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舊版中,曹操劉備對話如同兒戲,毛宗崗妙筆修改

現存《三國演義》幾個版本中,最早的是嘉靖本,和羅貫中完成該書的原始風貌最為接近。在此版本中,羅貫中雖然對於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做了精緻的修繕,但在不少地方,還是顯得較為粗糙。

《三國演義》舊版中,曹操劉備對話如同兒戲,毛宗崗妙筆修改

例如,曹操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這一情節,嘉靖本是這樣的——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隱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吐沖天地之志,方可為英雄也。”

玄德曰:“誰當之?”

操以手先指玄德後指自己,曰:“方今天下,唯使君與操耳。”

言未畢,玄德手中匙箸盡落於地。霹靂雷聲,大雨驟至。

操見玄德失箸,便問曰:“為何失箸?”

玄德答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操曰:“雷乃天地陰陽擊搏之聲,何為驚怕?”

玄德曰:“備自幼懼雷聲,恨無地而可避。”

操乃冷笑,以玄德為無用之人也。

看看這段描寫,劉備、曹操儼然成了笨伯。

《三國演義》舊版中,曹操劉備對話如同兒戲,毛宗崗妙筆修改

劉備本以善韜晦見長,而這段文字中的劉備,對失箸行為的掩飾,則愚蠢淺陋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至於曹操,他既然具有知人善察、慧眼識英雄的非凡才智,能視“尚無立錐地”的劉備為英雄,又怎能被劉備幼稚荒唐的瞎話所矇騙?又怎能依據片語只言,就把方才讚譽過的英雄視為“無用之人”?

這段描寫,正如“李卓吾本”批評的那樣:“種菜畏雷,事同兒戲,稍有知者,皆能察之,如何瞞得曹操?此皆後人附會,不足信也。”

對此,毛宗崗本第二十一回中修訂如下——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誰能當之?”

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

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雷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

操遂不疑玄德。

這樣改寫比較合乎情理,合乎人物的性格。劉備“從容俯首拾箸”句,十分精彩。毛氏自己也頗為得意,他說:“只淡淡一語,輕輕溷過,妙在有意無意之間。”

改寫後的文字,既揭示了劉備隨機應變的性格特徵,又沒有著意歪曲曹操形象,可謂兩全其美。

《三國演義》舊版中,曹操劉備對話如同兒戲,毛宗崗妙筆修改

再舉一例。嘉靖本《關雲長襲斬車胄》一節中,又寫了一段劉備編謊矇騙曹操的故事。

這故事發生在“煮酒論英雄”之後。劉備借截擊袁術為由,取得曹操信任,督軍五萬,離開許都,進兵徐州,真好比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料,曹操經眾謀士提醒之後,有點反悔,便派出許褚“將兵五百”,令他“務要追劉備轉來”。

嘉靖本是這樣寫的——

(許褚)入見玄德。玄德曰:“校尉來此何干?”

褚曰:“丞相命,特來請將軍回,別作商議。”

玄德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面君,況又蒙丞相之一語乎!你回去替我稟覆丞相:有程昱、郭嘉累次問我取金帛,不曾相送,因此於丞相前以讒言譖我,故令汝趕來擒吾。吾若是無仁義之輩,就此處斬汝為肉泥。吾感丞相大恩,未嘗忘也。汝當速回,見丞相善言答之。”

許褚見關張以目視之,連聲應諾而去。

許褚回見曹操……曹喚程昱、郭嘉責之曰:“汝於劉備前覓金帛不從,因此含冤於心,每於吾前讒講譖之,此何理也?”

程昱、郭嘉以頭頓於地曰:“丞相又被他瞞過了。”

操笑曰:“彼既去矣,若再追,恐成怨乎?不罪汝等,汝等勿疑焉。”二人辭去。此是曹公半疑半信。

《三國演義》舊版中,曹操劉備對話如同兒戲,毛宗崗妙筆修改

這一段文字破綻百出。問題倒不在於寫劉備如何編謊,劉備編謊的事,在嘉靖本中並不罕見。問題在於,劉備這一篇謊話,實在拙劣可笑得很。

在曹操面前誣告程昱、郭嘉,豈不是太小看曹操了,視其為昏庸無能之徒。以劉備的見識,怎麼會說出這番蠢話。

並且,劉備對許褚的威脅恫嚇之辭,也一反他為人處世的常態,簡直是一副無賴嘴臉。

更可笑的是,曹操被處理得一派天真,偏聽輕信,毫無定見,頭腦簡單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恰似一冬烘先生。

這些都是極不合理的地方,於是,毛宗崗將其改寫如下——

(許褚見玄德)玄德曰:“公來此何干?”

褚曰:“奉丞相命,特請將軍回去,別有高議。”

玄德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面過君,又蒙丞相鈞語。今別無他議,公可速回,為我稟覆丞相。”

許褚尋思:“丞相與他一向交好,今番又不曾教我來廝殺,只得將他言語回覆,另候裁奪便了。”遂辭了玄德,領兵而回;回見曹操,備述玄德之言。

操猶豫未決。程昱、郭嘉曰:“備不肯回兵,可知其心變矣。”

操曰:“我有朱靈、路昭二人在彼,料玄德未必敢心變。況我既遣之,何可復悔?”遂不復追玄德。

《三國演義》舊版中,曹操劉備對話如同兒戲,毛宗崗妙筆修改

這樣改寫,儘管仍然比較簡略,但和舊版相比,顯然更加合乎情理。劉備故意作出言簡意賅、理直氣壯的模樣,曹操則略顯猶豫,但也不像舊版中一鬨就信的傻瓜。

以上是兩處出色的改寫,類似這樣的,在毛宗崗本中比比皆是。這也是毛宗崗本能勝過其它版本,流傳最廣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