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本来就是刘备的部下,为何后来又跟了曹操?

我的17


陈群,字长文,是颍川许县人,出身名门,爷爷是陈寔,在汉末可谓是泰山北斗级的名士;父亲陈纪,在党锢时期,在家著书立说,人称“陈子”,也是天下闻名的名士。

要说起陈群是如何成为刘备的部下,可以先从他父亲陈纪的经历说起。

董卓掌政时期,征辟陈纪去洛阳入朝为官,担任侍中,后又被任命为平原相。

《后汉书·陈纪传》:董卓入洛阳,乃使(陈纪)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迁侍中。出为平原相,

也就是这个“平原相”,让陈纪与刘备有了相识的缘分。

当时陈纪对董卓不看好,得了任命书后,就赶紧离开洛阳,前往平原,后来董卓想让陈纪回来做太仆(九卿之一),陈纪都没搭理,一路向东狂奔。

陈纪到了平原国,认识了当时还是公孙瓒的麾下的刘备。

当时的青州刺史焦和已死,公孙瓒表奏田楷为青州刺史,田楷以刘备为平原令。陈纪身为名士,跟公孙瓒、田楷、刘备这些人本没有利益往来;再后来,公孙瓒与袁绍交恶,袁绍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与田楷开战。大概是陈纪为了避难,干脆弃了官,去投奔徐州刺史陶谦去了。

——陈纪这一走,平原相就给刘备得去了。

【刘备游戏画像】

初平四年秋(193年),曹操为报杀父之仇,率大军讨伐徐州陶谦,刘备随田楷,应陶谦的邀请,前往徐州增援,后来曹操撤兵后,刘备也选择留了下来,帮助陶谦。

在这段时间里,刘备和陈纪又见面了。有一说一,很多年后,刘备还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在徐州时,和陈纪、郑玄等名士聊天,谈论国家大事。可见,当年在平原时,刘备和陈纪的关系还不错,不至于因为立场差异而结怨。

陈纪的儿子陈群当时也在徐州,因为家乡豫州也有战乱。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刘备就表陈群为别驾从事,让他做自己幕僚。

后来陶谦逝世,临死前要让徐州给刘备,陈群认为徐州是个烫手的山芋,不要为好,但是刘备心有远大志向,正想拿徐州作为“创业基地”,当然听不进陈群的话。

结果,刘备得了徐州,还没多久,就被袁术攻击,而本来收留下来防卫曹操的吕布,却趁机夺走了徐州。

刘备与吕布求和,又反复交恶,只能逃去了许都,投奔了曹操。

【陈群游戏画像】

按照《陈纪传》,陈纪应该也随刘备去了许都的,或者是在天子刘协尚在安邑、或洛阳的时候,征他为尚书令,他就去了,入了朝廷。

在建安元年,曹操把朝廷迁入许都之时(也就是陈纪、陈群的老家),陈纪还去邺城表拜袁绍为太尉,却不料袁绍不肯接受,陈纪无功而返。

后来,陈纪又脱离许都,又去下邳投奔吕布了。

陈纪在朝廷混了这么短暂的尚书令,而陈群在哪?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有可能陈群一直在徐州,跟随吕布。

反正到了建安三年(198),曹操和刘备合力攻破下邳城时,陈纪和陈群父子在城外跪拜迎接曹操,因为陈纪的名气实在太大,曹操不可能治他们的罪,而是给陈纪父子二人封官。

陈纪担任九卿中的大鸿胪。

陈群则入曹操的府中担任选拔人才的西曹掾,不久出任地方,先后担任了三处县令。

刘备在许都与将军董承互相勾结,谋划反曹;次年(199年),刘备趁着讨伐袁术的机会,脱离曹操,占领徐州,联络袁绍,宣布反曹。

从此刘备和陈群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再也没有重逢的机会了。


浔阳咸鱼


陈群是一位被严重忽略的三国牛人,他的才能其实堪比诸葛亮的。诸葛亮,其实更多的是靠人格魅力而彪炳千秋,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陈群则是依靠制定“九品中正制”影响了历史走向。

诸葛亮是事必躬亲,所以哪里都有诸葛亮的影子。陈群却是只干事不张扬,所以经常被讥讽为“居位拱默”,好像是个吃货一般。这其实也是各自性格所起的作用。且陈群对天下大势的分析把握和精准预言,也如诸葛亮一样,是相当牛逼的。比如,他就预言了刘备在徐州必败。

当时由于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谦,所以陶谦请刘备引兵前来帮忙,在曹操退兵后,刘备便被陶谦留在了小沛。也就是这时,官居豫州刺史的刘备,请陈群当自己的别驾,相当于秘书类。

随着陶谦病重,便让糜竺来请刘备接管徐州。当时陈群就反对刘备接手徐州,理由是:如今咱挨着袁术呢,他的力量很强,倘若你接管徐州,那么袁术一定会来抢,同时在小沛的吕布也会有动作,就算得到了徐州,也会是空欢喜!

但刘备却根本不听劝,决意拿来徐州,果然空欢喜一场,在对付袁术时,吕布背后插刀,刘备又成了寄居客,跑到小沛去了。

这是陈群唯一的一次为刘备出谋划策,从此后两人就分道扬镳了。哪怕陈群在吕布手下,也没有主动联系过身居小沛的刘备,显然陈群根本就看不上刘备,认为两人无缘份,不打算跟刘备混。莫非就是因,刘备不听自己的话吗?

那显然太小看陈群了,真正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刘备和陈群的性格很相似,两人都很沉默,不喜欢主动,自然在一起彼此都很累,比如陈群的这次劝说,显然就是话说了一半,因为只点出了,为啥不能接手徐州,而没有说出,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行。

倘若当时刘备能主动询问,如何破解袁术和吕布,这虎狼相逼之势?陈群必会说出怎么办,甚至开始制定详细的步骤等细节了。可刘备却啥表示也没用。咱换个人,比如此刻是曹操,以曹操的性格必会问出:那该怎么办?我总不能到嘴边的肥肉不吃吧。

因为后来就发生过这类事情,陈群刚跟定了曹操后,曾对曹操说:王模、周逵这两人不可用。可曹操不听,果然这两人闹了幺蛾子,曹操就跑到陈群面前,坦诚认错——看,这才是真实的曹操性格,绝不是电视剧中说什么知错改错不认错,那是胡说八道!曹操为人积极坦诚,就一个字:真!

这其实就是陈群为何看不上刘备,而跟定了曹操的一大因素。因为陈群的性格跟曹操更互补,自然也就更投缘。而刘备喜欢隐忍,让人摸不透!所以刘备更偏爱法正、庞统这类性格棱角分明,充满活力的人物,也是因为互补!

其二,除了性格造成的缘分方面外,陈群之所以跟定了曹操,也跟他的出身有关。陈群是颍川的门阀世家出身。这种身份就决定了,他选择皇上(曹操)的几率更大。所以这也是为何,刘备手下多草根,曹操手中多门阀的原因。

须知,曹操自小就受到过非常严格的教育,少年时又进入了东汉最高学府太学深造,本身才华横溢,这就决定了曹操跟门阀士族出来的人,有共同爱好或语言等。

且如陈群、司马懿、荀彧等这类人,由于都是大知识分子们,说话总喜欢谈虚的,不爱把话说死或说明,这种情况下,曹操就能领悟。若用这种方式跟刘备交流试试?那非累死不可!

不然大家看,荀彧和郭嘉给曹操的“十胜十败论”,里面大多是一些虚的东西,比如开篇就是: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再看庞统给刘备取西川时,说的实实在在的“上中下三策”,是一目了然。所以这是第二个原因,受教育程度决定的。

故而,陈群选择跟定曹操,绝不是因刘备不如曹操,而是陈群和曹操,两人性格互补,受教育程度相当所决定的。

这其实也就告诉了我们所谓的缘分,其实就是在说人的差异性,必须要承认差异所带来的影响,故而无论是选合伙人还是其他,要注意这个“缘分”问题。为何有的人换了一个地方,或换了一位老大后,立刻就风生水起,让人惊叹万分了?道理就在这!不是这个人没才华,而是“缘分”制约或消耗掉他的才华释放!

欢迎各位小伙伴评论转发关注点赞👍谢谢🙏







北漂山东小肖


陈群是徐州士族,虽然他的确很欣赏刘备,但是他更要考虑家族利益,刘备这个人的确有两下子,所以陈群在他手下时积极出谋划策,帮助刘备集团实现利益最大化,甚至吕布在徐州时,陈群还主动为刘备和曹操当内应,但是当刘备集团被消灭后,曹操主动向陈群抛出橄榄枝,为了家族利益陈群没理由拒绝。


风林火山


额,人家是徐州本土士族,在汉末士族在各州各郡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基本上士族的士人都是为士族利益着想的,刘备占据徐州刘备就是徐州领导人,士族肯定会把人才安排到各个位置。曹操占领同理 ,反正任何统治者想要站稳都要依靠士族,士族一般都在自己领地经营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基本上很少跑路的。况且在当时不少统治者权力甚至大部分都在士族手里。所以当时跳槽很正常


优翼颦


陈群曾经是刘备的部下,本来就是汉臣。

《三国志·华歆传》:魏文帝久不怿,以问尚书令陈群曰:“我应天受禅,百辟群后,莫不人人悦喜,形于声色,而相国及公独有不怡者,何也?”群起离席长跪曰:“臣与相国曾臣汉朝,心虽悦喜,义形其色,亦惧陛下实应且憎。”帝大悦,遂重异之。

我与相国华歆曾为汉朝之臣,内心虽为陛下感到喜悦,但在义理上,臣等的神色实应畏惧、甚至憎恨陛下才对。”曹丕听后大悦,方知其意。(魏文帝)

这里的汉,指的是东汉的汉,不是蜀汉的汉!陈群出仕之前,出身于汉末至魏晋时期的望族“颍川陈氏”。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陈寔、孔融都对陈群寄予厚望,幼儿时期,陈群便远近闻名。

刘备南下救陶谦之时,陶谦为了报答刘备,推荐他为豫州刺史,让他在小沛驻扎。这时的刘备也是远近闻名的仁义之主了!因此,他辟陈群为別驾。公元194年,陶谦死了,徐州以举州迎刘备继领,陈群认为:袁术的力量还很强大,如果现在就东进徐州,一定会与袁术发生争斗。要是吕布乘机袭击我军的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刘备不听,还是东进徐州,与袁术争战。结果吕布果然兵袭下邳,又遣兵往助袁术,最终大破刘备军,刘备这时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徐州落入吕布之手,陈群也随徐州一起归吕布。后来曹操击败吕布,陈群便出仕曹操了。

看起来,过程没有什么悬念!一切都顺其自然,其实却不然。陈群也许是因为看透刘备不值得辅佐?也许是因为钟情于吕布?或许是因为不想随刘备东跑西颠的颠沛流离?总之,最终还是归于曹操了。

归于曹操之后,同样也遇到了问题,曹操久闻其名,便征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当时有人向曹操引荐乐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陈群向曹操力言不可,并以为王模、周逵二人德秽行劣,最终必然坏事,曹操不听。结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诛,曹操方信陈群之言,并向陈群承认错失。陈群便推荐广陵人陈矫、丹阳人戴干,曹操皆加以任用。

陈群还是离开了曹操!建安四年(199年),陈纪(陈群父)去世,陈群因此辞官。

所以,陈群跟随曹操并非一帆风顺的,缘于他自己的为人处世。陈群的为人,在朝中对人无适无莫。意指对于人事没有厚薄之分,贵雅而执名杖义,不会为媚人而违背道德。刘备不纳吾言,吾弃之而去,曹操不纳吾言,我仍然弃之而去。没有厚薄之分!(魏明帝)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谋反时,黄门侍郎刘廙之弟刘伟被魏讽诱同,如今按罪连坐,刘廙亦当诛。陈群便向曹操进言,曹操亦道:“刘廙是名臣,我的本意也想要赦免他。”于是只是调任他的官职而已。刘廙因而深感陈群之德!

陈群却认为:“议论如何量刑乃是为了国家,并非为了私人,况且赦免你的决定本是出自英明之主,我又怎么能知道呢?”陈群心胸博大,从不骄矜自傲,始终都是如此。

正因为陈群具备这样的博大胸怀,能够秉持公正,因此才能数次于廷上投诉郭嘉的为人不治行检。而赢得了曹操的欢心!


公明淏


吴起本为鲁臣,为什么又成了魏臣、楚臣呢?!陈群只是追求个人的成就,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了一个自认为更有利自己发展的集团加入罢了,他不忠于任何其他人,而忠于自己罢了。陈群初为刘备手下,不过是刘备是他当时居住地的一个长官,吕布占了徐州,他在徐州,就当了吕布部下,曹操攻占徐州,他又做了曹操部下。有人认为是因为刘备不听他的建议,不听他建议的领导多了,不是曹操就多虚心听从了他的所有建议。


沉140769451


跳槽!正常啊!


泥水劳人1


因为曹操快啊,说曹操,曹操就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