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張擇端(北宋)-清明上河圖(局部)

這幅長卷風俗畫以現實主義手法和全景式構圖,生動細緻地展現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春日的市井民俗風情。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密,構圖起伏有序,其筆墨技巧兼工帶寫,活潑簡練,人物生動傳神,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清明上河圖(清院本)

此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的特殊風俗,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緻,是院畫中極精之作。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仇英-清明上河圖

該畫結構大體按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景物順序佈局,採用青綠重彩工筆,描繪了明朝中期蘇州繁榮熱鬧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天平山、運河、古城牆,當時蘇州地區標誌性建築皆清晰可辨,整個畫卷充滿山清水綠之明媚。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展子虔-遊春圖

該圖以全景方式描繪了廣闊的山水場景,圖中除描繪了山水樹石外,還描繪了白雲出岫,雜以樓閣、院落、橋樑、舟揖,並點綴著踏春賞玩的人物車馬,展示出一幅杏桃綻開、綠草如菌、水波粼粼、春風盪漾的春日融融之景象。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畫的主題是"遊春",但整個畫面背景即沒有青草綠木、歸燕鮮花,也沒有春水微波,就在那悠閒歡愉的神情與駿馬輕舉緩行的英姿中,觀者感受到了風和日麗的春天氣息。畫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樂觀的盛唐風貌。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趙喦-八達遊春圖

畫中八位騎馬的達官貴人,身著紅、紫、綠三色衣物,比較符合唐代及以下的衣冠形制,而梁代仍依循唐制。畫中八人,中間一綠衣人高舉鞠杖,正欲抽打運行於空中的馬球。其餘七人分別圍繞在這個舉杖騎士的周圍。此畫工緻細膩,設色富麗,為宮廷精緻華麗風格的鉅作。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趙雍-馬戲圖卷

馬匹相互交錯跑動,速度快如疾風。眾人在奔馳的馬上玩起雜耍,或鞍裡藏身、或剪腿迴環,更有一名男子單腿平衡立於馬背上,雙臂張開,動作從容而穩健。全卷線條柔和暢快,細微之處仍見精神,人馬動態被描繪得飛動自然,充滿節奏感。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夏叔文-柳汀聚禽圖

一水兩岸,柳樹柔枝萬條。喜鵲、山雉、綬帶、翠鳥等群聚沙汀之上,一灣秀水輕柔漾起微波,一派春風楊柳的景象躍然紙上。此圖描繪柳汀飛禽,柳樹畫法古逸,柳枝用筆勁挺,各禽成雙相互顧盼,或飛翔,或覓食,或遊於湖面,神態各異,生動多姿。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此圖取材於王羲之《蘭亭集序》,描繪的是王羲之、謝安等人在蘭亭舉行修禊儀式後, "流觴曲水"的風雅盛事。古人每到三月上巳節這天就要舉行祓祭,又稱"禊",魏晉後改為每年的三月三日,且逐漸演變成一種宴飲、遊玩、踏青活動。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仇英

"捉柳花"在唐宋詩人的詩句中,常被用來借喻閒散輕快的心情,如白居易的《別柳枝》:"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此圖既寫出了文士觀看捉柳花的閒逸心緒,又生動的表現了兒童嬉戲的活潑情緒,充滿著濃厚的田園詩意。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陳枚-月曼清遊圖之楊柳蕩千

從明代開始,人們在清明之際的風俗活動,除了掃墓、踏青之外,體育娛樂活動更佳盛行,各類體育項目日益增多,連宮廷嬪妃們也在楊柳春風中盪鞦韆玩樂。"東風二月拂人和,高架鞦韆紅袖多。五色衣裳耀明錦,彩雲相映掠空過。"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陳枚-月曼清遊圖之閒亭對弈

春和景明,桃花盛放,兩三嬪妃廳下襬棋,觀者不言。正謂"院門靜掩落花輕,長晝閒消借一枰。春晚不愁纖手冷,疏簾腷膊子聲清。黑白分奩女伴俱,綠窗破卻繡工夫。手談未了移階日,花竹春庭弄影疏。"

清明節,學著古人享受春天

戴進-春耕圖軸

每年到清明時節,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戴進此圖形則春耕,實為寄寓淡淡哀愁與希望。其心志高遠,胸懷寬壑,借春耕這一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對社稷繁榮安定的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