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古人很注重個人衛生,從各種表示清潔身體的詞就可以看出來。《說文解字·水部》說:

沐,濯發也;沬,灑面也;浴,灑身也;澡,灑手也;洗,灑足也。

“沐”是洗髮的意思。甲骨文的沐字,就是人在盛水的容器邊洗髮。《呂氏春秋·有始覽·謹聽》說,“昔者禹一沐而三捉髮,一食而三起”,說的就是禹日理萬機,洗個頭發的功夫,也有好幾次的求見,不得不用手把頭髮抓攏,跟人說話。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禹一沐而三捉髮

“浴”是清潔身體的意思,甲骨文的浴字,就是人在盛水的容器中用水淋身。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甲骨文中的“沐”和“浴”

“洗”是洗足,“澡”是洗手。“沬”是洗臉。

南朝齊謝朓有《臨溪送別》詩:“沬泣豈徒然,君子行多露”。“沬泣”,就是以淚洗面的意思。


古人的洗澡工具是怎樣的?

古人沐發浴身時,一般用勺淋水,用大盤承接沐浴棄水。從出土文物看,古人沐浴所用承盤,很淺,直徑比較大,上面常常帶有銘文,“沐盤”或者“常浴”。比如,1982年徐州石橋漢墓出土銅盤,是趙姬專用的洗髮接水盆,高15.6釐米,口徑68.5釐米。這種造型簡單的,屬於基本款。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徐州石橋西漢楚王墓出土的“趙姬沐盤”

沐浴盤也有升級款的:盆身上雕花,盆邊鑄上雙耳方便提攜,有的還加上底座讓人彎腰時不那麼吃力。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出土的漆繪銅盆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馬王堆出土“軑侯家”漢代漆盤


虢季子白盤是一件浴具,青銅鑄造,銅盤重215.3公斤,長137.2釐米、寬86.5釐米、高39.5釐米。浴盤刻有111字銘文,描述了2800年前,西周貴族虢季子抵禦北方獫狁族入侵、英勇殺敵、受到周王宴請賞賜的榮耀。

虢季子白盤,是禮器,是要在宗廟中流傳後世的,不會用於日常洗澡,但它的外形,就是浴缸的樣子。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虢季子白盤


古人很早就有浴室了

從遼寧綏中縣石碑地秦漢宮城遺址所見“沐浴間”看,浴室開間呈長方形,東西寬6.8米、南北4米。其內部設施分成東西兩部分,東部地勢較低呈方形,北牆近底部有一排水管道,西部有一以地面磚鋪砌成“漏斗狀”,四周較平,逐漸向下傾斜,與地面磚形成有利於排水的凸凹形狀,下部有一陶彎頭連接排水管通往外間的滲水井。

秦漢時代沐浴就有專用的浴室了,盤置於沐浴間用以承接棄水,再將棄水倒出、流入滲水井中。

沒有肥皂、香波和沐浴露,古人用什麼去汙?


  • 1.淘米水

遠在三千年前的周代,人們就用米汁水作為沐浴洗滌劑。
《禮記·內則》雲:“五日則鐔湯請浴,三日具浴其間面垢,鐔請繢;足垢,鐔湯請洗”。

“湯”是熱水。“潘”,就是淘米水,是最早的清潔身體的洗滌劑。


  • 2 草木灰

草木灰是古代人常用的一種“清潔劑”,將草木燒成灰燼,再溶於水,草木灰水是最常見、廉價,便於就地取材的清潔劑。草木灰碳酸鉀,鹼性,可以做清潔去汙劑和漂白。絲織品染色前、植物纖維打成紙漿前,都要先用草木灰漂白。《考工記》曾提到,絲織品在染色之前必須“以水漚其絲”,並加註:“水,以灰所水也。”

《禮記·內則》說:“冠帶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古人洗滌衣裳冠帶,所用的就是草木灰浸泡的溶液。

草木灰去油去垢,可以用來洗衣服,可以洗頭髮。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草木灰


  • 3 皂莢

漢代人已經開始使用皂莢了。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已把皂莢列入藥用。無論是民間還是貴族宮廷,皂莢都是常用的洗滌劑。

皂莢有不同品種。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十九“草篇”記載了生長在江南一帶、民間普遍使用的“鬼皂莢”,前集卷十八“木篇”還記載了從波斯引進的名為“忽野簷默”的皂莢,“其莢長二尺”,裡面的皂莢子“大如指頭”,可食用、可藥用,洗滌效果非常好。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皂莢

  • 4. 豬胰腺

大約在漢代出現一種“澡豆”沐浴劑。唐人孫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記錄了“澡豆方”。澡豆的製作方法是把豬胰腺研磨成糊狀,與豆粉、香料等均勻混合,製成豆子形狀,待自然乾燥即成。由於豬胰腺原料有限,澡豆屬於珍貴的高級貨,只在少數上層貴族中流行。

豬胰不僅可以洗滌去汙,還能滋養皮膚。唐人用豬胰當凍瘡膏用。在豬胰中添加名貴香料後,可以製成“面藥”和“口脂”,就是面霜和唇膏。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 5 香薰草藥

古人還有把香薰草藥加在沐浴用水裡的習慣。如三月三日上巳節,以香草沐浴,祓除災禍。五月五日端午沐浴蘭湯,祓除不祥。茅香花的葉苗也可煎湯浴辟邪。《本草綱目》記載兜納香與茅香、柳枝煎湯,給小兒洗澡,可有利於兒童生長。

香藥多為熱帶產物,漢武帝通西域、平南越之前,中國的香料比較貧乏。經過幾百年的文化交流,中國的絲綢逐漸傳向西方各國,西域、南海的香料,也相繼輸入中國。香料貿易在唐五代時期達到鼎盛。香料屬於上流社會才能消費得起的奢侈品,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古人怎麼刷牙?

除了身體上的清潔,口腔清潔也是十分重要的。早在先秦時期,甲骨文就有關於“齒”字的記載,其字形像是嘴裡的牙齒。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甲骨文中的“齒”字


“齲”字在當時也已經出現,從其字形看,下部好像是口腔中牙齒排列,上部是蛀蟲蛀牙,引申為蛀牙之意。可見古人也是深受牙痛的困擾。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甲骨文中的“齲”字

最開始,古人用早晨漱口的方式保持口腔清潔。如《禮記》:“雞初鳴,鹹盥漱。”

到了隋唐時期,人們不僅早晨漱口,飯後也會漱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也主張:“食畢,當漱口數過,令牙齒不敗,口香。”

到宋代,人們沿襲了且改善了前人保持口腔衛生的好習慣,主要體現在漱口法、揩齒法和刷牙這三個方面。

宋人魏泰在《東軒筆錄》中有相關記載:“宋子京博學能文章,天資蘊藉……每宴罷,盥漱畢。”宋人也保持飯後漱口的習慣。

人們還注意到,漱口水要注意水溫適中,否則會對牙齒產生傷害。如周守忠的《養生類纂》所記載:“熱湯不可漱口,損牙。”此外,因鹽有殺菌作用,漱口水中還可以加入一些鹽,用以清除口腔中細菌。

除了漱口法外,宋人還用揩齒法保持口腔衛生

。揩齒就是用手指、長枝條的物品直接擦抹牙齒,或者用手指、物品沾上鹽或揩齒藥進行擦抹。揩齒藥的作用,相當於現代的牙膏

南宋僧人在《入眾日用》中有關於揩齒法的具體操作:

輕手取桶洗面,水不宜多。使齒藥時,右手點一次,揩左邊;左手點一次,揩右邊,不得兩手再蘸,恐有牙宣口氣過人。

當事人用楊枝做牙刷,把楊樹枝截成5-7寸長,端部砸開,砸開處就相當於牙刷的刷毛。莫高窟中有多幅刷牙圖,其中晚唐第159窟南壁的《彌勒經變》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幅。

古人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

莫高窟第159窟刷牙圖


由此可見,古人在個人衛生方面還是很講究的,雖然當時沒有日用化工產業,但是用純天然植物產品,一樣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