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首《臨江仙》,首句“撞衫”,末句又“碰瓷”,確實挺有趣

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古人寫詩填詞相互借鑑化用也是家常便飯。

比如人稱“宋代小令第一人”的晏幾道,有一首代表作《臨江仙》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三首《臨江仙》,首句“撞衫”,末句又“碰瓷”,確實挺有趣

其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一句意境非常美,不過卻不是晏幾道原創,而是直接“抄襲”五代詩人翁宏的《春殘》: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翻開《全唐詩》《全宋詞》,會發現很多這樣的現象,見得多了也就不奇怪了。

高詠楚詞酬午日

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北宋滅亡。

南宋朝廷躲在江南,偏安一隅,對金國也是唯唯諾諾。

這讓許多人都很憋屈。

在這種背景下,許多愛國文人紛紛發聲,其中也包括陳與義。

陳與義生於北宋末,是杜甫的鐵桿粉絲,也是當年著名男團“洛中八俊”成員,花名“詩俊”。

本來是少年風流的年紀,經歷了“靖康之變”之後,詩詞也和心情一樣變得沉重。

1129年所,陳與義在屈原投江的湘水一帶漂泊,正好趕上了端午節,家國之恨湧上心頭,揮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

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

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這三首《臨江仙》,首句“撞衫”,末句又“碰瓷”,確實挺有趣

憶昔午橋橋上飲

到了1135年,陳與義退居青墩鎮僧舍時,這時候他已經是快五十的人了,時常會懷念過去

二十年前,天下還是一片太平,陳與義還可以和朋友們一起飲酒作樂,而現在卻像一條喪家之犬,顛沛流離。

感慨之際,寫下了這首《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這三首《臨江仙》,首句“撞衫”,末句又“碰瓷”,確實挺有趣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可以想象當時的文人雅士是多麼風流倜儻。

而有意思的是,首句“憶昔午橋橋上飲”竟然和晁衝之的一首詞那麼相似。

一說到晁衝之,可能馬上會想到“蘇門四學士”。

不過那個是晁補之,兩個人算是同族兄弟。

晁衝之本人倒也是蘇門弟子之一。

烏臺詩案發生以後,蘇軾以及蘇門弟子們紛紛被貶謫。

為了避難,晁衝之就移居到具茨山下,所以被人稱為具茨先生。

晁衝之時常會懷念當年那幫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填了這首《臨江仙》。

憶昔西池池上飲,年年多少歡娛。

別來不寄一行書。

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

安穩錦衾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問定何如?

情知春去後,管得落花無。

這三首《臨江仙》,首句“撞衫”,末句又“碰瓷”,確實挺有趣

同樣是臨江仙,同樣是今昔對比,同樣是懷念過往的繁華,懷念朋友聚會,但是經歷不同,心境也不同,詞中的情感也更加不同。

而作為晚輩的陳與義,至少在首句的創作上,應該是有所借鑑的。

古今多少事

正所謂“借鑑”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到了明代,總算有人也借鑑了一把陳與義。

陳與義那首《臨江仙》,結語是“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嘆息家國興亡、人生浮沉。

明代才子楊慎被貶謫以後,遊歷四方,寫就《廿一史彈詞》,開場詞就是我們都熟悉的《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三首《臨江仙》,首句“撞衫”,末句又“碰瓷”,確實挺有趣

都是飽讀詩書之輩,說楊慎這句沒有借鑑陳與義,估計也沒人信。

相比之下,楊慎的詞多了幾分悲涼,也多了幾分豪邁,絲毫不弱於陳與。

後來更是被毛宗崗父子放在《三國演義》卷首,甚至被人譜曲成了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那麼,這三首《臨江仙》你更喜歡哪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