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生產呼吸機,緣何車企會被重點“提名”?

跨界生產呼吸機,緣何車企會被重點“提名”?

【編者按】儘管擁有製造業中“皇冠”美稱的汽車業在產品製造上具有高度靈活性,但時間、產業鏈、資金鍊、渠道和售後問題是汽車業短期內製造呼吸機時必將面臨的挑戰。

本文轉載自蓋世汽車,原作者任慧娟;由億歐汽車整理轉載,供行業內人士參考。

據瞭解,當新冠病毒靶向攻擊患者肺部,引發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併發症時,唯有用呼吸機輔助或替代呼吸,才能保證患者血氧含量,避免呼吸系統和重要器官衰竭。因此,呼吸機也被認為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最關鍵的醫療設備。

然此前,該設備因工藝複雜、價格高昂(通常2.5萬美元-5萬美元),普通醫院只有重症監護病房(ICU)才會配備。而今,隨著海外感染人群激增,諸多國家存儲量已現嚴重不足。儘管相關廠商已經處於一週7天不停工,工人三班倒的超負荷運轉狀態,但因之前能生產相關設備的企業本來就不多,加上生產設備和場地有限,短期內很難榨出更多的產能。在此境況下,各國政府將希望瞄向了擁有精益生產經驗的工業巨頭,車企更是被重點提名,甚至直接被下令督促生產。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動用了《國防生產法》授予的權力,要求通用、福特投入到呼吸機的生產中。而不久前,其還在社交媒體上對通用汽車疾聲催促:“通用汽車公司必須立即在俄亥俄州的洛德斯敦重開他們那被愚蠢拋棄的工廠,或者其他什麼工廠。總之必須開始製造呼吸機,馬上!”同時還喊話福特:“福特,開動做呼吸機,快!!!!!“

而英國政府也已經向勞斯萊斯、捷豹路虎等在內的英國本土汽車製造商尋求保障,希望他們能夠轉移生產呼吸機等醫療設備。本田也證實,政府已要求其研究生產呼吸機設備的可行性。

事實上,能製造精良設備的企業眾多,緣何此次在跨界生產呼吸機的這一問題上,車企會被重點“提名”?車企實現可行性又有多大?

車企“萬能” 造呼吸機相對可行

一直以來,車企都有製造業中的“皇冠”之稱,其“萬能”性也在近代歷史發展中得到充分證明。

據瞭解,二戰期間,諸多民營車企紛紛轉產軍工產品,可以說是下可著地,上可觸天。其中,最為外界熟知的莫過於福特轉產B-24解放者轟炸機。有關資料顯示,從1941年建廠到1945年停產,福特的柳溪飛機廠共製造了8,600架B-24轟炸機,在產能效率最大的時候,每63分鐘就能下線一架。

“事實上,造車比造飛機還要難,除了對質量體系上要求極為嚴格外,同步還要均衡成本。可以說,能造好汽車者,轉到其他領域一樣會做的很好。”曾在北美福特就任職多年的縱目科技市場和戰略副總裁陳超卓表示。

而近的來看,在中國全民抗疫行動中,部分車企快速轉產醫療設備取得了實質性的成功。如比亞迪口罩產線和消毒凝膠產線如今均處於滿負荷運轉狀態,日產能分別可以達到500萬隻和30萬瓶。而廣汽及上汽通用五菱亦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口罩生產線的搭建和生產,為“戰疫”作出了較大貢獻。

儘管生產呼吸機與製造口罩工藝不同,難度亦較大,但車企在關鍵時刻的靈活性以及萬能性讓各國政府看到了希望。

因此,相對於其他工業而言,汽車製造者既然能造得了飛機,造得了口罩,呼吸機只不過是一個新的嘗試,在能否造出來這一問題上基本是肯定的,只不過要看時間長短。

造呼吸機與造車 有一定相通性

談及車企為何能造呼吸機這一話題,近期,北美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副會長董愚在接受蓋世汽車採訪時表示:“車企屬於機械製造業,有著相當強的設備設計集成整合能力。呼吸機雖屬於醫療設備,但從機電液控一體化角度,與傳統汽車行業有著必然的工程技術的相通性。特別是在當今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數字化的今天,汽車產業相對更有能力承擔呼吸機以及其它醫療設備的研發與製造。”

意大利最大的呼吸機制造商Siare Engineering首席執行官吉安盧卡·普雷齊奧薩亦聲稱,“呼吸機制造和汽車工業存在共性,都非常依賴電子和氣動技術。

不過,儘管存在相通性,然畢竟位處兩個不同領域,車企要想短期達標,恐怕依然存在較大挑戰。具體來看,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時間有限。目前,許多車企選擇開放自身車間生產呼吸機,但是車間改造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此外, 汽車與呼吸機從生產線到技術人員的操作方式都大相徑庭,即便製造出零部件,組裝也非易事。呼吸機不是即插即用的設備,它需要精準校準後才能給患者使用,如果校準做得不對,會對患者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氣胸、肺萎縮、被細菌感染的肺炎、肺氧中毒和吸入嘔吐物等。因此,要達到一定的技術成熟度和認證標準,需要花較多時間測試和培訓。

2、產業鏈有待保障和完善。受疫情影響,物流受阻、關鍵元器件的短缺和原材料配套能力不足等成為全球呼吸機產量短期內無法大幅提高的原因,車企屆時亦無法避免。

3、資金鍊急需跟進。眾所周知,疫情影響下,大多數車企處於關廠停產狀態,受損嚴重。如再增產呼吸機,勢必又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對於車企而言,除了技術支持外,資金支出及現金流等方面不得不成為考慮重點。

4、 渠道的打造和售後服務跟進。對於車企而言,既然投入,有可能面對的是全球市場供應,因此,渠道體系的打造以及售後服務的跟進上亦存在一定挑戰。

善於變通 借力而行

在此次被寄於厚望的車企巨頭中,不少已經過百年風雨洗禮,早已熟稔各類變通之道。在新事物加身時,或會困惑,或會抱怨,然一旦命令下達,或放真格去幹,辦法永遠多於困難。

因此,我們看到,儘管挑戰重重,然鑑於各方壓力和社會責任,諸多車企已經開始有所行動。只不過,為在最短的時間達成生產,大多選擇“借力而行”,與呼吸機巨頭合作,採用現有技術,借鑑相關經驗。

通用汽車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正在與呼吸機制造商Ventec Life Systems合作,內部亦加班加點部署相關事宜,此後將安排1000名工人在印第安納州科科莫工廠生產呼吸機。據外媒報道,預計會在4月中下旬交付。

福特亦回應稱,正在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呼吸機的生產工作,該公司相關團隊正在與通用電氣醫療集團(GE Healthcare)全力合作,提升簡化版呼吸機產量。

而一直在此方面聲量較大的特斯拉,則表示將與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Plc)合作生產呼吸機。美敦力公司發文稱:“有人說他是天才,也有人說他是騙子,但不管你怎麼看待埃隆·馬斯克,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馬斯克想和呼吸機對話,美敦力會聽的。”

此外,菲亞特克萊斯勒及旗下的法拉利品牌也已與上述中提及的國內最大呼吸機制造商Siare Engineering進行合作,合作方式為車企生產呼吸機的部分零部件,以及對現有的舊設備進行翻新,最終的組裝及設備調試仍然由呼吸機制造商來完成。

大眾集團所選路徑雖與以上有所不同,然其目前正在考察用3D打印機生產呼吸機配件的可能。據瞭解,在呼吸機上有部分一次性用品,通過3D打印技術恰好能在短時間大量地生產出這種消耗品。

綜上來看,在生命和責任面前,即便困難重重,飽受壓力和質疑,但大多車企依然盡全力達成實現,有此擔當,值得點贊。但呼吸機畢竟事關生命安全,車企增產很難一蹴而就,政府除了督促生產外,完善的監控和認證體系至為關鍵。此外,疫情過後,這些投入重金的醫療設備生產線將何去何從,亦值得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