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柳、頒新火,開封的清明節還能這樣過……

贈柳、頒新火,開封的清明節還能這樣過……

據《淮南子·天文訓》記載

“春分後十五日,

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清明節

是“時年八節”之一

2006年

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明節為何日?

民間有“四五清明”的說法

清明節並不固定在4月5日這一天

而是在4月4日~6日間變動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因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劃分的,故傳統節日清明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即使節氣日期有所改變,差異也只是在3天內。

清明時節,

桃花初綻、楊柳泛青,

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之感。

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

一起來看

↓↓↓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據史料記載,掃墓習俗起源於周代。唐朝之後,掃墓祭祖,便成了清明的節俗傳統。如今,人們仍保持著清明掃墓祭祖的習俗,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踏青,又稱探春、尋春等。早春四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到處生機勃勃,是郊遊的好時光。清明前後,人們樂於到戶外,享受郊野嬉遊的難得時光。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古時稱鞦韆為“千秋”,是清明習俗之一。鞦韆最初是用一根繩子,以手抓繩而蕩,後

發展成於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而成。如今,仍受到不少孩子的喜愛。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帶至天涯海角,讓疾病災難隨著風箏一同飛走。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門楣上。前往郊外掃墓的時候,人人都會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人們認為,柳樹得春氣之先,每年冬春轉換之際,當四野還是一片蕭條時,總是它最先吐出新綠,因此能帶來好運。

說到柳枝,

咱開封清明文化節上的

兩項特色傳統,

贈柳及頒新火,

傳承傳統文化,

寓意美好,飽含祝福~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柳有辟邪功用,每到清明時節,男人一般編柳圈戴在頭上,女人一般是編柳球掛於鬢角,柳還象徵青春永駐。清明文化節期間,當你走進開封,“包公”會送上柳枝,遊人頭戴柳帽,插柳寄福。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頒新火起源於寒食節,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寒食節歷史悠久,源於春秋,鼎盛於唐、宋,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春秋時,介子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綿山。重耳燒山逼他出來,介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形成寒食節。寒食節過後,由各級官府重新頒發新火。

清明“頒新火”大典形象再現北宋皇家清明文化習俗,再現了北宋開封府在清明時節,包拯偕屬官、眾衙役親自執燧取火,向京城10廂128坊的百姓、藩國朝貢使臣、外國貢使頒佈新火這一歷史風俗。頒新火儀式上還展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表演,演員頭戴面具跳起儺舞,以辟邪迎瑞。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清明節的傳統食物都有哪些?

你都吃過嗎?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在江南一帶,有清明吃青團的習俗。青團是利用了野生植物“漿麥草”的汁液,拌以糯米粉和勻而成的一種圓形食物。青翠如玉、顏色可人的青團,是江南一帶清明時節必不可少的餐桌美食。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香脆精美的饊子,是南北各地都會食用的清明小吃。但不同的是,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酥脆可口的饊子受到不少人青睞。

赠柳、颁新火,开封的清明节还能这样过……

清明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節,也是南方水鄉的清明食俗。螺螄味道鮮美、肉質細膩,享有“盤中明珠”之美譽。

除此之外

清明時節,我國南北各地還有

食雞蛋、清明粽、饃餈等食俗

大江南北

獨特的清明習俗

為這個節日增添了無窮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