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他們奔波在一線,用鏡頭捕捉感人瞬間,把治療進展最新消息、醫護感人事蹟和科學防控知識第一時間傳遞出來,為全面打贏阻擊戰凝聚廣泛社會共識。江岸方艙醫院英勇參戰的宣傳團隊,被大家親切稱為“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宣傳團隊在方艙醫院黨委領導下,江岸區融媒體中心柯智濤主任帶領王藝蕾與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宣傳幹事周旋、熊瑛以及江岸區應急管理局張鶯,不分時段,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及時編撰《簡報》、《黨建專刊》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每日及時編撰《工作簡報》動態反應方艙醫院建設運行、流程管理、治療情況及患者出入院、轉院、核酸檢查等臨床數據、記錄中央指導組和領導視察指導工作及其他工作動態、接收物資捐贈情況、宣傳先進典型事蹟,總共編寫了簡報二十期。定期編撰《黨建專刊》四期,聚焦救治一線和病區單元,發揮黨建示範引領作用,促進方艙醫院運行管理、醫療救治和工作紮實推進。


用聲音傳播愛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江岸方艙廣播站,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做好廣播節目生產與製作,為方艙患者精心製作了膳食知識、健康貼士、消防知識、暖心話語、心理疏導、溫暖的歌曲75期接地氣的廣播節目,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竭力配合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幫扶工作。


同艙共濟,打造人文和諧方艙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江岸方艙宣傳團隊不斷高舉旗幟、凝聚人心,不斷加強方艙文化建設,印製宣傳橫幅,組建艙內閱覽室,組織送書入艙2000餘冊,組織抗疫科普、漫畫、網絡課程表、宣傳字畫進艙上牆300幅,組織安裝人民日報電子閱覽屏2臺,引導組織艙內小紅帽志願者400人開展艙內自治。運用“同艙共濟,有呼必應”公眾號,聯繫、服務方艙醫護和患者,及時發佈艙內動態,實時互動,不斷增進醫患感情。


設計製作工作證,凝聚方艙“戰友”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印製統一工作證是每個方艙醫院都要做的工作。宣傳團隊把簡單的工作做到極致。在工作證的設計上,除了有每個醫護人員、公安、環衛、消防、運行保障專班、省市衛建部門及相關媒體等工作人員的基本信息、照片、江岸方艙的建築畫面外,還有國旗、紅十字、愛心LOGO、同艙共濟公眾號二維碼、馳援江岸方艙醫療隊隊名等元素,體現了國家使命、職責擔當。通過採集信息、製版校對,精心製作了1124張工作證,小小工作證已經成為了紀念卡,凝聚了方艙戰友情。


 讓城市銘記方艙,徵集方艙展陳物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為了讓城市銘記方艙,宣傳團隊積極徵集方艙建設、運行、人物等各方面的見證陳列物,徵集了與抗疫有關的各種證件、書信、旗幟、橫幅、防護服、簽名實物等物件336件,收集江岸方艙各類文件、簡報、制度、圖冊等46件移交給武漢城市展陳館,為“用物件講述英雄的故事,讓城市銘記方艙”的物品展陳作出了積極努力。


80多人的“戰地記者”團隊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宣傳團隊匯聚宣傳力量,組建了由一線醫護人員、艙內患者志願者、艙外工作人員80多人的“戰地記者”團隊,開展了《手機攝影與技術》、《玩轉抖音》、《新媒體宣傳》等專題培訓7場,策劃艙內活動20餘場,其中“江岸方艙為54位醫患慶生”、“江岸方艙醫院成立臨時病友黨支部”、“用遊戲疏導患者心理”等一批正能量活動引發廣泛關注。


“戰地記者”們用鏡頭聚焦,用文字抒懷,為逆行而上執甲白衣鼓與呼,為英雄的武漢人民贊與喝,她們拍攝的畫面不是最專業的,書寫的文字不是最優美的,但她們呈現的作品是最真實而鮮活的!她們是江岸方艙抗疫戰場的記錄者!


用愛心抗擊疫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作為方艙活動策劃組成員,她參與了多項活動的組織和策劃,具體負責艙外與艙內、醫療隊與各部門的協調聯絡,保障活動物資的調配和供應。與市疾控中心同志一起為患者送入600冊抗疫主題的《武漢一定贏》小林漫畫,在看不見硝煙的戰疫中傳遞溫暖和力量,精心製作“愛心獻血漿”宣傳單,為即將康復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介紹捐獻血漿的相關知識,倡導病友們一起用愛心抗擊疫情,用熱血守護生命!


江岸方艙金牌“導遊”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解明芳(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醫療隊):

在宣傳團隊中她學習了音、影、視頻採集的基本技巧、定格畫面的拍攝、鏡頭的轉換、特寫和廣角的應用、視頻剪輯軟件的使用方法、每次活動學會了準備拍攝和採訪提綱。她用鏡頭將醫護人員每日的工作記錄下來:厚重的防護服、深深的護目鏡壓痕,方艙病友積極向上的抗疫精神,優美的方艙歌聲、婀娜的方艙舞姿……這些都傳遞著堅強不息的信念。


她組織方艙小廣播、小課堂、生日會、“半日遊”等活動,傳遞抗疫的知識、增強病友信心,用熾熱的心溫暖方艙裡面的每一個人,發現”愛”,傳遞“愛”,分享“愛”……


為方艙帶去希望與愛的燕子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闞燕(天津市支援湖北第五醫療隊):

闞燕在方艙醫院工作期間不僅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時是一名戰地記者。在緊急出發前匆忙地帶上她的OH卡牌,因為敏銳的燕子知道前線的人們此時需要“希望和愛”的光,於是她來了,帶著她的光飛進了武漢江岸方艙醫院。在這裡她利用OH卡牌引領著她的方艙患友們慢慢走出焦慮與恐慌,找尋解決自身問題的方法,不斷堅定戰勝病魔的信心。


她每次進艙都會積極捕捉艙內患者互動互愛的畫面,她是方艙內醫療護理及患者活動的記錄者。她將這些資料信息編輯發表,讓更多的人瞭解方艙醫院、鼓舞更多的患者勇敢戰勝疾病。燕子讓患友們觸碰了光、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愛。


“小紅帽”也是方艙的宣傳員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米穎(天津市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

江岸方艙醫院是一個大家庭,有醫護人員,有公安幹警,有保潔阿姨,還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志願者,她們每個人都發揚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她們身患疾病卻還挺身而出,也是江岸方艙的“宣傳員”,她們協助醫護人員為患者服務、維持艙內秩序、組織患者排練舞蹈、八段錦等各種各樣的活動。


她為有這樣一批優秀的志願者團隊而感到慶幸,感動她們做出的每一件事,感謝他們付出的一切,為紀念他們為方艙醫院作出的貢獻,她組織護理團隊為病友志願者特頒發了榮譽證書。這是對病友志願者工作的肯定,也是對她們的讚揚!米穎和她的醫護團隊是“小紅帽”志願者隊伍的組織者、宣傳員!


她在方艙裡的多重身份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李傑(天津市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

她的諸多工作中,有一項是戰地記者,把隊員的親身經歷和日常工作中的風采及典型事蹟用文字、聲音、圖像記錄下來向外界傳遞宏揚!儘管她的文字不一定生動,圖像不一定精美,但都是真實而鮮活的!記錄下她的隊友每一個忙碌的身影,拍下每一張印有壓痕的笑臉,把她們醫者仁心,英勇奮戰的場面展示出來!


最美不是櫻花,是你們


盧其玲(江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

她是江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護理組組長,救援隊臨時黨支部的宣傳委員。援鄂以前她沒有做過宣傳工作,沒有經驗,但組織委派的任務,她要盡力做好。


2月14日,她們組進艙上第一個班,她組織江岸方艙A區300多病友齊唱國歌,以拉近與病友們的距離,一起感受祖國的強大力量,凝聚所有人的愛國熱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並且指導病友練習呼吸操。當時她拼盡全力在唱在教,因為是第一次進艙,一下很難適應厚厚的N95口罩,護目鏡也是佈滿霧氣,走路高一腳低一腳,用嗓過度嗓子已經有些發顫了,但是在艙內組織這樣的活動,拉近了醫護與患者的距離。


在宣傳工作中,她深深感覺到了武漢人民的樂觀與堅強,對黨中央的擁護和拳拳愛國之心,她說:“武漢最美的不是櫻花,而是武漢人民的心!”


艙內宣傳海報多半出自她的巧手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張瑾(天津第五批支援武漢醫療隊):

回想這40余天的工作,45篇的專報,40餘篇的簡報,各種工作及會議的記錄,52名隊員各種戰地日記和工作感悟,303人的各種物資資料的統計,無數的照片和視頻,就是她工作的成果。每一張照片都有一段故事,每一段文字都記錄她們當時的感情。


方艙醫院從開艙到休艙,隊員們的工作狀態,武漢人民的團結勇敢,她都用手中的相機和文字記錄了下來,在方艙醫院,她手繪很多海報,並創建了心願牆,多次組織艙內醫護和患者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同時配合各大媒體對她們的醫護團隊及個人進行專訪和報道。


魯迅先生棄醫從文,這次的支援武漢抗擊新冠的經歷,讓她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文字給予人類的力量,醫療隊員們克服一切困難留守武漢的精神,武漢人民萬眾一心,堅持不放棄的毅力,讓她無數次感動,也讓她每天都在成長。武漢,已成為她的第二故鄉。


請叫她戰地宣傳小能手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張晨旭(天津支援湖北第五批醫療隊):

一名護士到一名記者的距離就是一部手機 ,被臨時安排為戰地宣傳人員的她快速進入角色,從攝影攝像到視頻剪輯,從文字攥稿到隊徽設計,經過武漢的洗禮,她已完美適應戰地記者這個新形象。每一個活動的現場都有她的身影,用手機和紙筆記錄這段難以復刻的回憶。也許她是文字背後,鏡頭背後,故事背後的人,從她不後悔遺憾,因為她是這段歷史的記錄者和參與者。


攜子之手,與子同裳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趙紅芳(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醫療隊 ):
人們把方艙醫院比作‘方舟’,事實上,這隻‘方舟’需要兩支槳。一支是患者對醫護人員的配合與信任,另一支是患者自身的堅強和樂觀心態。”為進一步做好醫療救治工作,緩解患者的焦慮、恐慌和心理壓力,提高樂觀抗疫的信心,她按照“科學防治、精準救治、全面幫扶”的原則,認真開展“醫護人員+患者”結對幫扶活動,通過電話、微信、面訪等方式,主動服務患者、普及健康知識、解決患者生活需求,讓她的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攜子之手,與子同裳”是她與患者情感的真實寫照。


38天堅守“生命之艙”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王玉倩(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醫療隊):

庚子年初,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牽動著無數人的心。人們對被稱為“生命之艙”的方艙醫院充滿了好奇與牽掛。王玉倩作為方艙醫院的一名護士,在為患者做好護理工作的同時還擔當著宣傳員的角色,向艙內病友傳遞愛與溫暖,緩解他們緊張焦慮的情緒,增強他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她曾參與策劃 “二月醫患生日會”、“艙內半日遊”、“三八節送花”等艙內活動,用鏡頭記錄了病友們開心的笑、感動的淚、嘹亮的歌、歡快的舞;艙內半日遊時一幅幅寓意豐富的畫作;醫護、保潔、公安等人員穿著笨重防護服工作的忙碌身影,以及醫護人員一張張有著深深壓痕的臉......向艙外傳遞病友們積極樂觀的精神,工作人員無私奉獻、勇為人先的大愛。在與英雄的武漢人民並肩作戰的38天裡,她被無數的愛和感動包圍著,她說:“很幸運我有機會將這些美好瞬間定格為永恆。”


“90後”綻放青春光芒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周怡(天津第五批援鄂醫療隊):

一個月的奮戰,她和90後的青年團員們在江岸方艙醫院灑下了艱辛的汗水,貢獻了她們的青春力量。作為團支部書記,她看著一張張在脫下防護服後滿是壓痕的稚嫩臉龐,心裡甚是心疼。而90後的青年團員們卻安慰她說:疫情當前,“疫”馬當先,扛起責任是我們的使命。是的,江岸方艙團員青年一直在行動,她們結合治療方案,拿出十八般武藝,唱歌跳舞、教拳練操、繪畫寫詩,開展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幫扶,她們讓青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用VLOG記錄方艙點滴,傳遞正能量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殷玉潔(天津第五批援鄂醫療隊):

她是一名馳援武漢的護理人員,工作的戰場是江岸方艙醫院,工作期間也是擔任宣傳工作。她用心記錄了一些關於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工作及患者生活的日常,利用vlog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她的分享,點擊率最高的一個視頻已經達到了7.6萬次的觀看,她的視頻讓一些不太瞭解方艙工作的人對她們的努力表示讚揚,對抗擊疫情更加的有信心,對於好轉的形勢更加堅定。這場戰役好像是一局棋,我們每個人都貢獻自己的努力去下贏這一局棋。


有時治癒 常常幫助 總是安慰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孫靈靈(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醫療隊):

在江岸方艙醫院負責護理工作的她發現有些患者面對疾病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伴隨著擔憂、牽掛、緊張、恐懼的情緒。為了幫患者舒緩壓力,她主動加入宣傳員的團隊,配合組織二月醫患生日會、方艙小廣播、文化牆繪圖、跳舞、唱歌等活動,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患者們的焦慮。在患者最無助的時候,給他們帶去了溫暖和戰勝病魔的勇氣,帶領患者們一起做八段錦、呼吸操,幫助他們更好的恢復健康。


隨著患者們的康復出院,她突然對護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的體會,作為護理人員不僅僅要通過醫療手段守護患者的健康,也要給患者帶去最大的心理安慰,幫助他們渡過那段艱難的日子。


發揮所長記錄感動時刻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施政(媒體記者,通過他的視角定格有愛瞬間):

他是2月28日進江岸方艙醫院的,剛進去測血壓的時候低壓120,護士說不要太緊張,沒事的。很快,在方艙輕鬆氛圍的影響下,他開始放鬆心情,想著能做點什麼事情。正好帶了一部相機進來,也通過病友楊晶認識了方艙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有幸為她們留下了一些影像記錄。


他給天津援漢醫療隊記錄了她們進行心理援助、為患者送餐、電視臺直播、練八段錦、聽天津曲藝、心願牆留言等等場景;為江西援漢醫療隊和河北援漢醫療隊拍下了她們在方艙內“作畫”激勵患者的畫面;也在方艙四處“漫遊”,記錄下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暖心的叮嚀,患者病癒出艙的笑顏。雖然看不清白衣天使的臉,但正是有了他們,讓所有人覺得病魔並不可怕,春天終將到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施政還聯繫了一家品牌美髮店,志願者為江岸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提供理髮服務。


3月5日,他病癒出艙了,雖然只有短短一週時間與大家相處,但對他來說這段經歷永生難忘,作為宣傳員也很開心能為醫護人員、患友定格有愛瞬間。


江岸方艙網絡紅人楊晶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楊晶(帶著央視逛方艙的網絡紅人):

2020年3月2日,她手繪了一張荷花圖,送給前來支援武漢的河北白衣戰士-郭文龍醫生,讓她深刻體會到:郭醫生沒有架子、很親切,把患者當朋友。和諧的醫患關係是醫患之間相互理解、信任、尊重、積極配合、共同戰勝疾病。“荷塘月色,清風徐來”,她一直希望著醫患關係永遠那麼融洽!


3月3日,她和河北醫療隊護士長“金牌導遊”解明芳一起組織了患者彩繪大旅遊,“遊過”湖北、河北、江西精華景點,湖北-黃鶴樓、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江西-滕王閣,“搭建友誼的橋樑、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待疫情結束後、百花盛開時,期待大家一起結伴,親身領略各地的美好風光!


她是央視新聞調查《方艙》的主角,她配合央視《新聞調查》拍攝組在方艙內的拍攝,攝製組拍攝了她從方艙治癒到康復站療養的全過程,從她的視角反映了江岸方艙患者的真實生活。


“頂流”宣傳員麥兜媽媽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李雪穎(網名:兜爺麻麻不睡覺):

央視新聞微博轉發她的原創博文《多圖帶你瞭解塔子湖方艙生活》,點擊量達610萬。她將自己在江岸方艙的生活,圖文並茂地展現,讓大家看到真實的一面,也鼓勵其他的患者不要懼怕治療,讓方艙不再神秘。原創作品《多圖帶你瞭解塔子湖方艙生活》一文在作者的公眾號閱讀量超過10萬,微博平臺上被央視新聞、長江日報等媒體轉載,一時間成為熱門話題。她是紀錄片《第一線 疫情中的臨時大家庭》中的主人公之一,她在方艙用攝影和文字記錄著她的方艙生活。


他們是江岸方艙“戰地記者”

人們把記者稱為“時代的燈塔”、“歷史的報曉者”,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江岸方艙的“戰地記者”無疑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們匯聚宣傳力量,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融洽醫患關係,治癒患者心靈,用愛播撒希望,用130篇新聞報道詮釋江岸方艙、生命方舟的愛與力量。他們懷著對生命的敬畏,用自己的力量,用團結的力量去傳播最真、最美的生命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