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林:我的一次書法創作過程追憶(三國演義 .開篇詞)

李福林:我的一次書法創作過程追憶(三國演義 .開篇詞)
今天是春節,也就是大年初一

(2014-1-31 19:17)
一大清早,我就被千家萬戶燃放的花炮聲炒醒,賴在床上,思緒飄揚,想起去年一件書法作品的創作過程,覺得很有意思。於是,我立馬起床將它記錄下來,與朋友們分享。
這件作品的內容,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的開篇詞(這是楊慎所做《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後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其實,我早就想寫它了。總覺得需要花些心思,又沒有找到切入點。實在些說,就是情感沒打開,靈感又欠缺。畫畫的人搞書法,不像書法家寫字,提筆就寫,他們更習慣於畫字,喜歡把字當畫來畫;而我又偏偏是更喜歡把字寫出自己心中那份獨特意趣來的一個人,這事就一直被掛在了心上。
那天下午,我沒想畫畫,就想起來要寫它了。
我很認真地先用鋼筆把這首詞的內容寫了下來。
打開電腦,我“百度”了一下它的圖片。好傢伙喲,竟然出現約8970張的相關圖片。眼前大量的圖片表明絕大多數的人選擇了以橫幅的形式來書寫,字體基本以行書為主。我隨意地翻看著,慢慢地感覺到出現了審美疲勞。

接著,我又分析了一下這首“臨江仙”詞的情感、節奏和意境。
最後,我決定用直幅、條屏的形式,來創作我的這件書法作品。
開始創作前,我又找來《三國演義》電視劇中的這首歌。
隨著音樂緩慢地響起。我提筆沾墨、略思,起首時有意識地讓筆錯下兩字的位置,在紙的上面停了一下。
這時,歌曲的前奏結束,就在歌手進入演唱前的幾秒鐘,我筆上的墨水正好滴落了幾滴在紙上,我的情緒瞬間被刺激起來了,順勢往下放筆書之,讓自己的情緒融入曲調的跌宕起伏、沾水化墨任其自然之勢舒展……
俄傾,上闕寫完,剛好是四條屏。
我隨手從身後找來一迭宣紙,取出兩張,對摺成兩條。爾後,又鋪一張在畫桌上,準備繼續完成下闕。
猛然間,細心眼尖的我,感覺色彩有些不對。再作一番比較,果然發現與剛才寫過的宣紙,雖然同樣是白色的宣紙卻有問題。
結論是:剛才寫完的四條屏,紙質稍微顯得黃些。
難道要放棄重寫麼?
人在興致上,真是心有不甘!再寫下去,又沒有那種相同的宣紙了。

該怎麼辦?我的腦子飛速地轉動起來……
幾秒鐘過去,一道靈光閃過,我想:為何不用小字穿插在大字之間,來表現下闕的內容呢?
對,就用這種對比的辦法!
我重新審視著完成的上闕四條屏,尋找著下闕內容穿插的位置,醞釀著自己的情緒,我創作的慾望之火再度在心中燃起。
我換過一支小點的筆,下闕的穿插幾乎是一氣呵成。
很快,我鈐上幾方印章平衡了整體佈局,作品就算完成了。
我很滿意這種心血來潮後激情創作的狀態,尤其是在醞釀時,我的心中一直就對此詞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覺:上、下闕的不同情緒變化,幾乎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意境!前者:豪邁臨江指點風物吒吒風雲激揚文字;後者,滿懷悲壯感嘆孤獨大徹大悟笑談人世。這種來自心靈深處對文學藝術的直覺,是“畫外功”修煉後的一個結果,它是慢慢沉積和生長於創作者潛意識之中的。
冥冥之中,彷彿上天早就註定了我必須用這種方式才能表達出我心中的意想一樣!
作品完成後,我一直處於興奮之中,端詳著它,很久、很久。
我想:結果無論成敗得失,重要的是我感受和收穫了一個過程!

世事如此!我每一件作品的創作也是如此!



李福林寫於2014-1-31 (春節)


-------------------------

後 記


光陰似箭,轉瞬間,2020年的春節已經過去。

今天,重發這件作品,引發了自己許多的感嘆,也發現了很多問題。

待以時日,得空後,我會再努力創作一件更好的作品取而代之。

千言萬語說得再多,也不如一句話實在:像人的生命一樣,健康永遠是第一;於藝術創作而言,作品的藝術質量才是最重要的,其它都是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