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重生的精神,生命的另一種延續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唐·韓翃《寒食》柳

柳絮飄飛,浸滿淚水。在這個傷感與心痛交織的日子裡,和身份地位無關,和多少財富無關,和年輕年老無關,只是有些人走的太早,走的太冤,走的太突然,走的太辛酸。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我們永遠忘不了“吹哨人”李文亮。清晰的時間線刻痛著的是全國人民的心。

2019年12月30日下午,身為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的李文亮,在同學群中發佈了一條關於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的信息。

2020年1月3日,他因“在互聯網上發佈不實言論”而被轄區派出所提出警示和訓誡。

1月8日,李文亮在接診時遇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並受到感染。

1月10日,李文亮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隨後病情變得嚴重。

2月1日,李文亮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此外,他的多名同事和父母也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2月7日凌晨2點58分,李文亮搶救無效去世。

李文亮醫生用一種特別沉重、悲壯、無奈、勇者無懼的方式宣告了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離去,原本還是有機會再活一次的。時間無法倒流,逝者永遠的安息在世界的另一頭。或許,他們也會欣慰的看到中國人民的一場全民勝利,但同時又擔憂目前全世界的不平靜,

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伊朗、英國、瑞士、比利時的新冠感染人數依然在不斷刷新紀錄,這是一個個毫無意義的、無比痛心的,又無比淒涼的紀錄。如果可以,我希望2020的愚人節新聞是全球疫情歸零,顯然這是美好的心願,卻又被現實重重打臉的痴人說夢。

重生,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希望此時的李文亮醫生,換了一個身份,注視著太不平凡的2020,如果在天有靈,也請李文亮醫生,給特朗普託個夢吧,醒醒吧,這傢伙。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介子推與重耳

忍不住想起介子推了,割了一塊大腿肉,熬了湯,救了晉文公重耳,可是重耳當上了國王,居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倒不在意,不慕名利隱居今日的山西介休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竟然用了一個超濫的主意:火燒綿山以為介子推會逃出來,他失算了。大火燒了幾天幾夜,最後,發現介子推揹著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晉文公悲慟欲絕,為紀念介子推,決定把當天定為寒食節,並將寒食節後一天定為清明,而且寒食節這一天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冷食。

或許晉文公此舉,能少幾許內心的愧疚與不安,可是介子推和他母親再也回不來了,我們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也回不來了,當下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身為旅遊人,本來滿懷喜悅的復工,不到兩天時間,又開始了沒有時間點的假期,說明疫情形勢依然嚴竣,在清明節這段日子裡,我們更要引以為誡,嚴防死控,不能讓輸入病例有任何一例“漏網之魚”。

介子推活在我們的心中,活了2656年,而那段烤焦的柳樹,也做成了木屐,成了對人尊稱“足下”的開始,而晉文公摘柳條編成花冠戴在頭上,則又引領了踏青的另一種時尚風開端。

李文亮醫生也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他的精神也將永遠激勵並警惕著我們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科學,重生的代價是巨大的,是慘痛的,而這種精神將是我們全人類最珍貴的永恆記憶。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清明時的柳枝

不滅的靈魂,感恩祖輩,敬畏自然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明·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祭祖、掃墓,是對祖先的悼念、哀思,更是對祖先的一種感恩和敬仰。樹不會忘根,人不能忘本,祖先留下來的精華,我們一定要傳承弘揚。同時,清明節和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併稱中國四大鬼節,插柳是避鬼的騷擾,按現代語言說是遠離負能量,多呼吸新鮮的空氣。

人在,家在,而劫後餘生的我們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今天,無論多忙,要去墳前上柱香,做上齋飯祭祖問安。在小柒的老家,清明祭祖一般是青餅、青餃和餃餅筒。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青餅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青餃

在陝西,清明節則要做面花來吃。面花又稱“花花饃”,是廣泛流傳在陝西民間的一種民族傳統風俗,它貫穿於歲時節日和風俗禮儀中,造型格外精美。面花由當地婦女用發了酵的白麵捏成各種形狀,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日用品,輔料則是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來的面花有

兔子、飛燕、花朵、佛手等多種造型,看起來白白胖胖、栩栩如生,令人愛不釋手,也是敬畏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另一種體現,同時也寄託了對過去祖輩的一種想念,在另一個世界,可能沒有這麼可愛的生靈,“呼湯喝氣”,聞著這味兒,也就能量信息傳遞過去了。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花花饃

相傳,子洲淮寧河川,有一段關於面花的故事相傳,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就是在淮寧河川一帶居住了12年,介子推割股肉供晉文公充飢,就發生在這一帶。這裡的居民每逢寒食、清明節盛行捏製“子推饃”以祭奠介子推的傳統習俗,從而將捏面花,代代相傳。

2013年9月,子洲面花成功申報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子推饃,是為祭奠春秋時期晉國大臣介子推而做的祭品。

在北京,清明要吃大名鼎鼎的“寒食十三絕”。老字號中大多能夠買到這些老北京的小吃。這十三絕分別是驢打滾、艾窩窩、糖耳朵、糖火燒、薑絲排叉、焦圈、饊子麻花、豌豆黃、螺絲轉兒、奶油炸糕、硬麵餑餑、芝麻醬燒餅和薩其馬

。這些吃食均是麵食,這也應了“北方人愛吃麵”這句話。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寒食十三絕

而福建一帶的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

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麵糰裡,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艾粄

而在福建泰寧,則有一種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包。暖菇原料學名鼠麴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包的好季節。在泰寧,製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南片製作,用的是新鮮採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製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暖菇包

《蘭亭序》那天悲喜的車輪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清明節的牧童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是感傷的,中秋是團圓的,春節是喜慶的,唯清明節是悲喜交加的,又是二十四節氣裡的唯一傳統節日的。清明節一邊是悲痛親人的離去,一邊是踏春放風箏的好季節,所以,加上綿綿細雨更是糾結萬千的節日。

古人大多坐著牛車,或者馬車,是踏著一路悲喜去賞春、祭掃。

 港上春風漲,鴛鴦逐浪飛。

 清明桑葉小,度雨杏花稀。

 衛女紅妝薄,王孫白馬肥。

 相將踏青去,不解惜羅衣。

----李嘉佑《春日漢上作》

不過,以目前的疫情形勢,這個清明小長假還是儘可能不要去太遠的地方踏青,在自家邊上遛躂兩圈就行,畢竟安全比什麼都重要,還有,出門千萬記得戴口罩。

在或悲或喜的日子裡,我們順便看一下物候,這可是古人長年觀察的經驗總結,是二十四節氣的精華所在。古人將清明分為三候,即初候,桐始華;二候麥花,田鼠化為駕,牡丹華;三候柳花,虹始見。

隨著清明節來臨,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了草長鶯飛、柳綠桃紅的畫面。特別是江南最美的季節到來,暮春三月份、惠風和暢、楊柳垂絲、綠草如茵。

可能,我們還忘了一件事,當年的《蘭亭序》就發生在盛行踏春活動的“上巳節”,“上巳節”就是三月上旬的巳日祭祀,一邊是哭的感天動地,一邊是歡喜的男男女女組隊郊遊踏青,所以也稱女兒節!也有專家考證,“上巳節”就是古時的清明節。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長沙石燕湖上巳節再現"祓禊、春浴"古禮儀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長沙石燕湖上巳節再現"祓禊、春浴"古禮儀

美食 | 寒食十三絕、艾粄、花花饃……清明節,有很多你想不到的

長沙市石燕湖上巳節再現"祓禊、春浴"古禮儀

而在農耕社會,清明是很重要的一個季節,一般是作為安排農事活動的重要時刻。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因此,清明節氣與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農諺“清明前後,點瓜種豆”、 “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就說明了清明節氣對農業耕種的重要性。春分後,日照也慢慢充足,所以,百花也漸漸盛開,物候也開始大變化。

春暖花開,願疫情不再!

鳥語花香,願山河無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