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本來就是劉備的部下,為何後來又跟了曹操?

我的17


陳群,字長文,是潁川許縣人,出身名門,爺爺是陳寔,在漢末可謂是泰山北斗級的名士;父親陳紀,在黨錮時期,在家著書立說,人稱“陳子”,也是天下聞名的名士。

要說起陳群是如何成為劉備的部下,可以先從他父親陳紀的經歷說起。

董卓掌政時期,徵辟陳紀去洛陽入朝為官,擔任侍中,後又被任命為平原相。

《後漢書·陳紀傳》:董卓入洛陽,乃使(陳紀)就家拜五官中郎將,不得已,到京師,遷侍中。出為平原相,

也就是這個“平原相”,讓陳紀與劉備有了相識的緣分。

當時陳紀對董卓不看好,得了任命書後,就趕緊離開洛陽,前往平原,後來董卓想讓陳紀回來做太僕(九卿之一),陳紀都沒搭理,一路向東狂奔。

陳紀到了平原國,認識了當時還是公孫瓚的麾下的劉備。

當時的青州刺史焦和已死,公孫瓚表奏田楷為青州刺史,田楷以劉備為平原令。陳紀身為名士,跟公孫瓚、田楷、劉備這些人本沒有利益往來;再後來,公孫瓚與袁紹交惡,袁紹任命臧洪為青州刺史,與田楷開戰。大概是陳紀為了避難,乾脆棄了官,去投奔徐州刺史陶謙去了。

——陳紀這一走,平原相就給劉備得去了。

【劉備遊戲畫像】

初平四年秋(193年),曹操為報殺父之仇,率大軍討伐徐州陶謙,劉備隨田楷,應陶謙的邀請,前往徐州增援,後來曹操撤兵後,劉備也選擇留了下來,幫助陶謙。

在這段時間裡,劉備和陳紀又見面了。有一說一,很多年後,劉備還在諸葛亮面前說自己在徐州時,和陳紀、鄭玄等名士聊天,談論國家大事。可見,當年在平原時,劉備和陳紀的關係還不錯,不至於因為立場差異而結怨。

陳紀的兒子陳群當時也在徐州,因為家鄉豫州也有戰亂。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劉備就表陳群為別駕從事,讓他做自己幕僚。

後來陶謙逝世,臨死前要讓徐州給劉備,陳群認為徐州是個燙手的山芋,不要為好,但是劉備心有遠大志向,正想拿徐州作為“創業基地”,當然聽不進陳群的話。

結果,劉備得了徐州,還沒多久,就被袁術攻擊,而本來收留下來防衛曹操的呂布,卻趁機奪走了徐州。

劉備與呂布求和,又反覆交惡,只能逃去了許都,投奔了曹操。

【陳群遊戲畫像】

按照《陳紀傳》,陳紀應該也隨劉備去了許都的,或者是在天子劉協尚在安邑、或洛陽的時候,徵他為尚書令,他就去了,入了朝廷。

在建安元年,曹操把朝廷遷入許都之時(也就是陳紀、陳群的老家),陳紀還去鄴城表拜袁紹為太尉,卻不料袁紹不肯接受,陳紀無功而返。

後來,陳紀又脫離許都,又去下邳投奔呂布了。

陳紀在朝廷混了這麼短暫的尚書令,而陳群在哪?史書沒有詳細記載,有可能陳群一直在徐州,跟隨呂布。

反正到了建安三年(198),曹操和劉備合力攻破下邳城時,陳紀和陳群父子在城外跪拜迎接曹操,因為陳紀的名氣實在太大,曹操不可能治他們的罪,而是給陳紀父子二人封官。

陳紀擔任九卿中的大鴻臚。

陳群則入曹操的府中擔任選拔人才的西曹掾,不久出任地方,先後擔任了三處縣令。

劉備在許都與將軍董承互相勾結,謀劃反曹;次年(199年),劉備趁著討伐袁術的機會,脫離曹操,佔領徐州,聯絡袁紹,宣佈反曹。

從此劉備和陳群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再也沒有重逢的機會了。


潯陽鹹魚


陳群是一位被嚴重忽略的三國牛人,他的才能其實堪比諸葛亮的。諸葛亮,其實更多的是靠人格魅力而彪炳千秋,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已經成為了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而陳群則是依靠制定“九品中正制”影響了歷史走向。

諸葛亮是事必躬親,所以哪裡都有諸葛亮的影子。陳群卻是隻幹事不張揚,所以經常被譏諷為“居位拱默”,好像是個吃貨一般。這其實也是各自性格所起的作用。且陳群對天下大勢的分析把握和精準預言,也如諸葛亮一樣,是相當牛逼的。比如,他就預言了劉備在徐州必敗。

當時由於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謙,所以陶謙請劉備引兵前來幫忙,在曹操退兵後,劉備便被陶謙留在了小沛。也就是這時,官居豫州刺史的劉備,請陳群當自己的別駕,相當於秘書類。

隨著陶謙病重,便讓糜竺來請劉備接管徐州。當時陳群就反對劉備接手徐州,理由是:如今咱挨著袁術呢,他的力量很強,倘若你接管徐州,那麼袁術一定會來搶,同時在小沛的呂布也會有動作,就算得到了徐州,也會是空歡喜!

但劉備卻根本不聽勸,決意拿來徐州,果然空歡喜一場,在對付袁術時,呂布背後插刀,劉備又成了寄居客,跑到小沛去了。

這是陳群唯一的一次為劉備出謀劃策,從此後兩人就分道揚鑣了。哪怕陳群在呂布手下,也沒有主動聯繫過身居小沛的劉備,顯然陳群根本就看不上劉備,認為兩人無緣份,不打算跟劉備混。莫非就是因,劉備不聽自己的話嗎?

那顯然太小看陳群了,真正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劉備和陳群的性格很相似,兩人都很沉默,不喜歡主動,自然在一起彼此都很累,比如陳群的這次勸說,顯然就是話說了一半,因為只點出了,為啥不能接手徐州,而沒有說出,在什麼情況下才可行。

倘若當時劉備能主動詢問,如何破解袁術和呂布,這虎狼相逼之勢?陳群必會說出怎麼辦,甚至開始制定詳細的步驟等細節了。可劉備卻啥表示也沒用。咱換個人,比如此刻是曹操,以曹操的性格必會問出:那該怎麼辦?我總不能到嘴邊的肥肉不吃吧。

因為後來就發生過這類事情,陳群剛跟定了曹操後,曾對曹操說:王模、周逵這兩人不可用。可曹操不聽,果然這兩人鬧了么蛾子,曹操就跑到陳群面前,坦誠認錯——看,這才是真實的曹操性格,絕不是電視劇中說什麼知錯改錯不認錯,那是胡說八道!曹操為人積極坦誠,就一個字:真!

這其實就是陳群為何看不上劉備,而跟定了曹操的一大因素。因為陳群的性格跟曹操更互補,自然也就更投緣。而劉備喜歡隱忍,讓人摸不透!所以劉備更偏愛法正、龐統這類性格稜角分明,充滿活力的人物,也是因為互補!

其二,除了性格造成的緣分方面外,陳群之所以跟定了曹操,也跟他的出身有關。陳群是潁川的門閥世家出身。這種身份就決定了,他選擇皇上(曹操)的幾率更大。所以這也是為何,劉備手下多草根,曹操手中多門閥的原因。

須知,曹操自小就受到過非常嚴格的教育,少年時又進入了東漢最高學府太學深造,本身才華橫溢,這就決定了曹操跟門閥士族出來的人,有共同愛好或語言等。

且如陳群、司馬懿、荀彧等這類人,由於都是大知識分子們,說話總喜歡談虛的,不愛把話說死或說明,這種情況下,曹操就能領悟。若用這種方式跟劉備交流試試?那非累死不可!

不然大家看,荀彧和郭嘉給曹操的“十勝十敗論”,裡面大多是一些虛的東西,比如開篇就是: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再看龐統給劉備取西川時,說的實實在在的“上中下三策”,是一目瞭然。所以這是第二個原因,受教育程度決定的。

故而,陳群選擇跟定曹操,絕不是因劉備不如曹操,而是陳群和曹操,兩人性格互補,受教育程度相當所決定的。

這其實也就告訴了我們所謂的緣分,其實就是在說人的差異性,必須要承認差異所帶來的影響,故而無論是選合夥人還是其他,要注意這個“緣分”問題。為何有的人換了一個地方,或換了一位老大後,立刻就風生水起,讓人驚歎萬分了?道理就在這!不是這個人沒才華,而是“緣分”制約或消耗掉他的才華釋放!

歡迎各位小夥伴評論轉發關注點贊👍謝謝🙏







北漂山東小肖


陳群是徐州士族,雖然他的確很欣賞劉備,但是他更要考慮家族利益,劉備這個人的確有兩下子,所以陳群在他手下時積極出謀劃策,幫助劉備集團實現利益最大化,甚至呂布在徐州時,陳群還主動為劉備和曹操當內應,但是當劉備集團被消滅後,曹操主動向陳群拋出橄欖枝,為了家族利益陳群沒理由拒絕。


風林火山


額,人家是徐州本土士族,在漢末士族在各州各郡根深蒂固的影響下基本上士族的士人都是為士族利益著想的,劉備佔據徐州劉備就是徐州領導人,士族肯定會把人才安排到各個位置。曹操佔領同理 ,反正任何統治者想要站穩都要依靠士族,士族一般都在自己領地經營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基本上很少跑路的。況且在當時不少統治者權力甚至大部分都在士族手裡。所以當時跳槽很正常


優翼顰


陳群曾經是劉備的部下,本來就是漢臣。

《三國志·華歆傳》:魏文帝久不懌,以問尚書令陳群曰:“我應天受禪,百辟群后,莫不人人悅喜,形於聲色,而相國及公獨有不怡者,何也?”群起離席長跪曰:“臣與相國曾臣漢朝,心雖悅喜,義形其色,亦懼陛下實應且憎。”帝大悅,遂重異之。

我與相國華歆曾為漢朝之臣,內心雖為陛下感到喜悅,但在義理上,臣等的神色實應畏懼、甚至憎恨陛下才對。”曹丕聽後大悅,方知其意。(魏文帝)

這裡的漢,指的是東漢的漢,不是蜀漢的漢!陳群出仕之前,出身於漢末至魏晉時期的望族“潁川陳氏”。其祖父陳寔,父親陳紀,叔父陳諶,於當世皆負盛名。陳寔、孔融都對陳群寄予厚望,幼兒時期,陳群便遠近聞名。

劉備南下救陶謙之時,陶謙為了報答劉備,推薦他為豫州刺史,讓他在小沛駐紮。這時的劉備也是遠近聞名的仁義之主了!因此,他闢陳群為別駕。公元194年,陶謙死了,徐州以舉州迎劉備繼領,陳群認為:袁術的力量還很強大,如果現在就東進徐州,一定會與袁術發生爭鬥。要是呂布乘機襲擊我軍的後方,那時即使將軍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會有圓滿的結局。”劉備不聽,還是東進徐州,與袁術爭戰。結果呂布果然兵襲下邳,又遣兵往助袁術,最終大破劉備軍,劉備這時候才悔恨當初沒聽陳群的勸告。徐州落入呂布之手,陳群也隨徐州一起歸呂布。後來曹操擊敗呂布,陳群便出仕曹操了。

看起來,過程沒有什麼懸念!一切都順其自然,其實卻不然。陳群也許是因為看透劉備不值得輔佐?也許是因為鍾情於呂布?或許是因為不想隨劉備東跑西顛的顛沛流離?總之,最終還是歸於曹操了。

歸於曹操之後,同樣也遇到了問題,曹操久聞其名,便徵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當時有人向曹操引薦樂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陳群向曹操力言不可,並以為王模、周逵二人德穢行劣,最終必然壞事,曹操不聽。結果王週二人果然犯事受誅,曹操方信陳群之言,並向陳群承認錯失。陳群便推薦廣陵人陳矯、丹陽人戴幹,曹操皆加以任用。

陳群還是離開了曹操!建安四年(199年),陳紀(陳群父)去世,陳群因此辭官。

所以,陳群跟隨曹操並非一帆風順的,緣於他自己的為人處世。陳群的為人,在朝中對人無適無莫。意指對於人事沒有厚薄之分,貴雅而執名杖義,不會為媚人而違背道德。劉備不納吾言,吾棄之而去,曹操不納吾言,我仍然棄之而去。沒有厚薄之分!(魏明帝)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謀反時,黃門侍郎劉廙之弟劉偉被魏諷誘同,如今按罪連坐,劉廙亦當誅。陳群便向曹操進言,曹操亦道:“劉廙是名臣,我的本意也想要赦免他。”於是只是調任他的官職而已。劉廙因而深感陳群之德!

陳群卻認為:“議論如何量刑乃是為了國家,並非為了私人,況且赦免你的決定本是出自英明之主,我又怎麼能知道呢?”陳群心胸博大,從不驕矜自傲,始終都是如此。

正因為陳群具備這樣的博大胸懷,能夠秉持公正,因此才能數次於廷上投訴郭嘉的為人不治行檢。而贏得了曹操的歡心!


公明淏


吳起本為魯臣,為什麼又成了魏臣、楚臣呢?!陳群只是追求個人的成就,在不同情況下,選擇了一個自認為更有利自己發展的集團加入罷了,他不忠於任何其他人,而忠於自己罷了。陳群初為劉備手下,不過是劉備是他當時居住地的一個長官,呂布佔了徐州,他在徐州,就當了呂布部下,曹操攻佔徐州,他又做了曹操部下。有人認為是因為劉備不聽他的建議,不聽他建議的領導多了,不是曹操就多虛心聽從了他的所有建議。


沉140769451


跳槽!正常啊!


泥水勞人1


因為曹操快啊,說曹操,曹操就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