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習俗

1.重慶

在重慶,當地人有在清明這天吃寒食的習慣。舊時當地人去掃墓時會準備的“清明食品”,往往是鍋魁加滷菜、涼菜。這種鍋魁裡面夾的“和菜”,由粉絲、萵筍絲、肉絲(或雞絲),加上春芽涼拌而成。掃墓一般在郊外,相當於春遊,一大家子的人還會帶上涼麵、酒菜、糖果等食品,祭奠先人後,大家一起吃掉。

清明節,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習俗

此外,在重慶地區,舊時人們掃墓除了帶上紙錢香燭外,還會帶上一串用紙剪成的紙串,掛在墳前,用以招魂,俗稱“掛青”。當地俗話有言,“有兒墳上掛白紙,無兒墳上屙狗屎”,有沒有“掛青”,成了一個家庭是否後繼有人,是否興旺發達,是否父慈子孝的標誌。

2.湖南

清明節,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習俗

在長沙,人們將掃墓稱為“掛山”,有“前三後七”之稱,即清明節的前三天後七天為掃墓期。掃墓祭祀有先後順序,一般都要先將墓地清理乾淨,拔除墓地雜草,插上“掛山條子”在墓前祭拜,最好下午3點前完成掃墓祭拜。

另在湖南地區,民間有清明插柳的習俗,其始於唐代,本意是為驅疫避邪,後來又有了裝飾的意思。

3.河南

清明節,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習俗

在河南,清明時節人們最常吃饊子、棗糕、雞蛋等食物。“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另在河南的一些地方,民間還保留著清明吃雞蛋的傳統食俗。

4.山西

清明節,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習俗

在山西地區,當地人們一直沿襲著在清明節吃“子推饃”的習俗。“子推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包上雞蛋或紅棗,頭頂頂子四周有面花。面花是麵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

5.江蘇

清明節,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習俗

在江蘇常州,清明節一大早,當地家家戶戶門框上要插柳條和桃花枝,以鮮豔的紅綠祛除隔年的邪祟。而小孩子則是把柳枝編成圓形環圈戴在頭上,或把柳枝連葉帶皮捋到頂梢,成一柔軟可以抖動的“柳球”。也有人家將豔麗的桃花插在簷下的門環上,以示清明臨門,平安報春,藉以辟邪,帶來福祉。

此外在清明節當天,常州人早飯會吃沒有餡的糯米大團子。大團子是春節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著,要一直吃到端午節。品嚐時,人們會放點柳葉在大團子裡,意為添“青”。

6.廣東

清明節,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習俗

在廣州,民間有清明當天“行清”的習俗,“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行清”則是一個家族的人們一起約定哪一天同去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在祭祀完之後,人們還會分豬肉,並將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來炒著吃,或是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捲吃,待吃完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7.廣西

清明節,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習俗

在廣西一些地區,當地人們會在清明節時去取柳葉及田螺來浸水洗眼睛,相傳這種做法可使眼睛明亮。另一些地區的人們在掃完墓後,會以白紙作長幡掛在墓頭,稱為“標墳”,又叫“掛青”,另在掃墓祭祖結束後,親友還會就近飲宴,並將之稱為“野餐”。

8.海南

清明節,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習俗

在海南,許多靠海而居的漁民,會在清明節到來時,在船頭燃放鞭炮,祈求先人保護風調雨順,後輩平安。另海南當地的人們在掃墓時,以豬、鵝、魚、糕果點心來作為祭祖供品,一些地方,同姓的居民還會一起去抓豬拉羊來祭祖,並祈求後代子孫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