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世維:創業要對未來的時間做一些規劃

餘世維:創業要對未來的時間做一些規劃


作為由國家商務部主辦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的特色精品論壇,閩商論壇大會已成功舉辦了七屆,成為福建地區最富盛名的閩商社群高端商業性論壇,是中國首個密切關注閩商生存、生活、生意的高端論壇,吸引著世界各地閩商及其它商幫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


餘世維:創業要對未來的時間做一些規劃

餘世維:創業要對未來的時間做一些規劃


會上,餘世維老師描述了“蜂巢社會”的概念,從這個概念出發,深入分享了個人創業經營的資源、技術、人脈三個單元的特性,同時也對當前青年創業風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特別是有大想法時,儘量用最小模型的辦法,儘快實踐得出可行性結論,避免無謂的成本犧牲。


餘世維:創業要對未來的時間做一些規劃


以下為餘世維演講實錄:(經閩傳天下編輯,有所刪減)


今天這個話題就是三個概念,第一個是蜂巢社會,二是聯網運營,三是青年創業。我打算分成三個單元,每個單元大概有四五段想表達的意見。


首先看第一個單元。未來的世界是一個蜂巢社會,而大部分的參與者都是蜂群的一分子,今天台下的來賓不管是青年還是壯年,都是從蜜蜂開始的,很少一生下來就是蜂王蜂后。比如像蘋果,西門子、豐田等等,這些通常是蜂王蜂后,但是也不是生下來就是蜂王蜂后。


講一下蘋果,蘋果最重要的就是設計,富士康是蘋果的蜜蜂之一而已,從組裝到電池、芯片、模塊通通都在裡面,基本上很多蜜蜂在為蘋果加工。這些蜜蜂的後面也許還有更小的蜜蜂。感謝平臺跟網絡,因為有了平臺和網絡才有蜜蜂出現,因為現在年輕人都不想打卡,也不想上班,每個都想創業,你要創業,跟蜂王和蜂后連接,也要有平臺和網絡,如果沒有網絡,是碰不到蜂后蜂王的。


餘世維:創業要對未來的時間做一些規劃


我給各位提一些我的想法,首先,這個蜜蜂不是隨便做的,每個都有自己的專長和經驗,包含曾經學過的學校、工作,你的個性,你的背景,你的出身,你的家世,以及你的條件,統統都是決定你做什麼蜜蜂。這裡不妨提一個事情,畢業的時候都是跟自己讀的專業完全不一樣的。條件越好,成功率越高,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跟你的個性一樣,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闆,當老闆其實是痛苦的事情,我從員工幹到董事長,越幹越痛苦,老闆不是那麼好當的。


二是切入點,與其自己找一個東西,還不如先跟著誰幹。我創業的時候已經40歲,有人說我這個年紀偏高了,我也摔過,因為我之前在世界500強工作過,所以現在進入也比較容易,而且條件成熟了。我認為與其亂找東西切入,不如跟一個大公司先幹一下。所以我運氣還好一點,世界500強,有三個都幹過,所以這個時候對自己的未來比較有掌握了。


第三,就是其他的蜜蜂。一隻蜜蜂不會自己釀蜂,所以要多認識一些對你有幫助的人,其他的蜜蜂就是資源整合。互聯網+這個概念,其實有兩個意義,一般人講互聯網+都是信息的交換,我個人認為真正的互聯網+是資源的整合。也許在福建或廈門,你很容易查出哪個酒店有多少床位,哪個醫院有什麼科,你有本事告訴我,廈門哪個酒店的房間是你可以掌控的。


第四是,我能上什麼平臺,搭什麼網絡。平臺有一大堆,事實真正有價值的平臺不多,有價值的網絡也不多。人就是要把事情搞清楚,冷冷靜靜的做一件事,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小心一點,挑自己該上的平臺和接觸的網。當然你自己也需要條件,你什麼條件都沒有,你上什麼網,上什麼平臺。袁博士的兩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大部分的創新都不怎麼樣,講起來青年創業,烏合之眾的情況比較明顯。袁嶽博士是前輩,一定知道這個道理。


餘世維:創業要對未來的時間做一些規劃


第二單元,經營事業有三個條件,如果不具備一個條件,就不太可能成功。我記得供給側改革特別提到去槓桿,去存量,去庫存,為什麼中央要說去槓桿,因為大家拿的槓桿動機不純正,想利用槓桿去謀財奪利,槓桿用得多就是泡沫。可是創業是一定要有槓桿的,靠自己是撬不起來的。做事業一定要有三個條件,資金、技術、人脈。


首先是資金,如果你做一個蜜蜂要100萬,我覺得你要準備300萬,第一個100萬是正常用,正常運營。第二個100萬是意外增加的,沒有想到的。如果想換一隻蜜蜂就是另外100萬,另起爐灶用。右邊有是你的技術,所有今天的來賓都是學校出來的,你坦白跟我說,從學校畢業以後你到底增加了多少知識,不要天天搜索來搜索去,很多知識是重複的,甚至很多知識是騙的,還有很多是垃圾。我們沒有必要天天搜索。你應該把過去學的知識重複的反省一下,每年新增一些知識。


今年的時間過得很快,過年還在我的腦海中,轉眼又到了九月。請問今天的來賓,你今年增加了多少知識是以前所沒有的,而且是有幫助的。再下來是人脈。我一直認為人脈不是吃飯喝酒,更不是唱KTV,這不是人脈,這是搞社交活動。我認為真正人脈就是你對他有用,他對你也有用。公司裡面的人脈是合作的工作夥伴,核心的,工作外面的人脈是你的渠道和你的網絡。這就是你的人脈。這三點缺一不可,所以我們首當要有資金,還要有技術,另外就是人脈。這三個都可以成為槓桿。所謂一個槓桿撬動一個東西,支點和實力形成槓桿作用。


餘世維:創業要對未來的時間做一些規劃


人力槓桿,用對一個人會省很多力氣。創業的時候挑合夥人、挑員工、挑供應商、挑代理商都很重要。你到底花了多少時間找正確的人,一旦不正確,後面會非常麻煩。合夥人、員工、代理商、經銷商都不正確,你就沒有辦法發揮人力槓桿。


財務槓桿,籌到一筆錢也會省很多力氣。大家在裡面玩來去就會發現,小天使,大天使,假天使,壞天使滿天飛,不要認為天使都是掏錢。如果真的籌到,就可以省了很多力氣。每一個共享經濟後面都是一個圈錢,會玩槓桿的都是先把自己的錢圈回去。再下來就玩天使的錢,大家都是在玩槓桿的。


技術槓桿,袁博士已經離開了,他剛才講的事情非常的認同,他說中國的機器人十分之九都不怎麼樣,我親眼看過日本東京的機器人,真是無法想象的,那就是真正的機器人。你花個五六斤的力氣可能是撬動一噸,但是別忘我最後一句話,不管什麼槓桿,你自己最好不要從零開始,不要空手套白狼。錢跟爸爸媽媽拿,跟親戚借,技術學了一招半式,人脈就認識幾個,就開始創業,這是不可能的。不要太年輕,大學剛畢業就想創業,我很服你的勇氣,但是你交學費的幾率非常大。我覺得大學出來創業成功的不超過5%,大部分要交學費的。


第三個單元,創業不是什麼人都適合做,也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有的時候有一點浮躁,我覺得這幾年稍微好一點,因為失敗的案例看多之後,大家就會知道原來不是那麼好做。你一定不能問我餘先生,哪一年有機會。哪一年都有,問題是你什麼時候開始創業。沒本事才找工作,這句話不是至理名言,可是有這個想法的人非常多。根據現在的調查,中國大學生畢業開始創業的,達到5%左右,我認為很快到6到7%,因為有了網絡,有了平臺,蜜蜂成群的飛起來。


餘世維:創業要對未來的時間做一些規劃


創業和學業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我們也不認為創業就是了不起,一輩子不創業就是無能,絕對不是這樣。照你這樣講,發明家、科學家都白乾,這跟你的個性,左右腦非常有關。左腦發達,你的分析力非常好,右腦發達的人,創造力很好,兩個腦都好就會是不錯的創業者。所以要先積累一定的數量才開始創業。如果你自己有點內向,適合研發,不適宜跟人打交道,我強烈你做CEO,CFO,不一定非要當董事長,你的人生可能更好,你何必自己掏錢做老闆。


第二,有些人家世不錯,中國哪裡沒有有錢的父母呢,都在創造他們的第二代。老子真走了,後面就經不起風浪,所以不要一天到晚單純的依靠背景、家世、環境。可能生在溫州好創業,就像三種人生下來好創業,福建人、閩江一帶,泉州、廈門出生的人,但也不是說凡是這裡生的人都適合創業,單純依靠家世、環境是經不起風浪的。


第三,既然要創業,就要熟悉你的市場。既然要創業,就要對未來的時間做一些規劃。學習、工作,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


第四,時機。中國是世界每一年都在發生變化,挑一個正確的時點下去,因為能夠影響消費者的經濟環境有5%不到,大部分都是追隨消費趨勢的,你有本事走在前面,不行就跟在後面,大部分是在中間的。所以學習一下趨勢。


第五,模擬性的“小打”是一個避免後悔的方法。如果你不確定能否成功,找的行業對不對,我還是強烈的建議模擬性的小打一下,不要搞非常漂亮的辦公室,非常棒的環境,找高薪的員工,這樣絕對是完蛋的,小打小鬧一下,行就慢慢走,不行就馬上撒手。


最後,我祝願這個峰會成功,也祝青年領袖們創業成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