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項羽看始皇巡遊,司馬遷:“劉邦能當皇帝”,8年後果然應驗

秦始皇在滅掉了趙國之後實現了統一,此後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外出巡遊。

在秦始皇短短11年的皇帝生涯中,共有6次出巡。《史記》中記載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第5次出巡時,西楚項羽和沛縣劉邦的不同反應

項羽想到的是取而代之,而劉邦只是表達了他的豔羨之情。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以為司馬遷在這段描寫中讚美的是項羽,所謂少年英雄的豪氣,而沛縣劉邦只是一個市井之徒,他的話有些唯唯諾諾,配不上大丈夫的稱號。

劉邦項羽看始皇巡遊,司馬遷:“劉邦能當皇帝”,8年後果然應驗

秦始皇出遊的場面深深地震撼了劉邦和項羽

這種看法誤解了司馬遷,司馬遷在《史記》中表面上是讚頌了項羽,但實際上表達了對劉邦的肯定

太史公之所以把這段故事寫出來,並不是為了暗示項羽能成功,相反他想表達的恰恰是劉邦能夠當皇帝。

《史記·高祖本紀》和《史記·項羽世家》中分別敘述了二人的出身、年紀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

項羽在目睹秦始皇出巡之時,不過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而劉邦此時已經年近50,二人懸殊的年紀一直被人們忽視

劉邦項羽看始皇巡遊,司馬遷:“劉邦能當皇帝”,8年後果然應驗

項羽是當時的舊貴族,而劉邦只是平民

在秦末生產力低下的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不過四五十歲,接近知天命之年的劉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年人。

劉邦和項羽不同,他只是一個出身低微的小吏,而項羽是六國舊貴族

暫且拋卻出身不說,劉邦在50歲的時候,仍然能夠不忘初心,時刻記得自己的理想,在當時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項羽一個出身在世家大族的子弟,武藝高強如下山猛虎,自然會躊躇滿志,不時有豪邁之語,但劉邦不是項羽,他的命沒有那麼好。

劉邦項羽看始皇巡遊,司馬遷:“劉邦能當皇帝”,8年後果然應驗

秦朝末年生產低下,劉邦到了50歲已經是高齡

項羽創業靠的是命,而劉邦靠的只是熬。

劉邦少年時,又何曾不像項羽一樣豪邁呢?《史記·太祖本紀》記述他:“不事勞動,專好遊俠。”劉邦曾經也是仗劍走天涯的人物,他也曾經有過一腔熱血,可惜他沒有那個命,也沒有遇到那個時機。

《張耳傳》記錄了劉邦的遊俠生涯,說他當年跟隨著名的遊俠張耳四處行走,但是不受重視。

劉邦在日復一日的冷遇中,度過了他的少年時光,也逐漸看透了遊俠的本質。

劉邦項羽看始皇巡遊,司馬遷:“劉邦能當皇帝”,8年後果然應驗

出身低微的劉邦沒有辦法和項羽相提並論

他的著名文士張良,曾經在博浪沙伏擊秦始皇,但畢竟人家是貴族後裔,有那個資本。

劉邦只不過是沛縣一個農家子弟,他根本沒有辦法進入到遊俠階層,即便是他有那個渴望。

直到50歲的時候,劉邦依舊寸功未立,他連一個失敗的機會都沒有,沒有人看得上他。

他所結交的只能是一些和自己處在同一階層的人,賣狗肉的樊噲、做文書的蕭何等等,他哪裡有項羽那麼好命,一出生就有無數人輔助他?

劉邦項羽看始皇巡遊,司馬遷:“劉邦能當皇帝”,8年後果然應驗

少年英雄項羽,比劉邦的命好了太多太多

太史公何嘗不知道劉邦的無奈?他在《史記》中細緻地刻畫了劉邦的少年、青年時期,將劉邦的身世、交際、遭遇描寫地淋漓盡致。

司馬遷想展示的是一個平民階層的劉邦,一個底層出身的劉邦,一個百折不回的劉邦。

人們往往只盯著劉邦那些微不足道的缺陷去嘲諷他,去鄙視他,卻忘記了和他站在一起的都是些什麼人。

楚懷王我們就不說了,項羽也不必提,張良他也沒法比,就連曹參蕭何,劉邦都比不過

劉邦項羽看始皇巡遊,司馬遷:“劉邦能當皇帝”,8年後果然應驗

劉邦最終還是滅亡了秦朝,並且登上了皇位

即便是這樣,半生飄零的劉邦在50歲的時候依舊壯心不已,趁著陳勝吳廣的浪潮,他在芒碭山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步。

在親眼目睹了秦始皇的浩大出巡場面之後,劉邦用了8年的時間為自己的話做了註解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取了漢中,子嬰出城投降,沛公正式成為了漢王。又過了4年,少年英雄項羽兵敗烏江,已經垂垂老矣的劉邦建立了漢朝。

太史公埋藏在字裡行間的預言,全部得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