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提出者米磊:科研圈里最懂投资的人丨沙丘学院

他,沉稳睿智,低调朴实。他,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他是中科创星的创始合伙人、联席CEO,也是“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他既是科学家,又是投资人。他参与发明的“血管成像仪”,为许多打针时看不清血管的人带来了福音,创业的经历又让他深刻理解了商业规则,他戏称自己是“做科研里最懂投资的人”。

他就是米磊,一个地道的老陕,外人称他米总,同事喊他米博士。专注于硬科技创业与投资的米磊,目前已经是几百个科技项目的投资人,也是科技创业领域最受瞩目的投资人之一。

“硬科技”提出者米磊:科研圈里最懂投资的人丨沙丘学院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 米磊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只是一名在科研院所里默默无闻、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工作的研究员。是什么冲动,让这样一位70后理工男,从科研工作者转型成为硬科技投资的实践者?

01

跨界踏入创投行业,他成功将科技成果市场化

2001年,大学刚毕业的米磊,最初想找一个跟技术相关的工作。当时计算机专业特别热,他也跟大家一样,想着去热门的地方。但是,因为他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工作。辗转反复,他成为了一名科研工作者。

在科研岗位上,他一干就是十余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感觉到,在科研这条道路上,他是有瓶颈的。他甚至想到自己退休的时候,最多也就是个研究员。

他的人生状态的转变,始于女儿两岁时的一次打针。在女儿两岁时,因生病要去医院打针,因为孩子血管太细,护士在孩子手上扎了四五次都没找到血管,孩子疼得哇哇大哭,米磊的内心也难受不已。

米磊是学光学的,他当时就想,能不能用光学技术,解决孩子打针找血管难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目的,他发起一个团队研究这个课题,当时技术手段都已经是现有的成熟技术,关键是如何将它们组装成一个商品,让科研成果不再束之高阁,而是能够为人所用。这一次,他找到了“合拍”的合伙人,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及完善的商业模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血管成像仪很快就做出来了。从研发到拿证再到上市,整个过程仅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产品一经问世就获得众多医疗机构的好评,数百家医院采购,包括国外地区在内的多个地区代理商争相签约合作。这是他十年创业路上第一次真真正正的成功,当然这也离不开之前失败积攒的创业经验。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们过去十几年,积累了大量的科研能力和经验,只不过过去光发文章了,光写专利了,实际上很多技术直接拿过来,很快就能用上。”在接受媒体访谈时,米磊这样总结。

这件事也带给了米磊很大的启发。米磊想到,很多科研人员都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技术,但是苦于缺乏产业化渠道,大批优秀的技术始终被藏于象牙塔上。如果大家能够把这些技术都转化出来为市场和社会所用,那么中国的经济肯定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硬科技”提出者米磊:科研圈里最懂投资的人丨沙丘学院

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前进的道路上总会伴有挫折和困难。比如血管成像仪,也许会有一些幸运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市场有需要。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科研人员所精通和了解的技术,都能够有很好的机会转换到市场。换句话说,他们所做的产品、项目,不一定是市场所缺的。

对此,米磊笑言,自己是科研圈里最懂投资的,投资圈里最懂科技的,既然自己能走出来,那就应该帮助更多的科研人员走出来。如果他们的判断不正确,自己有责任也有理由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从而更好的把科研成果转化出来。

02

引领科技成果产业化,实业兴邦新助力

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并鼓励科技人员可移岗创业三年。这对于像米磊一样的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消息。

在这之前的几年前,科研人员还被束缚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中,产业化几乎无人问津。而在资本的驱动下,投资家们更愿意跑马圈地,谋求上市,赚快钱,愿意投资科研成果的寥寥无几。那个时候,米磊也真切的体会到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滋味。

“硬科技”提出者米磊:科研圈里最懂投资的人丨沙丘学院

由于难以获得社会资本支持,米磊决定自己发起一只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科创星由此诞生。

2013年,中科创星发起规模1.3亿元的国内首支硬科技天使基金。经过6年的时间,中科创星旗下目前已经管理有10支基金,管理基金规模超过53亿元。

自成立以来,中科创星始终专注硬科技,主要涵盖光电芯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通过股权投资和孵化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指导,为科技创业者保驾护航,投资孵化了288家硬科技企业。其中,驭势科技、九天微星、飞芯电子、中科微光、中科微精、鲲游光电、卓镭激光、奇芯光电、博动医学影像、超维景、橙科微电子等超百家企业都已经实现后续融资。

2019年,中科创星成功募集完成了一支规模10亿人民币的陕西光电子集成基金。这支基金主要围绕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所需的光电芯片进行布局和投资,具体包括光传感、光通信、光计算、光显示等领域的光电芯片,侧重于早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项目,兼顾成长期项目。

“之所以能够获得LP们的青睐,一方面从大环境上来说,硬科技的关注度也确实比以前高很多;另一方面是中科创星从2013年就开始投硬科技,而且只专注硬科技,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专业性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米磊表示。

其实,“硬科技”这个概念是米磊早在2010年就提出来的。当时恰逢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米磊敏锐地察觉到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再持续,中国下一步必须要走创新红利的道路。之所以叫“硬科技”,不仅代表着科学技术过硬,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骨气在里面。

中科创星的成立,紧随着“硬科技”概念提出之后。“中科创星成立第一天起的使命就是助力国家硬科技的发展,为中国重返世界之巅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中科创星成立的初衷。

2018年11月,科创板横空出世,随后出台的文件明确科创板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看到硬科技重点涵盖的八大领域与科创板支持的六大方向基本一致,米磊的心情很激动。多年来,米磊从未停止过对“硬科技”概念的推广,从未放弃过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推动,也未对动摇过硬科技投资的信念。用米磊的话说,“这里面有情怀”。

在硬科技投资的各个阶段,早期投资显得尤为重要。米磊表示,硬科技早期投资的考验在于专业和耐心。专业度体现在需要对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双重判断,同时更需要在经营管理层面为科技企业赋能。对耐心的考验,则是由科技创新的“指数型增长”规律导致的,硬科技企业前期投入大、增长慢,突破成长节点后则会迅速成长,耐心资本尤为重要,所以硬科技投资需要“看得准,投得进,帮得上,耐得住”。

03

光电芯片将引领5G和人工智能时代

“5G和物联网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而光电芯片又是5G的基础设施”,在米磊看来,光电芯片将引领5G和人工智能时代。他表示,全球通信技术发展现在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集成电路的摩尔定律失效后带来的经济下滑。

1965年,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摩尔定律”,意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至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过去一直保证集成电路性能的稳定提升,但如今,摩尔定律每年只能增长几个百分点,每10年可能只有2倍,米磊认为,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上一轮科技革命的红利结束,但同时也意味着光电芯片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芯片进口在2018年达到3100亿美元,出口则为500多亿美元,这其中存在多达2600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此外很多芯片我国的占有率是0或5%以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国产替代的空间,米磊认为,如果能找到相应的人才,这里面能发掘出很好的机会。

“硬科技”提出者米磊:科研圈里最懂投资的人丨沙丘学院

在5G时代,米磊认为最核心的需求将是对光模块的需求,他表示,5G的基站里面要用到25G的光模块进行前传,同时数据中心规模现在已经到了100G、400G,这里面对光模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5G基站方面,米磊表示,无论是移动、电信、联通,现在比拼的不是基站的多少,而是基站底下光纤通信的流量有多大。

目前,整个无线通信的频率只有几十G赫兹的带宽,而光纤的带宽是10T赫兹以上,也就是说光纤的流量是无线通信的几百倍。“我们今天看到4G的基站、5G的基站,基站用的都是无线通信发射,但是通过基站传下来的都是光模块和整个光纤基础设施。”

米磊认为,光的设施不好,就没有办法在5G时代获得更多的流量。此外,5G作为信息传输的渠道只是信息技术工业的一部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更重要的还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显示。总结来说,未来在信息的获取、传输、计算、存储、显示这五个方面,将都以光为核心来进行产业布局。

采用光芯片进行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带有“先天优势”,能够解决人工智能的计算瓶颈。目前,人工智能热潮的核心是深度学习技术,而在深度学习的大多算法中矩阵运算会占到算力的80-90%。光芯片在处理矩阵运算时有高速、并行性、高带宽与低功耗的天然优势,是突破电子计算机发展瓶颈的关键。此外,处理器与处理器之间(I/O)信息交互的速度的提升严重滞后于处理器性能的提升,I/O 瓶颈也制约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基于光学的互连,能够将互连带宽密度提高1000倍,功耗降低10倍。光芯片在电芯片面临瓶颈的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业化落地,光芯片将会为人工智能带来几个量级的性能提升。

从宏观角度来看,纵观信息时代的四次科技革命,米磊表示,从上世纪70年代的集成电路,到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的光通信,再到2000年至今的互联网,未来下一步就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下一时代重要的关键词,但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在于物联网与万物互联。米磊举例说明,“就像互联网时代之前首先是光纤通信时代是一样的,”目前物联网的基础设施铺设正在进行中,万物互联实现了,人工智能时代才会到来。

物联网所需要的超低带宽的环境只有5G能够实现,因为5G具有超高速、低延时、大连接的特点,能够解决流量、实时性、连接量的问题。而光芯片、光纤等作为5G建设的前提,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助力。

集成电路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发展,米磊认为到目前已经发展到了极致,而与此同时,整个IT产业正处在“从电到光”的转换过程,现在正是集成光路发展的最佳时间点。米磊认为光芯片是5G和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是真正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未来不是消费电子时代,而是消费光子时代。

米磊认为,“核心的芯片、核心的材料”是接下来5G领域投资的机遇所在,在芯片领域,米磊看好光电芯片和模拟芯片。米磊表示,一些模拟的、射频的以及光芯片领域存在机会,在这些领域部分科技巨头公司存在供应缺口,从整个芯片行业来看,光芯片会慢慢取代电芯片的作用,会在整个芯片领域会占到越来越高的比重。

“我认为硬科技的诞生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正是我们实现追赶超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绝佳机遇。”米磊进一步表示,“当前国家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硬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科技创业必将是未来30年的主旋律。”

“硬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硬科技可以改变世界!”这是米磊对于硬科技投资从不曾动摇的信仰。

今年,米磊将来到沙丘学院,分享硬科技的投资之道。敬请期待!更多原创创投干货笔记,请关注微信“清科沙丘学院”查看;精彩创投视频,请关注抖音“清科沙丘学院”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