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孩子在早期教育階段,一部分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涉足一個新的領域,新的環境,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狀態。幼兒園也是一個初期的小社會,存在不同的世間百態。然而,部分家長卻不知道,幼兒園裡也是存在

“潛規則”的。趕快了解一下,別讓你的孩子遭罪。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1、不懂禮貌、沒教養的孩子容易被冷落

當寶寶來到一個新的環境中成長,免不了要和很多同齡的孩子還有老師去相處,有些孩子不懂得謙遜,不懂得禮貌待人,基本沒有家教,很容易被冷落與忽視。因為這些“負能量”,不僅影響了老師們對自己的判斷,更影響了其他寶寶們。所以,老師們在工作過程中會更喜歡那些懂禮貌,有教養的孩子。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那麼這就需要家長在寶寶去幼兒園之前,逐步引導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鍛鍊孩子的行為能力比如:多和其他的小夥伴兒接觸,培養寶寶謙讓對人,見到長輩主動打招呼等等。再或者,講述一些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來提高孩子們的自身素質。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2、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容易被嫌棄

除了懂禮貌有家教之外,生活不能自理的寶寶們也容易被嫌棄,孩子是家長的“小心肝,平時的溺愛致使,“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不能自理的不良習慣根深蒂固。而一名老師會面對不同的若干孩子,精力有限,工作內同繁多,可能不會照顧周全。由此,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會常常被老師嫌棄。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而部分家長卻認為,幼兒園的老師們就應該是負責孩子的起居,和“保姆”沒什麼兩樣。

聞風孩子受到一點委屈,便風馳電掣衝向幼兒園,一副要和老師拼命的架勢。這不僅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也給幼兒園及老師帶去壓力,擾亂了應有的教育秩序。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所以,孩子的家長在平時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獨立性,和思維模式。更可以在一個新處的環境中輕鬆面對,快樂成長。比如,鍛鍊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包括穿衣,吃飯,洗漱等等。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3、情商低的孩子不討老師喜歡

另外,部分孩子情商的高低也直接影響到老師對自己的喜愛程度。有的孩子一進幼兒園,就圍著老師轉。愛說、愛笑、愛表現的他們,在老師面前顯得格外主動。這樣孩子有誰不喜歡呢?相反,部分孩子卻不予溝通,夾雜情緒。比如,飯菜不合胃口,不吃不喝。老師相勸卻被孩子拳打腳踢,惡語相向。所有在家養成的壞習慣,一目瞭然。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孩子的內心活躍指數是在不斷攀升的,大腦裡的神經元素不斷增長擴張,孩子心理對目標的反彈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顯現出來的狀態也各有不同。而這種狀態就是EQ值(情商)的高低決定。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寶寶思維上的活躍與轉變,可以有效地提升他們的情商。我們可以和寶寶角色進行互換,讓孩子試著處理判斷一些事情,並加以誘導。或者,讓孩子們多與外界接觸,培養孩子的自主溝通能力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等。讓他們真正做到“處事不驚,沉著冷靜”會思考的寶寶。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4、家長事多,孩子不受歡迎

除了這些,老師最注重與家長的溝通與協作。所以,“家長事不多”,老師才喜歡上你的孩子!寶寶畢竟年齡相對較小,過分疼愛寶寶的心思致使有的家長失去對老師的信任,並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加以指責。長此以往下去,紐帶斷裂,直接“波及”到自己的孩子以及他們在幼兒園的生活狀態。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所以,家長多與老師溝通,經常詢問孩子情況並相互交換意見。除此以外,更要信任老師。對幼兒園的突發事情要學會“傾聽、思考、理智、有耐心”的去處理。降低老師壓力的同時,能夠客觀地去處理發生在寶寶身上的任何事情。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孩子是每一位家長心裡的寶,對於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在幼兒園裡遇到的各種“小情況”,都會十分緊張。而最為擔心的還是老師對寶寶的態度。只要我們瞭解幼兒園裡的“潛規則”,就能輕鬆應對,不讓寶寶遭罪。

幼兒園裡的4條“潛規則”,老師不說但父母要知道,別讓孩子受罪

建議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先培養孩子情商以及基本的行為習慣,這樣孩子在幼兒園才能更受老師的喜歡,而對於兒童情商的培養小愛推薦《寶寶情商培養繪本》,行為習慣培養小愛推薦《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繪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