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自由行:宅家共读科普绘本《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疫情期间,万城封路,寸步难行。关在家里的神兽们,开始好奇:为什么鸟还可以自由行?

对于自然生命,孩子们天生具备好奇心。以前我们会带着孩子去自然博物馆、看纪录片,甚至去花鸟市场看活物。但没有哪种方式能够像书一样,可以随时随地打开、随时随地关闭,简单快速地了解到全世界鸟的羽毛种类。

美国儿童科普作家梅丽莎·斯图尔特与著名绘本作者莎拉·布莱农合作了一本关于鸟的书——《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以鸟的羽毛为主角,为我们描述了一番除了飞行,鸟儿们令人意想不到的羽毛世界。

神鸟自由行:宅家共读科普绘本《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

这本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18年8月首次印刷出版的科普绘本,获得过《奇妙的自然科普系列》国际大奖、美国博物学家约翰·巴勒斯奖、美国宾夕法尼亚重点基础读书奖提名奖,也是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儿童图书理事会、推荐的优秀科学绘本。

神鸟自由行:宅家共读科普绘本《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

作者梅丽莎·斯图尔特是一位儿童科普作家,拥有生物学和科学环境新闻学学位,非常关注生命与自然带给孩子们的科学启蒙。多年的研究和写作,她已经为孩子们创作了150多本书,获得了众多国际大奖。她也是一位优秀的生活体验者,在写作之余,喜欢到大自然中漫步、观察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

绘画风格:写实手绘——所见即所得

我们都知道,视觉可以是一种信息传达。绘画作为视觉传达最基础的一种,它的技法有很多,一般人若非见多识广,是很难明白不同的绘画技法在视觉传达上,具备着不同差别内涵的。

本书以写实手绘的技法,精心描绘了每一种羽毛的形状、颜色,通过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将羽毛的质地也呈现出来,既能完成对羽毛知识的阐释,又能帮助孩子们清晰地辨识出不同的羽毛特征。

神鸟自由行:宅家共读科普绘本《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

每一只作为羽毛代表的鸟儿,在画家的笔下活灵活现,采用博物馆装帧的呈现方式,达到了不是照片胜似照片的视觉效果。

神鸟自由行:宅家共读科普绘本《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

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习惯了照片的存在。然而绘画作为一种人类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只需多看多接触,就能潜移默化提升孩子们的艺术感受。

绘本内容:分类科普——联想让理解更容易

科学的奥妙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可也受限于它的博大,让普通人想象力难以企及。这本书面对的读者是理解能力有限、认知范围有限的孩子,如何将一整个学科体系的内容让孩子们理解并记住,是我们所有大人遇到的难题。

这本书采用的方式是:类比。即把不同功能的羽毛,对标一种生活中时常能够见到的东西,把它们的共性放到一起,让读者一看就能领会到此种羽毛的独特之处。比如,有些鸟的羽毛像防晒霜一样,能保护鸟类的皮肤……

神鸟自由行:宅家共读科普绘本《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

美洲麻鸭的羽毛则像毛刷一样,能够清理脏东西……

神鸟自由行:宅家共读科普绘本《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

书里精选了十六种鸟,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别讲解了16种羽毛的功能。还根据羽毛生长的部位,对鸟羽的每种功能进行了科普陈列

神鸟自由行:宅家共读科普绘本《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

真可谓一本活了的羽毛百科。

绘本解读:细微之眼——放大世界观

既然是一本羽毛百科全书,必然是包含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鸟类形态。所以每一张描绘鸟羽来处的图,都像博物馆里的标本一样,标明了样本的采摘地点。比如将羽毛当叉车的桃脸牡丹鹦鹉,由画家绘于非洲纳米比亚瓜博河。

神鸟自由行:宅家共读科普绘本《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

而羽毛像雪橇一样的帝企鹅,则由画家绘制于南极洲阿德利地

神鸟自由行:宅家共读科普绘本《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

这就像一个真正的鸟类薄雾,画家通过一支小小的羽毛,带着我们走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不但认识了不同种类的羽毛和鸟,还看到了不同鸟类生活的风景和地貌特征。有心的父母,甚至可以对着某一支羽毛,给孩子们讲解完一片大陆。

绘本创作:偶然有心,发现大美

这本书的创作,起源于作者的一次偶然阅读。作者梅丽莎·斯图尔特无意中在《鸟类观察》上读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它描述了鸟类会以令人惊讶的方式使用羽毛。这是一种令人大开眼界的惊喜。

她很想把这份趣味分享给孩子们,因为他们总是像小鸟一样在飞跑。于是她花了三年的时间,对文字进行不断的雕琢,写过无数的草稿,进行过四次彻底的修改,最后才找到了灵感——也就是我们最终看到的: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参照,形象地描述出不同羽毛的功效。

神鸟自由行:宅家共读科普绘本《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

“虽然天空中没有翅膀饿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一位热爱生命与自然的作者,通过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鸟羽的神奇之门——不只一种,还有长短粗细、软硬零整;不只是为了飞行,还有其它功能。

三年磨一书,这个过程也可谓呕心沥血。面对未知的科学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无法依靠想象力来补齐所有认知,孩子们更是如此。

通过寻常事物的类比讲解,让我们感受到看似一样的事物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千差万别的科学知识。这本绘本正是值得我们反复嚼读的世界之书。

疫情共读,成长同步,愿我们都有好父母相伴、好书作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