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盼盼:减税降费在当前作用是较小的,什么政策对企业才有用

杨盼盼:减税降费在当前作用是较小的,什么政策对企业才有用


杨盼盼:减税降费在当前作用是较小的,什么政策对企业才有用


中企思智库,企业家第一智库:

3月31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杨盼盼博士走进中企思智库直播间,与国务院参事、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中企思智库秘书长于彦忠、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彭波等专家、学者、企业家一同云端对话,探讨疫情当前的危与机。


以下为杨盼盼博士的演讲内容整理:


除了疫情本身对经济的影响,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支持经济,那么政策不力本身也可能成为一个风险点。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应对疫情的国际政策与借鉴。从二十国集团中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对比来看,各国普遍采取了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但发达经济体措施更多,从应对冲击的财政政策承诺来看,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规模都接近或超过了GDP的10%。


说到财政政策,它不完全是一个总量意义上的刺激概念。所以除了总体规模,更需要去看一下具体政策。今天重点介绍德国的财政政策支持方案,是因为德国经验对中国可能更有借鉴意义。


一来两国的制造业对经济都很重要,且处于区域价值链的枢纽;二来政府对于财政规则的把控都是比较严格的;三来两国的财政状况都比较好,德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政府债务规模曾经上升至GDP的80%,但是后来经过财政整顿又下降到了60%左右。


德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宣布了两轮财政支持计划,第一轮规模是4600亿欧元,第二轮规模是7560亿欧元,叠加起来总规模达1.2万亿,这一规模超过德国GDP的30%,这一财政刺激规模在欧盟范围内是最大的,若看GDP占比,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


杨盼盼:减税降费在当前作用是较小的,什么政策对企业才有用


第一轮计划包括的内容:


第一,明确承诺2020年取消平衡预算规则。


第二,政府将给企业补贴,支持更多的短期工作计划(Kurzarbeit计划),这样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员工工作时间的方式应对停工停产压力,而不是把员工解雇,同时联邦就业局支付净工资损失的60%(有子女的雇员支付67%),临时工也有权获得此项计划保障,因工作时间下降而减少的社会保障金会被返还给企业。


第三,直到2024年,新增124亿欧元的公共部门投资,分四年实施,其中80亿欧元用于改善交通基础设施,30亿欧元用于建设经济适用房。


第四,通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的担保,向企业提供大量流动性支持。对企业贷款担保比例从50%大幅提升至80%,年营业额低于20亿欧元的小企业担保达到90%,对年营业额高达50亿欧元的大型公司,国家担保也提高到贷款的70%。


第二轮计划包括的内容:


第一,设立5000亿欧元经济稳定基金(WSF),其中包括4000亿欧元用于覆盖企业债务,1000亿欧元用于为企业注资。


第二,提供1000亿欧元贷款,提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提供流动性的能力。


第三,增加1560亿欧元紧急预算,包括:建立500亿规模的团结基金,将现金发放给个体户和中小企业;为医疗体系注资35亿欧元。


从德国政府财政政策应对疫情的具体内容来看,相关的政策并不致力于将政府开支作为经济增长的替代引擎,例如,从新增的公共部门投资来看,其占GDP的比重大约是0.1%每年,这与总体规模(35%的GDP)相去甚远。


而是侧重于两方面:第一,向企业提供充足流动性,以降低企业因疫情冲击而上升的破产风险;第二,以企业为渠道,向劳动者提供收入损失补偿,并补充社保,以对冲因疫情不能工作或失业造成的个人相关风险。


杨盼盼:减税降费在当前作用是较小的,什么政策对企业才有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对于当下政策讨论的几个关键问题可能都有所借鉴:


第一,应对疫情扩张型的政策是不是就是刺激政策?并非如此,应对疫情影响政策的思路应重点关注企业和居民所受到的疫情冲击,特别是对企业部门采用多种方式提供流动性支持,这既是纾困,也是防止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产生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第二,能不能短期放弃财政预算平衡的规则或赤字目标?能,而且应该做。政策除了实际效果,还应当发挥政策指引功能,明确扩大开支,扩大财政赤字,能够给予市场和企业更多信心。


第三,要不要担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这取决于财政政策的具体方式,如果政策应对得当,就不需要担心。一般而言,政府进行大规模支出的挤出效应大,但是经常转移、对企业和居民的支持性政策挤出效应小。


第四,疫情下的宽松政策能否仅沿用减税降费等常态时扩张型财政政策?不能。减税降费适用于正常生产的企业,在停工停产没有交易或企业面临很大冲击的情况下,减税降费的作用很小,帮助企业缓解债务约束、融资压力,为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且将这种政策倾斜于中小微企业,对企业继续雇佣员工进行补贴支持等,才能更好的实现应对疫情冲击的目的。


第五,怎么理解这种大规模、超预期经济政策的逻辑?这次国际政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政策多有预备(standby)的特征——给出一个很大的额度(甚至如美国量化宽松似的无上限),但是是按需申请后再操作并执行,给出的额度并非是最后真正实施的规模。这与疫情冲击存在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面对疫情冲击,每个国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把政策量预备足,对于市场和政府都将有更大回旋余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