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食品安全辦發佈春季食品安全風險警示

春季氣候溫溼多變,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迅速,容易導致食物腐敗變質,加之清明、五一、端午等佳節將至,各類春遊、踏青、祭祀等活動增多,極易引發食品安全事件。為有效提高消費者在選購節令食品時的防範意識,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百色市食品安全辦特別提示如下:

一、消費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選擇安全的就餐場所。外出就餐應選擇取得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餐飲服務單位,並索要發票或收據。建議選擇食品安全量化等級評定高的餐飲服務單位就餐,不光顧無證照攤販。

二、預防野菜野果中毒。不隨意採摘、購買、食用野菜野果。在踏青郊遊中,很多人都喜歡品嚐山區的“綠色食品”,甚至在野外採集野菜野果食用,但由於缺少植物學專業知識,對野菜野果的認識程度有限,容易誤採、誤食有毒植物造成嚴重後果。特別是田頭或果園附近生長的野菜野果,極易被噴灑防蟲害的農藥汙染,食用後也會造成中毒嚴重後果。

三、預防毒蘑菇中毒。春季是毒菇中毒多發的季節,購買蘑菇等食品時,應到正規的超市、農貿市場採購,不在散商遊販處隨意購買,並保存好購物憑證。同時,要提高野蘑菇的鑑別能力,不隨意採摘野蘑菇,尤其是不採購、不製作和不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蘑菇。

四、預防發芽土豆中毒。春季是土豆易發芽期,食用發芽土豆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請不要購買和食用發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為青紫色的土豆。

五、預防酵米麵中毒。糯米飯、艾餈粑、三角粽、糯米酒是廣西的特色食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在選購上述食品時應注意觀察食品外觀,一旦出現變味、變色、沉澱、渾濁、雜質、絮狀物、發黴等感官異常現象,說明食物很可能已經變質,應避免購買食用。酵米麵在長達10至30天的發酵過程中,極易產生毒性很強的米酵菌酸和毒黃素。其中,米酵菌酸是酵米麵的主要毒素,它的耐熱性強,經100℃煮沸甚至121℃高壓高熱也不被破壞,所以無論製成何種食品、採用何種日常的烹調方法都不能破壞其毒性,此類食物中毒發病急、病情嚴重、發展迅速,根據食用量不同病死率高達40%至100%,且至今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避免酵米麵中毒唯一辦法就是不吃變質發酵的澱粉製品和變質銀耳。

六、預防自制藥酒中毒。自制藥酒在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同藥物配置的酒功效不同。適量的飲用藥酒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是製作藥酒的原料使用不當,藥酒就會變“毒酒”。不要盲目自制、飲用藥酒,不購買、飲用無標籤標識、浸泡藥材成分不清等來歷不明的藥酒,不要隨便相信秘方、偏方,避免在不瞭解藥性的情況下,盲目按秘方、偏方自制藥酒使用。不用斷腸草、烏頭、附子等有毒成分的中草藥浸泡藥酒。如有養生保健需要自制藥酒的,應在中醫師、中藥師的指導下進行,併到正規藥店採購藥物。

發生食物中毒時要妥善處理,進餐後如出現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症狀時,要立即進行自救,摳吐胃中物,並儘快就醫。同時立即撥打12315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保留所有剩餘的食物等,以備調查中毒原因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