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紅紅火火小長假

湖南日報

一盤新鮮上市的小龍蝦、一杯奶茶、一張景區門票……熟悉的煙火生活,在清明節小長假迴歸了。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歡迎使用‘湘消費’”的指引海報,更將消費“炒”得紅紅火火。

“湘消費”成吸睛利器

“快教教我,有顧客問我怎麼使用消費券。”4月5日上午,長沙富達眼鏡店的張店長跑到樓下步步高超市,找收銀人員“取經”,她說,店裡這幾天陸續有顧客在結賬時詢問是否可以使用消費券,她得立馬學會才行。

從4月7日開始,我省各中小學將有序錯峰開學,加上清明小長假,不少家長領著孩子來配新眼鏡,店裡生意紅火起來,配鏡師傅都忙不過來了。

6日一大早,眼鏡店剛開門,張店長就在門口貼上一張海報:本店使用“湘消費”,配鏡有優惠。效果不錯,當天營業額比5日翻了一倍。

記者經過幾天走訪發現,越來越多的商家,通過海報、橫幅、A4紙等各種形式,將歡迎使用“湘消費”的指引,擺放在店門口的醒目位置;湖南蘇寧、步步高超市、客串燒烤等品牌的微信公眾號,也在第一時間推出了店鋪“湘消費”使用指南。

4月5日晚的長沙黃興步行街,明牌珠寶、週六福等珠寶店鋪門口熱鬧非凡,員工們高舉消費券優惠活動廣告牌,將其作為吸睛利器,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新手爸爸廖先生正好是持“券”消費者,看到有優惠活動,他走進明牌珠寶店鋪,打算給剛滿月的孩子挑個禮物。他選中了一條“生肖豬”的金飾品,1998元的價格,使用完消費券和店鋪折扣之後,最後只需要支付158元,便能買下了一隻“小金豬”,還能得到一個價值298元的乳膠枕,讓廖先生大呼“賺到”。

明牌珠寶工作人員黃秧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人們只考慮購買生活剛需用品,清明小長假期間,消費券的熱度加上游客的增多,“愛美”的人們又回來了,珠寶店鋪的生意漸漸恢復了常態。

在“湘消費”和清明小長假的合力之下,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各個商家生意火爆,帶動著路邊的小吃攤也排起長隊,黃興步行街街口賣冰糖葫蘆的大爺心情愉悅地哼著小曲,因為人流量突然增多,他的糖葫蘆每天都賣得一根不剩。

“報復性消費”得到了滿足

“‘勤儉節約’了一個春節,我要開始報復性消費了!”長沙市民王女士在4月3日收到工會發放的消費券時,就已按捺不住“買買買”的心。

清明小長假期間,王女士購置了新款春裝、做了美甲、換了髮型、和朋友相約“擼串”……算下來,一天消費竟然沒有超過百元。

“消費券直接減免,滿足了我的報復性消費。”王女士說,這個小長假過得“幸福感飆升”。

“不只省了錢,使用感也不錯。”王女士告訴記者,“湘消費”小程序中的消費券分好幾檔,10元、20元、50元、100元的都有,購買便宜物件時也不用刻意湊單;用微信掃一掃,直接減免,付款十分方便;而且,消費券覆蓋的業態和商戶多,滿足了她吃喝玩樂的一切購物需求。

據瞭解,工會向全省職工發放的“湘消費”,可消費的場景包括商場、超市、餐廳、休閒農莊、書店、健身房……僅在長沙市內,就可在至少50家連鎖商戶及5.63萬個簽約商家消費時使用。在5月5日消費券到期之前,商戶數量還在持續增加中。

假期過後,如何繼續留住消費者

清明長假過後,回暖的市場還將持續火熱嗎?

4月6日,在長沙盒馬鮮生華創店,希臘進口的獼猴桃、澳洲肥牛卷、雲南空運來的鮮花……不少市民在店裡選購,一名消費者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只能在線上下單,現在終於可以走出家門,自己還是更喜歡在線下買菜,可以看到食材的新鮮程度。

長沙盒馬鮮生華創店店長吳桂琴說,清明小長假期間,盒馬鮮生的銷售額每天都在穩步提升,尤其是線下客流有了明顯增長,從疫情期間人們以線上下單為主,到現在線下營業額已經“反超”,接近60%。她認為,即便清明小長假過去了,人們恢復了線下購物的習慣,營業額依然會保持增長的態勢。

景區客流的回暖也讓商戶們有了信心。小頑國親子樂園負責人雷勇告訴記者,清明節趕上好天氣,加上消費券的熱度,父母踏青,孩子游戲,園區內再次充滿了歡聲笑語。雷勇說,因為消費券的“誘惑”,人們克服了疫情期間的恐懼心理,走出家門。他對市場的復甦充滿信心。

據湖南省政府參事室參事、省社科院研究員尹向東觀察,小長假期間,商場超市、與清明節相關的服務消費以及休閒旅遊消費的復甦最為明顯。

清明長假第一天,嶽麓山即吸引了3萬多名遊客;張家界武陵源景區4月5日入園遊客是節前的兩倍多;南嶽衡山的遊客人數也恢復到了往日正常週末的數量。

“假期過後,商戶和景區要留住消費者,商品、價格、服務,缺一不可。”尹向東說,消費券把客流吸引過來後,商戶是否以合理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商品,展示優質的服務,是培養“回頭客”的關鍵。

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的現在,尹向東也建議,各商戶應繼續做好防疫消毒措施,給消費者營造安心的購物消費環境。他認為,人們在家“宅”了一兩個月,“到家服務”“直播賣貨”等新型服務業態和商業業態已經出現,商家在利用“湘消費”和小長假,極力復甦線下經濟時,也應繼續順應消費者的新消費習慣,線上線下同時發力,爭取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記者 黃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