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詞 為何是百年後楊慎寫的臨江仙

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明朝的楊慎所寫的《臨江仙》,會出現在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詞?


前言

讀過羅貫中《三國演義》的人,對於這首開篇詞一定很熟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當年《三國演義》電視劇還把這首詞譜曲當作主題歌播放,我記得是楊洪基演唱的。多年以後,這首歌也成了大衣哥的成名曲。

這首臨江仙是明朝才子楊慎的作品,但是楊慎出生在1488年 ,去世於1559年,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比楊慎早生了150年。 他的作品中怎麼會出現後人的詩詞呢?

這一點不奇怪,因為不是羅貫中放進去的。

 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詞 為何是百年後楊慎寫的臨江仙

​一、楊慎 與《二十一史彈詞》

楊慎是書香世家、貴胄子弟,他的父親是當朝首輔楊廷和。虎門無犬子,楊慎在正德6年(1511年)24歲時,進士及第高中狀元。但是作為有理想有信念的年輕一代,他也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大禮議"之爭事業中,不但被打了一頓板子,還被貶出京城。

沒想到這一去,竟然再也沒有回到朝廷中樞,以至於狀元之才老死滇南。

據明朝人他曾經寫過一組曲子詞, 使用了幾種詞牌:西江月、南鄉子、臨江仙、清平樂、點絳唇、定風波、蝶戀花等。這組詞寫了歷史上的21個朝代,被稱為《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即《二十一史彈詞》。

楊慎的《二十一史彈詞》亦叫做《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等,至今猶存有萬曆本、天啟本、有崇禎本等多個版本 。

萬曆本《陳眉公正廿一史彈詞》有華亭(松江縣)陳眉公(陳繼儒)寫的序言,稱楊慎少年時即善於彈琵琶,曾經於長安作站街歌手:

予得之蜀人士,傳先生少時善琵琶,每自為新聲度之。及第後,猶於暑月夜,綰兩角髻,著單紗半臂,揹負琵琶,共二三騷人,攜尊酒,席地坐西長安街上,酒酣和唱,撮撥到曉。

 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詞 為何是百年後楊慎寫的臨江仙

另崇禎本有王起隆寫的序言道:

此楊用修彈詞,葉不過七十,言不滿三萬,而隱括鋪揚歷代廢興存亡,自洪荒迄萬國,幾萬千百餘年事。名曰彈詞,旬可彈也……

一彈使人嘆,再彈使人愾,三彈當使人起舞悲歌,泣下沾襟,而不能自止,其聲調之悽惋,固可使十七八女郎彈之;

其音節之悲壯,亦可使銅琵琶鐵綽板丈二將軍彈之。用修真不愧為狀元才子也。天驥行空,凡馬能有追後塵者哉!”

十八女郎即柳永之風,銅琵琶、鐵綽板即蘇軾豪放之風,評論者認為楊慎詞兼有婉約豪放兩種特點。

清嘉慶七年(1802)進士謝蘭生在清版《歷代史略詞話覽要》有跋,認為這一組彈詞寫於滇南:

升庵被謫佯狂,行歌滇南街市,一部十九史輕輕說盡,藉以喚醒凡庸。夫人之憒憒於史多矣,孰知如此嬉笑怒罵,信口成論,將萬古君臣事業若睹指掌哉!大抵感嘆為多,語無揀擇,又以明王圖霸,轉盼成空,英雄豪傑,總歸烏有。如是而已。

關於楊慎的創作時間和地點,一般認可是他被貶謫雲南時所作。被貶後的楊慎故作狂放,在雲南街市上邊走邊唱,藉此嬉笑怒罵,令百姓明白興亡榮辱之循環,王圖霸業、英雄豪傑終歸於空 。

 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詞 為何是百年後楊慎寫的臨江仙

二、 三國演義開篇詞 原來寫的是秦漢

《二十一史彈詞》第四段用兩首西江月“說三分兩晉”:

《西江月》其一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耕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西江月》其二

豪傑千年往事,漁樵一曲高歌。烏飛兔走疾如梭,眨眼風驚雨過。

妙筆龍韜虎略,英雄鐵馬金戈。爭名奪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結果。

但是這兩首詞並沒有被當作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而是採用了第三段,也是兩首,說的都是秦漢: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西江月》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鬥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詞 為何是百年後楊慎寫的臨江仙

三、毛宗崗把臨江仙放入《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原本沒有楊慎的臨江仙,這當然再正常不過了。羅貫中寫三國的時候,楊慎的爸爸楊廷和可能才剛剛出生。

把這首臨江仙放入《三國演義》的是明末清初的毛倫、毛宗崗父子 。

毛宗崗(1632~1709以後)生於明崇禎五年,是個普普通通的讀書人毛宗崗版的《三國演義》在情節上變動很大,不僅有增刪,還整頓回目,調整文辭,改動詩文。

《醉畊堂第一才子書三國志》中曾經說,古本三國演義中,常常出現書中的人物寫七言律,所以“殊為識者所笑”。

七言律詩起於唐人,若漢則未聞七言律也。俗本往往捏造古人詩句,如鍾繇、王朗頌銅雀臺,蔡瑁題館驛屋壁,皆偽作七言律體,殊為識者所笑。今悉依古本削去,以存其真。《醉畊堂第一才子書三國志》

我們看《封神演義》時就能發現,商周時期的姜子牙動不動吟出一首五律來,商紂王題壁也是一首標準的七言律詩,確實有點穿越了。這幾天播放的穿越劇《慶餘年》中,範閒不是還問賣書的大嫂有沒有光盤嗎?

經過毛氏修改後,現在的三國中常常看到”後人有詩云“,而不是書中的某個角色有詩云。例如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中:

孔明曰:“主公寬心,只顧準備窩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鰲魚。等周瑜到來,他便不死,也九分無氣。”便喚趙雲聽計:“如此如此,其餘我自有擺佈。”玄德大喜。

後人有詩云:“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裡釣魚鉤。”

這種近體七言絕句,在三國時也是不會出現的,改為“後人有詩云”就不會“為識者所笑:了。

 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詞 為何是百年後楊慎寫的臨江仙

結束語

楊慎的21史彈詞中,說三國的那首《西江月》雖然沒有被選入《三國演義》,但是被其他人選了去,成了《東周列國志》的開篇詞。

另外好像不少說書先生也常把這首當作定場詩,似乎郭德綱就用過: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耕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