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60年,石嘴山人在戈壁上種出“綠色長城”


60年前的春天,石嘴山建市。

  寸草難生的戈壁灘上,乾旱少雨的巨石叢中,來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義務植樹造林,在賀蘭山下築起一道道醒目的“綠色長城”。

  60年,城市不斷髮展,60年,植樹造林從未停止。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代接著一代幹,改天換地的“綠”,成為了石嘴山市成長的“襁褓”和發展的隱喻。

  因為煤炭工業,石嘴山的底色一度黯淡過,但石嘴山人意識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粉煤灰山和矸石山上覆土植樹、置石造景,建起了中華奇石山;在滯洪區恢復植被、補種新樹,造就了星海湖國家溼地公園。

  2019年,石嘴山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24.1平方米,溼地面積達510平方公里,綠色已成為石嘴山市的主色調,城市“綠肺”和城市版圖一起擴大。

  3月31日上午,石嘴山集中啟動2020年全市春季義務植樹活動,市直各部門、市屬有關企事業單位在大武口區沙湖大道水系以西,金水街以南一帶參加春季義務植樹。大武口區義務植樹地點位於北武當周邊和大峰溝兩側;惠農區義務植樹地點位於惠農區政府後山和經開區正義關片區;平羅縣義務植樹地點位於黃河溼地保護林場河灘和崇崗鎮煤基碳材基地。義務植樹點上,石嘴山市主要領導帶頭種樹。

  “石嘴山這座春天裡生長出的城市,確定了創新型山水園林工業城市的發展基調。石嘴山人正在奮力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的‘生命線’,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相關工作人員說,“今年,石嘴山市廣泛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建設,奮力構築黃河中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大力實施銀川都市圈三條生態廊道、賀蘭山林草植被恢復和生態修復、平原綠洲綠網提升、防沙治沙草原生態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努力提升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能力。全市計劃完成營造林面積4.08萬畝,其中新造林面積1.44萬畝,退化林分改造2.28萬畝,未成林補植補造0.36萬畝。生態修復面積3.8萬畝,其中草原修復3萬畝,溼地修復0.8萬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