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警·軍轉風采」追憶——夢回先遣連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昔日的軍人,今日的警察,

崗位變了,但報國為民的本色不變;

角色變了,但為民服務的忠誠不變。

憶住昔,滿懷豪情、鐵骨錚錚奉獻于軍營;

看今朝,滿含激情、義無返顧投身於警營。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守護平安。

在長沙公安,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曾經是軍人,脫下“橄欖綠”後,他們穿上“警察藍”,來到警營。雖然和軍營說了再見,但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崇高理想不變,永遠為人民服務!

為迎接八一建軍節的到來,進一步推動政治建警深入開展,宣傳軍轉幹部的感人事蹟和崇高精神,長沙警事開通了新欄目:【政治建警·軍轉風采】。今天的主人公是長沙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何正良,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他的軍旅生涯---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夢迴先遣連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有這樣一個連隊,毛主席親自下達命令,彭德懷、王震司令員親自組織指揮向藏北高原進軍,為解放阿里建立卓著功勳,全連136人全部榮立一等功。獲得過如此殊榮,在軍隊歷史上至今沒有第二個連隊。

近70年過去了, 這個連隊的英雄歷史,影響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邊防戰士胸懷堅定信念,勇於擔當使命,在蒼茫高原繼續為祖國人民拋灑熱血、奉獻青春乃至生命,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

這個連隊就是受到毛主席、周總理高度讚譽、被軍委命名為“進藏英雄先遣連”的新疆軍區36127部隊一連。

我有幸曾是“先遣連”的一兵。

又逢“八一”,又到了我思念老連隊的日子了。我心潮難平,徹夜無眠,反覆翻閱著“進藏英雄先遣連”的史料手冊,追思著先烈們搏擊崑崙的英雄壯舉,回憶著我在英雄連隊經歷的那段刻骨銘心的芳華歲月……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走進英雄“先遣連”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人生的機遇是可遇而難求的。

1978年12月,我告別爹孃和鄉親,跟隨接兵排長李世春從長沙坐悶罐車一路西行七晝夜到達西域吐魯番,之後再改乘軍用卡車翻越天山,終於到達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喀剌崑崙山腳下的邊防某師36127部隊。從湘江到西北,相距數萬裡,近20天的旅途一程比一程遙遠、一程比一程艱辛,讓我這個從沒出過家門的毛頭小子真正體味到了“西出陽關無故人”“風沙漫漫黃滿天”的蒼涼與雄渾。

我會分到一個什麼樣的連隊?怎樣才能適應邊防部隊生活?正思慮之時,時任副連長的朱自昌和四排排長宋林國把我接到了一連。此時已是傍晚時分,我被分到了四排十二班,一間約16平米的土磚房整整齊齊排滿了12人的床鋪,大家來自四川、江蘇、陝西、甘肅、河北、新疆等地,真正的“五湖四海”。

第二天苞谷面窩窩頭早餐後即參觀連史。連長張宏、指導員呂玉星帶著我們參觀簡陋的連史室,這時我才知道,我已走進了聞名天下的“進藏英雄先遣連”。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我帶著崇敬的心情,第一次正式閱讀了這個浸透鮮血和榮耀的英雄史冊:新疆解放後,解放西藏成為當務之急,毛主席指示組建向藏北進軍的先遣部隊,原新疆軍區獨立騎兵師一團一連奉命組建為進藏先遣連。1950年7月,經彭德懷和王震司令員批准,由團保衛股長李秋三率領漢、藏、回、蒙古、錫伯、維吾爾、哈薩克7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兄弟連,從南疆于田縣普魯村出發。而此去的目的地阿里地處喀剌崑崙山、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腹地,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含氧量不到平原的40%,是高原的高原、屋脊的屋脊。“先遣連”在沒有嚮導、沒有道路、沒有完整地圖的情況下,勇敢地向著藏北阿里挺進。部隊行進在“生命禁區”的荒原,進入冬季後後方補給中斷,到達海拔5100米的扎麻芒堡,官兵靠嚼馬料度日,零下50度的嚴寒以及飢餓考驗著勇士的意志。李秋三帶領官兵一鎬一鎬挖地窩子,大家虎口震破,血染鎬柄,一天難挖一筐土。他們便生火烤地,邊烤邊挖,“鋼釺撬、牛角鏟、一層層剝、一間間壘”,最後硬是挖出41間地窩子、249米交通壕、9個防禦掩體,壘出8座馬棚、2座碉堡。從此,阿里荒原上,有了人民共和國第一座軍營。之後大家撿柴打獵,艱難地度過漫長的冬季。正當官兵們堅挺地與嚴寒、缺氧、飢餓抗爭之時,萬惡的高原疾病又向他們襲來,這種由於高寒缺氧造成的綜合症及肺水腫、腦水腫,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1951年元旦之後在連隊大面積流行,全連80%以上的人病倒。先是戰馬死亡,後又不斷吞噬人的生命,這些從“三五九旅”一路走來身經百戰的共和國功臣死的死、傷的傷,僅1951年3月7日這一天,全連一共舉行了11次葬禮。但是,死神並沒能阻止勇士的腳步,他們高唱著“挺進、挺進、向西藏、向阿里、向邊疆進軍、早日解放那裡的窮苦奴隸……”的戰歌,在寒風刺骨、雪裹冰封、飛沙走石的缺氧高原艱難跋涉數千公里,先後征服喀喇崑崙山和岡底斯山。面對反動頭人要將解放軍困死在阿里高原的瘋狂叫囂,官兵們以地窖雪窩擋風避寒,用麻袋獸皮縫衣做鞋,靠射獵採食維持生存,孤軍堅守9個多月,粉碎了敵人的各種陰謀,將五星紅旗牢牢插在藏北高原,為人民解放軍解放西藏全境立下了頭功。李秋三等63個官兵的生命永遠留在了藏北高原。1951年,西北軍區報請軍委授予該連“進藏英雄先遣連”榮譽稱號,給全體官兵各記一等功一次。

“先遣連”在解放西藏後又在喀喇崑崙守防21年,相繼參加了平息藏北達賴集團叛變、追殲流竄匪徒等戰鬥,還參加了中印自衛還擊戰。他們在衛國戍邊的同時,積極參與邊疆建設,修築高原公路,架設高原電線,建築國防工程,喜馬拉雅山、崑崙山、帕米爾高原都灑下了他們的鮮血和汗水,英雄的史冊上不斷增添著新的戰功。

我的先輩們就是這樣出生入死、前赴後繼地在邊防高原為祖國為人民戰鬥著、奉獻著!第一次接受連史教育,就使我熱血沸騰,我對自己的連隊充滿了敬仰,充滿了熱愛,我為能到這樣一個英雄集體當兵感到無比自豪。

記得第一次寫給父母的信中有這麼幾句話:“敬愛的爸爸媽媽,我到了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英雄連隊當兵,請您們放心,我會學著先輩的榜樣苦學苦練,為祖國邊防貢獻力量,您們就等著我的立功喜報吧!”

在“先遣連”精神哺育下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先遣連”先輩們臥冰踏雪、頑強拼搏、一往無前,把一切困難和艱險踩在腳下,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成為教育和激勵一代代“先遣連”官兵的巨大精神財富,無論是平叛作戰,還是守防施工,每每有艱鉅任務,“先遣連”總是打頭陣、立頭功,足跡遍及喀喇崑崙和阿里高原,事蹟傳遍全軍全國。曾任該連連長張宏和指導員呂玉星自豪地說,從1950年到現在的68年中,我們沒有聽到過一個從“先遣連”出來的戰士犯過錯誤,絕大多數成為軍隊的中高級將領和地方建設的骨幹。這是因為:大家自覺秉承著“先遣連”英雄壯舉的傳統作風,保持著“先遣連”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弘揚著“先遣連”泰山壓頂不彎腰的精神品格。為祖國邊防貢獻力量,為“先遣連”再立新功,已成為每名官兵心中無可撼動的人生信念。

連史教育之後,我在心中明確了奮鬥目標:像“先遣連”英雄那樣堅定理想信念,不畏艱難險阻,在為祖國和人民的奉獻中彰顯人生價值。

新兵訓練尚未結束的1979年2月,南邊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打響,西北邊陲形勢也驟然緊張,中印中蘇邊境當時是戒備森嚴,“苦練殺敵本領”成為我們當時的首要任務。記得野營拉練,我所在的“先遣連”十二班是四0火箭筒班,筒和彈加起來有30多斤,再加上揹包、乾糧和水壺等,身上揹著50多斤,一天一夜急行軍120餘公里。那天夜裡宿營在位於塔克拉瑪干南緣的英吉莎縣境內,睡下不久,狂風肆虐,沙走石飛,我們趕緊將被子蓋住頭部,只留一絲絲風口出氣,細沙直往被子裡灌,大概7個多小時風才打住,我們身上蓋的被子都壓上了厚厚的一層沙子。儘管我們全身都成了沙人,無水乾渴、無糧幹餓,累苦相加、疲憊不堪……但我想起“先遣連”的先輩們,忍了、笑了、挺住了!

當時的學習訓練強度很大,我個子不到一米七,身體瘦弱,但我不甘落後,苦練隊列、單雙槓、障礙、投彈、射擊等基本功,儘快實現從普通百姓到一個合格軍人的轉變。每到晚上熄燈後,我便求著餵豬的陝西老兵趙錄賢(只有他那裡有一盞小燈可以延時熄燈)給方便,到簡陋的豬圈旁一個木凳上記錄當天連隊的好人好事,寫成報道稿後送宣傳股長張果成(後張成為共和國將軍)審閱,再寄往新疆軍區《戰勝報》。這一年我竟然有50多篇稿件見報,入伍頭一年就榮立三等功。

喜報寄往家鄉,家鄉政府敲鑼打鼓將我的立功喜報隆重地送到我家中,可以想像當時我爸爸媽媽和全家親人收到喜報後的那份喜悅。我成了團裡的“名人”,但我沒有沾沾自喜,暗暗在心裡告誡自己,要像“先遣連”先輩們那樣,堅守、勤勞、奮發。之後,我先後兩度考上軍校。在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畢業後,曾有廣州、南京、長沙等地發函調我,雖然這些大城市環境條件比西北邊陲不知優越多少倍,但我還是按照邊防老部隊首長的指示,毅然地回到了我的“高原勁旅”,用自己手中的筆繼續謳歌我那可親可敬的邊陲戰友的先進事蹟。僅1988年,我所撰寫的喀喇崑崙邊防戰友先進事蹟的報道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軍內外報刊登載了30餘篇。那些年,我的工作任務格外繁重,同時我家裡也遭遇父母車禍等諸多掛心事,我一概無怨無悔地承擔了。因為每當我感到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先遣連”先輩們就似乎在告訴我:你現在再難,有我們挺進藏北那麼難嗎?於是,我咬咬牙,提提神,挺住了、勝利了!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氧氣的缺失,極度的嚴寒,無際的雪域,崑崙高原長年瀰漫著白色的恐怖與孤獨,處處似有索命的呼喊。在邊防高原服役,隨時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時時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悲壯。有一個甘肅籍1949年入伍的老戰士吳德壽,從1951年起連續7年牽著駱駝為“先遣連”及其他邊防連隊運送物資。1958年4月,新藏公路修通後,已轉為軍工的他和另一名戰士奉命在海拔4000多米的一個名叫庫地的地方支起兩頂帳篷、一口鐵鍋,創建了崑崙山上有史以來第一個兵站,為過往戰友服務。1962年中印自衛還擊戰打響,他來到任務最為艱鉅的海拔5200多米的日土兵站,一人支起四個平鍋烙大餅,連續一個星期圍著鍋臺戰鬥,眼熬得血紅血紅。任務完成後,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到帳篷,發現腿腫得連褲子都脫不下來,經診斷,系過度勞累引起的下肢靜脈曲張,從左腿落下終身殘疾。組織上曾多次勸他下山療養,他堅持不下崑崙高原,長期一拐一拐拖著殘腿在高原工作。39年的高寒缺氧生活,除了左腿殘疾,他的心肺肝等多個器官損傷病變,下身全部壞死,終生未娶,可惡的高原無情地毀滅了老吳再續生命之夢。老吳一輩子奉獻在高原邊防,一輩子沒有走出崑崙山,一輩子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一輩子沒有下過館子,積攢的4萬多元高原補貼一次作黨費交給了組織。他說他也是從“先遣連”走出的士兵,是受前輩們的先進事蹟教育感染而立志終身奉獻崑崙高原的。在採訪中和他交談時,看到他殘疾烏黑的身體,我淚溼衣襟、欽佩萬分。這是一個何等高貴的靈魂啊!這是一個多麼可敬的老兵啊!

吳德壽說他保全了生命算是幸運的,有多少邊防戰士而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崑崙高原,有的連遺體都找不完整。1982年5月5日,戰友譚小明奉命帶隊執行赴西藏阿里的運輸任務,10日,車隊行至海拔5470米的界山大坂時,突遇罕見特大暴風雪,氣溫急劇下降,路面積雪越積越厚,低窪處達兩米多深,崑崙山頓時成了風吼雪舞的世界,一米開外看不清道路。譚小明駕車在前開道,高寒缺氧,他和戰友都出現頭痛嘔吐、呼吸困難等高山反應,但他顧不喘口氣,繼續迎著暴風雪探道前進,連續奮戰55個小時,終於為車隊打通了前進的道路。由於過度勞累和風寒襲擊,他患了感冒,引發了嚴重的高原肺水腫,生死關頭,他全然不顧自己,帶領戰友先後救出了6臺兵車,使陷入絕境的戰友和藏族群脫離了險境,而他自己卻在5月14日永遠停止了呼吸。在崑崙高原的康西瓦烈士陵園,埋著數百名守防官兵。在我的心中,這些長眠在崑崙高原的戰友早已化作了西部邊關的巍巍山脈,成為永恆的時代楷模。

我在邊防工作13年,先後6次赴喀喇崑崙和阿里高原守防施工,遭遇到的苦難雖不及吳老兵,但高原的經歷也足以使我銘刻終生。剛上高原時,因體質瘦弱,到了海拔5200多米的哨卡,我就頭痛欲裂,用揹包帶紮緊腦殼仍痛得嘔吐,加之長期吃脫水乾糧和壓縮餅乾,不到110斤的身子瘦成80餘斤。有一次患了感冒,曾兩度昏迷,軍醫徐東亮日夜守護在我身旁給我服藥喂水,也許命不該絕,我居然奇蹟般地活過來了。1983年3月,我奉命隨師架設分隊前往崑崙腹地甜水海至哈巴克路段擔負架設通信線路任務,打樁架線、搬運電杆,都是強體力活,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寒區,一天勞動下來,我們躺到帳篷裡四肢無力、頭昏腦脹,天天都似生了重病一般。這時,我已提幹,我便學著“先遣連”老前輩的做法,自己忍著勞累和病痛,不停地給同志們講“先遣連”進軍阿里戰天鬥地踏崑崙的事蹟,鼓勵大家一定要像先輩那樣攻堅克難,挺起脊樑,堅決完成組織交給的艱鉅任務。這一招真管用,大家鼓起精神,相互激勵,順利完成高原通信線路架設任務,改寫了高原無電話的歷史,接通了崑崙山與全軍聯通的電波,受到軍區的表彰。在崑崙山,我和戰友曾奉命外出執行任務時與野狼搏鬥過;我乘的車在途經黑卡大坂時被突如其來的暴風雪掩埋過;身體最瘦時僅40公斤,曾經頭上、臉上、背上、屁股上長出莫名的小癤腫,有的還滲出粘粘的膿水,連續幾個月每晚睡不足兩個小時。在這種境況下,我始終用“先遣連”前輩的精神激勵自己:決不能臨陣倒下,一定要給“先遣連”增添榮譽。我和我的戰友們做到了“寧可透支生命,不讓使命欠帳;雖然有愧親情,不叫責任缺失。”我們是“先遣連”的兵,是頂天立地的軍中鐵漢。

“先遣連”精神對我的啟迪教育和激勵,使我受益終身。我不僅出色完成了邊防施工任務,還在崑崙高原兩次考入軍校深造。1986年我從南京政治學院畢業後,又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回到了“高原勁旅”,繼續履行我的邊防軍人的使命。直至1991年,組織關愛讓我調回到了湖南省軍區工作。回到內地,條件變了,任務變了,但我依然是“先遣連”的兵,“先遣連”的精神永遠不能丟。1996年率輕舟連赴洞庭湖搶險救災,我置生死於度外搶救岳陽錢糧湖遇險群眾,湖南省委省政府給我記一等功一次。因工作成績突出,我還數次被樹為廣州軍區先進人武幹部和先進機關幹部。2003年,我又在組織關懷下轉業到長沙市公安局工作,先後分管了紀檢、監察、督察、審計、交警、治安、特警、警務保障和監管等多警種工作,業務不熟,我便苦鑽苦學,虛心求教,得到同志們的接納和認可,這些年來,組織上又給我數次記功,並評為維穩功臣,領導讚揚我軍人作風沒有變,同事們誇我像“老黃牛”。這一切的一切,源於我是“先遣連”的後代,我每遇到難題和意志有所鬆懈時,我腦海裡就浮現李秋三等先遣連英雄的事蹟和身影,我必須當“硬骨頭”,必須有精神風骨。所以說,“先遣連”精神指引我走南闖北,並將影響教育我的整個人生……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先遣連”情義重於生命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先遣連”讓我魂牽夢繞,最難以忘懷的就是戰友之間的那種同生共死、患難與共的生死真情。他們136人肩負著解放地域相當於3個湖南省的藏北阿里的先遣任務,徒步跨越數千公里、冰封雪凍、狂風肆虐的無人區,身上冷了,互相抱著取暖;有危險了,個個迎面向前;有困難了,捨命相助。出發前,王震司令員拿出毛主席在西柏坡送給他的四支“救命藥”盤尼西林送給了“先遣連”,到了1951年春節前後,高原疾病使得先遣連天天有人死亡,有時送葬的路上都在死人,每一個戰友犧牲前,李秋三都想到用那4支盤尼西林救人,但無一例外的是,每一個病號都堅決拒絕使用,堅持要把“救命藥”留給戰友……正是這種“愛戰友勝過愛自己”的高尚情懷,使“先遣連”永遠是一個堅不可摧的堅強戰鬥集體,任自然環境有多惡劣,任藏北反動勢力有多頑固,都只能被“先遣連”踩在腳下。

這種義薄雲天的情懷在先遣連一代一代傳承著。

我到“先遣連”後,首先面臨的是個子小、體質弱與高強度軍事訓練的挑戰,儘管我身上有著湖南人“不信邪、霸得蠻”的性格特點,但當時難以完成隊列、單雙槓器械、翻越高低牆獨木橋等訓練課目,為此我急得茶飯不思,睡覺不寧。有天凌晨4點多,我就到器械場練單槓的引體向上,沒練幾下就練不動了,正為動作不得要領而著急時,排長宋林國將我的屁股託了一下,並在單槓的另一側給我示範,手怎麼伸、殿部怎麼收縮、腿怎麼抬,點點滴滴入腦入心。40年過去了,我至今記得天上掛著星星,風中透著涼意,身上湧著暖流的那個夜晚。

投彈也是新兵訓練的基礎課目,我肩膀能挑150斤牛糞,但臂力小,且習慣左手發力,練了幾天我仍然只能投到27米左右,不及格。幹什麼都不甘落後的我暗暗著急,四川籍班長黃紹昌看出我的心思,訓練歸營時特意走到我跟前說:“我當新兵時,一開始投彈只能投23米,掌握好要領練練就上去了,甭著急!”班長溫和的話語讓我一下子放下了思想包袱。晚飯後,班長帶我開小灶,從助跑、側身到揮臂、扣腕,一招一式反覆地示範教練,我一絲不苟地按照班長的動作練,很快就掌握了正確的動作要領,班長還誇我有悟性、有毅力,之後2個月下來,我最遠能投到43米,達到優秀標準。

「政治建警·军转风采」追忆——梦回先遣连

連長張宏看到我有當民辦教師的經歷,一天把我叫到連部,說團裡要辦新聞報道培訓班,推薦你去。當時我還有點膽小,生怕去參加了培訓班又寫不出稿子來沒面子,有點不願去。連長就說,一個人做任何事都不是天生就能做好的,你先去培訓培訓,寫不了稿子寫寫黑板報也好嘛!有了連長的鼓勵,我參加了培訓班。回連後就學著觀察連隊生活,注意收集好人好事,白天學習訓練沒時間寫,我就趁晚上戰友們睡覺後躲到連隊豬圈旁寫,我怕這有違就寢紀律,有點擔憂,哪知道連長早已洞察一切,關心地說,你的這種勤奮精神值得肯定,但每晚不能超過一個小時,不能因睡眠不足給身體帶來影響。開始寫了一二個月寫了幾十篇各類稿子都泥牛入海無消息,後來可能是我寫稿的數量打動了編輯,竟陸陸續續在軍區《戰勝報》以及《喀什日報》、《喀什噶爾文藝》、《新疆日報》能見到我所寫的報道了。從此我熱愛上了新聞工作、以致後來考入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再到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進修,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發表文稿多篇,都是得益於張宏連長的鼓勵和啟迪。

最難忘的是1984年8月19日,正和戰友們在喀喇崑崙擔負繁重邊防施工任務的我,接到新疆軍區招生辦用機要電報傳來的南京政治學院錄取通知書,在高原艱苦鏖戰的戰友們都和我一樣激動和興奮,一張張黑黝黝的笑臉擁向我,一雙雙裂著血口的粗糙的手緊緊握著我的手,想著和戰友們分別幾年,這一夜我無法入眠。第二天一早,大概100多名首長和戰友在上工前列隊來到公路旁為我送行,我坐在戰友為我找好的維吾爾司機買買提·熱衣提師傅的東風卡車上,戰友們唱起了那在高原上似乎特別悲壯的《駝鈴》,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一個勁地揮手,快看不到戰友們時,便放聲哭起來,走了許久,那“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的歌聲一直縈繞在我的腦際,迴盪在喀喇崑崙高原。如今34年過去,那一幕幕戰友情依然震撼著我的心靈。今年6月,經組織批准有機會率隊到成都學習。第一個週末,我便迫不及待地趕到離成都一百多公里的資陽市,見到了闊別38年的老班長黃紹昌、副班長黎煥建、老排長何大偉、老科長張國詮,還有成為共和國中將的老營長何清成等。時光荏苒、世事變遷,唯有先遣連這份戰友深情卻愈發濃稠,讓人留戀不已……

人生需要信念,人生需要導師,人生需要目標。我感恩際遇,讓我在十多歲年華就找到了“先遣連”這位滿滿正能量的“導師”,為我指準了人生的航向,教給我樹立了無可撼動的堅定信念,給了我面對艱難堅忍不拔的意志,給了我攻堅克難一往無前的力量,給了我重情重義的博大情懷……人生歷練,思行無疆,淡定過往,世事慰然,唯有“先遣連”,令我終身難忘。我為自己擁有“先遣連”當兵的歷史而感到無比榮耀和自豪。

“唯困難不畏,唯勇氣不移,唯骨氣不墮,唯精神不衰”。“先遣連”的精神已經融入我的血脈,成為了我的精神家園,儘管歲月更替,芳華難再,但脊樑永挺、初心不改、志向不移,我會把“先遣連”的精神永遠相傳下去!

往期回顧

險被感染艾滋病的他偷偷壓著自己的病假條【政治建警·風采】

這是一個渾身散發著刑警荷爾蒙的男人!【政治建警•風采】

人槍合一:他千錘百煉,只為雷霆出擊

在高溫中接受“烤”驗的警察“熟熟”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