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食品安全办发布春季食品安全风险警示

春季气候温湿多变,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容易导致食物腐败变质,加之清明、五一、端午等佳节将至,各类春游、踏青、祭祀等活动增多,极易引发食品安全事件。为有效提高消费者在选购节令食品时的防范意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百色市食品安全办特别提示如下:

一、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安全的就餐场所。外出就餐应选择取得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并索要发票或收据。建议选择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评定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不光顾无证照摊贩。

二、预防野菜野果中毒。不随意采摘、购买、食用野菜野果。在踏青郊游中,很多人都喜欢品尝山区的“绿色食品”,甚至在野外采集野菜野果食用,但由于缺少植物学专业知识,对野菜野果的认识程度有限,容易误采、误食有毒植物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田头或果园附近生长的野菜野果,极易被喷洒防虫害的农药污染,食用后也会造成中毒严重后果。

三、预防毒蘑菇中毒。春季是毒菇中毒多发的季节,购买蘑菇等食品时,应到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采购,不在散商游贩处随意购买,并保存好购物凭证。同时,要提高野蘑菇的鉴别能力,不随意采摘野蘑菇,尤其是不采购、不制作和不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

四、预防发芽土豆中毒。春季是土豆易发芽期,食用发芽土豆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请不要购买和食用发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为青紫色的土豆。

五、预防酵米面中毒。糯米饭、艾糍粑、三角粽、糯米酒是广西的特色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选购上述食品时应注意观察食品外观,一旦出现变味、变色、沉淀、浑浊、杂质、絮状物、发霉等感官异常现象,说明食物很可能已经变质,应避免购买食用。酵米面在长达10至30天的发酵过程中,极易产生毒性很强的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其中,米酵菌酸是酵米面的主要毒素,它的耐热性强,经100℃煮沸甚至121℃高压高热也不被破坏,所以无论制成何种食品、采用何种日常的烹调方法都不能破坏其毒性,此类食物中毒发病急、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根据食用量不同病死率高达40%至100%,且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避免酵米面中毒唯一办法就是不吃变质发酵的淀粉制品和变质银耳。

六、预防自制药酒中毒。自制药酒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药物配置的酒功效不同。适量的饮用药酒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制作药酒的原料使用不当,药酒就会变“毒酒”。不要盲目自制、饮用药酒,不购买、饮用无标签标识、浸泡药材成分不清等来历不明的药酒,不要随便相信秘方、偏方,避免在不了解药性的情况下,盲目按秘方、偏方自制药酒使用。不用断肠草、乌头、附子等有毒成分的中草药浸泡药酒。如有养生保健需要自制药酒的,应在中医师、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并到正规药店采购药物。

发生食物中毒时要妥善处理,进餐后如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要立即进行自救,抠吐胃中物,并尽快就医。同时立即拨打12315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保留所有剩余的食物等,以备调查中毒原因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