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往事:與春晚有關的日子

你記住,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的藝術家,你想長遠,必須要把政治放在第一位,必須在保持一個藝術家良心的同時,保證讓一方舒服。這一方是誰沒有問題,它是一個策略問題。你要走好了,讓兩方都舒服了,你就偉大了。

——鐵嶺人趙本山

本山進城

1957年,趙本山出生在遼寧省開原縣蓮花鄉的蓮花村。

蓮花村四周都是山,屬於典型的小山村,村裡不到一百口人,生活都很窮。當時趙本山連整頓的飯都沒吃過,雪上加霜的是,五歲時他的母親就去世了。瞎子二叔看這孩子孤苦伶仃的,怕他長大餓死,就開始教趙本山拉二胡、唱曲。

等到趙本山十來歲時,他的父親又離開了家,獨自一人去北大荒跑荒。一下子沒爹沒媽的趙本山只能時不時去鄰居親戚家蹭飯,索性當時已經能跟著二叔出去賣藝,才不至於餓死。趙本山當時最大的理想,就是離開苦逼的農村做個城裡人。

那時幹農活累得慌,農村又沒啥文藝活動樂呵,趙本山悶得蛋疼,就尋思著搞點新意思。趙本山找到蓮花鄉的宣傳委員王鵬飛,建議成立個戲班,豐富下農村生活。王鵬飛也想做點業績,尋思著這主意不錯,於是馬上就牽頭成立了文藝宣傳隊。

那是1978年,中國將震撼世界的前夜。

會拉會唱的趙本山不出意料地進了文藝宣傳隊。以前種地一年的收入最多不過六七十塊,現在在宣傳隊每個月便能拿三十塊,趙本山一下子開心得不行,突然覺得“進城”這個夢想不再那麼遙不可及了。

文藝宣傳隊帶隊的是個老藝人,名叫田子才,趙本山剛進去跟著他學了不少樂器。但隨著趙本山表演技藝的迅速進步,他的理念發生了變化。田子才喜歡死守老一套,可趙本山偏偏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搞,他覺得老田那套沒出息,也不認他做師傅,兩人的關係慢慢僵化。碰上意見不和,趙本山也管不住脾氣,動不動就要拉上小夥伴散夥,得虧了宣傳委員王鵬飛給他作思想工作。

那年趙本山21歲,他身上的有些東西正在起變化,而這些變化也將馬上引領他走向更大的舞臺。

1979年,開原縣搞農村調演,蓮花鄉派出的代表正是趙本山和他的小夥伴朱文萃。趙本山表演的節目是二人轉《包公斷後》,觀眾反響很是強烈,於是趙本山後來被調去了開元縣威遠鎮宣傳隊。在那呆了半年,趙本山慢慢有了點名氣。兩年後,趙本山又被西風縣劇團看中。在劇團的安排下,趙本山拿到城鎮戶口,向著他的“進城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趙本山往事:與春晚有關的日子

趙本山《摔三絃》片段


1982年,趙本山出演《摔三絃》中的瞎子張志,張志是個會說、會唱、會彈弦的多面手,表演難度不小,但趙本山憑藉著從小的經驗,硬是把張志給演活了。《摔三絃》一炮而紅,趙本山拿到了全省農村曲藝調演的一等獎,一下子在整個東北地區有了不小的名聲。

4年後,趙本山進入鐵嶺市民間藝術團,正式“進城”。

登上春晚

到1987年,趙本山已經在東北大紅大紫了。他和潘長江搭檔合演的《瞎子觀燈》,光是在瀋陽,就能演五六百場。也就是在這一年,姜昆到鐵嶺演出,聽說了趙本山的大名,也看了他的戲,覺得是個人才,就問趙本山要了一碟演出錄像,說是帶回北京舉薦他上春晚。

姜昆是全國有名的曲藝名家,在他的大力舉薦下,央視就委託文藝部主任鄒友開和李雙江去東北對趙本山進行考查。兩人下榻鐵嶺招待所後,就找人叫來趙本山,讓他現場表演一段。

趙本山當時也不知道這兩位代表央視而來,在他看來自己離春晚還遠著呢,就沒同意兩人的意見,而是給兩人各送了一張門票,讓他們直接去體育館看自己演出就行了。

鄒友開和李雙江當時就懵逼了,紛紛感嘆這小地方的傢伙竟然還擺上譜了,頓時氣憤不已。後來兩人壓根也沒去看演出,直接就回北京了。這下可把鐵嶺藝術團的領導搞急了,馬上就告知趙本山真實情況,趙本山聽後後悔不已。

為了補救這從天而降的機會,在藝術團領導的授意和幫助下,趙本山帶著10瓶茅臺去了北京。那還是趙本山第一次坐火車,因為找不到廁所,就準備在車門邊就地解決,後被人拽開了。

趙本山往事:與春晚有關的日子

趙本山與姜昆,1990年


到了北京後,趙本山想送禮卻找不到人,尋思著送也是白送,就準備自己喝了,回頭再和鄉親們說送出去了。而此時,他帶了茅臺闖春晚的事蹟卻已經在央視傳遍了,員工們笑個不停,領導也不敢用他了。趙本山在北京前後一共呆了10天,一天一瓶,剛好喝完茅臺捲鋪蓋回東北老家。

第二年再闖春晚,又因為錄音不合格,節目在最後關頭被斃。第三年,不甘心的趙本山帶著小品《老有少心》第三次闖春晚,這下終於過了審。可趙本山嗓子眼還沒放下,到直播時又被告知“小品東北土話太多,南方觀眾聽不懂”,節目再次被斃。

趙本山三進大觀園都被阻,心裡也不是滋味,想著乾脆就算了。就在中國喜劇將要錯失一名大師的關鍵節點,時間來到了1990年。這一年,闊別春晚4年之久的老將黃一鶴,回到了春晚總導演的位置上。作為春晚的首位導演,黃一鶴不僅開創了春晚模式,而且向來以大膽敢為著稱

黃一鶴對趙本山來了興趣,決定見見這位東北奇人。

於是趙本山又來央視表演了一回《老有少心》。對於這部作品,趙本山在地方上已經演出了上百場,到後面再演甚至都有些“油”了。但黃導看過後卻有些猶豫。在他看來,那個年代的“笑”都是嚴肅有意義的,不能平白無故地一個勁逗人笑。

還是要想清“藝術是為誰服務的”。

後來經過一番專業改造,這部小品最後還是被選上了,只不過原先不雅的“老有少心”換成了大氣的《相親》。1990年,鐵嶺人趙本山帶著《相親》首次登上春晚。在後臺趙本山拉著陳佩斯合照,那張照片好像是兩個時代的合影。

趙本山往事:與春晚有關的日子

新王與舊王


趙本山能跨出這關鍵的一步,黃一鶴功不可沒。但後來黃一鶴去世時,已經功成名就的趙本山卻沒有去送恩人最後一程,讓人唏噓不已。

那年過後,趙本山連上3年春晚。

1994年,趙本山因為家裡臨時有事,錯過了春晚審查。那年趙本山原本準備帶範偉上春晚見見世面,眼瞅著機會要溜走,範偉急紅了眼,可趕回北京的趙本山並不著急,後來硬是讓央視開了後門。不過這事事後也沒成,央視覺得趙本山“架子太大”。

這一年趙本山的缺席春晚,並沒有登上任何新聞頭條,在趙本山長達21年的春晚生涯裡,它是唯一,卻又好像不足輕重。但有意思的是,歷史常常在不經意處才顯波瀾。

17年後,趙本山最後一次登上春晚。

大師謝幕

第二年,趙本山以身體不適為由退出春晚。少了本山大叔的春晚也少了點意思,全國人們突然之間有些不適應和感傷。至於其中緣由,有網友爆料是因為總導演哈文存心刁難本山大叔。但事實並非如此。以趙本山當年的地位,一個哈文夠看嗎?必須得10個嘛,答案肯定得從更高處找。

那是2012年,中國發生了一些不起眼但又影響深遠的事情,而趙本山正好就站在被波及的邊緣。那年世界末日的預言沒有成真,可趙本山卻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末日。

於是,當我們回頭再看這位東北大叔。

哦,原來大師也是真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