黎氏八駿之一”)譜寫的著名歌曲《桃花江是美人窩》。當時黎與桃江美女,即後來成為他夫人的梁惠方相戀,初次到桃江後,發現當地男的帥,女的靚,因而激動地譜寫了上述歌曲。

至於桃花江為什麼出美人,又有另一個無從考證的傳說:

傳說當年湘軍攻破天京後,俘虜了洪秀全宮中大批宮女,在洞庭湖上拍賣,許多流入桃江,因而桃江有了“美的基因”。不過這種說法不太靠譜,因為據說天京宮女大都寧死不屈,基本“殉了天國”。

2,湘潭人吃檳榔避瘟疫

這個說法源於1650年,即順治六年。當時清兵圍攻湘潭,破城後屠城。人口倖存不及百分之一,屍骨無人收斂,瘟疫流行。後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檳榔避疫之法幫助收屍淨域。這就是湘潭人祖祖輩輩口口相傳的、關於嚼檳榔的民間習俗的來歷。

3,朱洪武(朱元璋)血洗湖南

另外一種說法是“血洗瀏陽”。據說以前湖南人差不多被朱明軍隊殺光了,現在的湖南人大部份是從江西遷過來的。

不過,上述傳說正史中沒有記載。雖然如此,現在湖南許多家族族譜顯示:祖先來自江西,而且正是元末明初的時候。同時,湖南在元末時候,是另一個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根據地。陳友諒當時恰好是朱元璋的最大的敵手。朱元璋在江西鄱陽湖大戰中擊敗陳友諒,再攻入湖南,首當其衝就是瀏陽,在湖南肯定有過血戰。所以:“血洗湖南”或者“血洗瀏陽”之說應該也不一定是空穴來風。

4,大王廟

說到元末農民起義,又有另一個關於“大王廟”的傳說。

古代,中國管轄鬼魂的地方機構一般為兩級:即城隍廟和土地廟。但在湖南某些地方多了一級,即“大王廟”,是處於城隍廟和土地廟之間的一級機構。

所謂“大王”,就是元朝村一級的基層蒙古管理者。據說元朝湖南人屬於當時四等人中最低等級的“南人”。是受民族壓迫最厲害的族群:每個村共用一把菜刀,村長必須由蒙古人擔任,由全體村民供養,村中有哪家婚娶,村長享有初夜權......。

元末農民起義爆發,憤怒的村民殺死了各村的“大王”。誰知這些被殺死的“大王”死後也不消停,變成厲鬼作祟。為了消除“鬼禍”,在道師指導下,各地建“大王廟”祭祀“大王”。“鬼大王”才停止作祟。這就是湖南某些“大王廟”的來歷。

(生前要供養,死後要祭祀,也是服了。)

5,討百家米

這是另一種湖南有關人死後做白喜事的習俗。

在湖南民間(岳陽至湘潭這一帶都有此習俗)。據說老人去世的時候,在七個七中,如果沒撞到一個七,必須討百家米,這樣的話後世子孫才吉利。

筆者本人的岳父前年去世,因為沒撞到七,必須討百家米。但現在城鎮化,農村沒什麼人了,估計擔谷籮去討的話,忙活一天都討不滿一百家。後來想了個辦法:裝五包煙(剛好一百根),開小汽車去鎮上挨家挨戶討,兩三小時,五包煙遞完,百家米討到手。也因此開啟了“開小汽車討百家米”的模式。

6,湖南頭

“湖南頭”應該是廣東、廣州人對湖南人帶有地域歧視色彩的稱呼(其實這不奇怪:國與國,省與省,甚至縣與縣之間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歧視色彩)。

不過,在與廣東交界的湖南永州,有一種不帶歧視色彩的“湖南頭”來歷的傳說:

以前,有一個湖南永州藉的貨郎,在湖南、廣東一帶走家串戶地做小買賣生意。後來與一廣東女人發生戀情。該婦女懷孕後生下了一男孩,但從此不再見永州貨郎上門。婦人含辛菇苦養大小孩,沒想到小孩成年後突然發跡,成了富貴人士。

過去的人一旦發跡,都會想到重修祖墳,所以這個富貴人士向母親打聽父親下落,母親告之了貨郎經常的經商路線。該富貴人士一路走訪,終於在靠近湖南的一個邊境村子打聽到了父親的下落:20多年前,有一個經常這一帶做小買賣生意的永州貨郎,突然於某天在該村得急病去世了,好心的村民已將他埋葬在村外一處無主之地。

富貴人士悲喜交加:買來棺材,叫來民工準備遷墳回故鄉,沒想到挖開墳墓,剛好露出了人頭,頭顱都沒有腐爛。風水先生大呼驚奇,後來經仔細勘驗,說此墳墓正是一處風水寶地,怪不得後人會發跡云云。於是富貴人士用上等棺木重新裝斂了父親,仍舊埋在原來的“風水寶地”

但是,“湖南頭”的叫法開始在此地流傳開了。

有關湖南的若干傳說及民間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