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白酒的“免疫”和“再生”邏輯丨獨家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正改寫著中國經濟的“方向”和“路徑”。


據清華北大的一份聯合調查數據顯示,在995家標本企業中,29.58%的企業估計疫情導致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28.47%的企業預計營業收入下降20%-50%;34%的企業現金流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


白酒業,自然也不例外受到影響的行業之一。


從白酒消費整個環境看,一年一度的“春節”是白酒消費量最大的黃金消費季節。受中國傳統節日消費影響,白酒作為“禮品”和“飲品”二重消費屬性的產品,是消費者家庭團聚、走親訪友和朋友聚會的首選產品,消費頻次多、消費總量大。


然而,從2020年“新冠疫情”對白酒消費的時間結構性看,影響集中在“消費端”,不完全在“購買端”。消費者對已經購買了的白酒,受“新冠疫情”不能外出聚餐、不能外出走親訪友等因素影響,被實際消費端留存下來,出現了從渠道到消費端的“庫存轉移”,直接影響了白酒的終端消費能力。


1

貴州白酒:從2003年到2020年數字曲線背後的 “免疫力”


白酒,既是貴州傳統經濟支柱性產業之一,也是中國白酒產業重點產區之一。貴州白酒的市場經營指數,不僅影響著貴州傳統工業企業經營指數,也影響著中國白酒產業經營指數。


2003年,是貴州白酒業,主要是貴州茅臺酒,跨入增長的關鍵年。由此,開啟了貴州白酒,尤其是醬香白酒的高速增長。但是,2013年,受“治理三公消費”和白酒業“塑化劑風波”影響,白酒業走到“十字路口”,連續十年增長態勢受阻,高檔白酒消費下滑,亟待白酒產業結構性調整和消費市場戰略性轉型升級。貴州白酒,尤其是以“貴州茅臺酒”為典型代表的高端酒和成長期的醬香白酒,價格的敏感度成為白酒業的“風向”和“靶子”,媒體的質疑聲四起,壓力上行;2020年,與白酒消費旺季重疊的一場“新冠狀肺炎疫情”的突然到來,白酒業再次遇到消費市場對發展趨勢、經營模式和經濟指數的“拷問”。


據有關數據顯示,2003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331.35萬噸,同比增長2.04%。其中,貴州白酒產量為15.04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45.32億元,同比增長11.79%。其中,貴州白酒實現銷售收入33.13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34.97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貴州18.21億元。2003年,白酒行業前20名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85.34億元,佔全行業的52.33%;實現利稅90.65億元,佔全行業的67.15%;其中利潤佔全行業利潤總額的93.99%,稅金佔全行業稅金總額的54.92%。事實上,從2000開始,白酒業的集中度開始增強,品牌化集中趨勢開始顯現。


2003年,白酒業銷售收入和利稅總額,保持著理性的高增長態勢。說明白酒業受“非典”影響是短期的。從整個2003年白酒業發展曲線看,第三、四季度的消費旺季,為白酒業全年實現“三增長”(即產量、銷售收入和利稅總額)貢獻比很大。但,“非典”對白酒業2004年的影響適度放大。規模以上白酒產量從331萬噸縮減約312萬噸。實現銷售約613億元,同比增長12.48%。從2006年開始,到2016年被認為是白酒業的“黃金十年”,2007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2016年達到頂峰狀態,銷售收入達到6126億元人民幣。2013年,受“治理三公消費”和“塑化劑風波”,白酒業進入階段性結構調整年。中、高端白酒消費群體和消費渠道重構,從過去依賴“公款消費”支持的公務消費人群和消費渠道,逐漸轉向以個人消費和商務消費;2013年到2015年短暫結構調整後,2016年中、高白酒消費呈現穩健增漲趨勢,以“貴州茅臺酒”、“五糧液”、“洋河藍色經典”等為典型代表的中高端白酒進入量價齊升的發展階段。這一年,白酒業迎來了歷史上最興盛時期,實現年銷售收入達到6126億元。


附表一:2003年-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業產量和銷售收入統計數據


貴州白酒的“免疫”和“再生”邏輯丨獨家

備註:根據2003年-2019年相關公開數據整理


貴州白酒,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以來,儘管貴州名酒曾一度低沉,包括“貴州茅臺酒”、“董酒”、“習酒”、“貴州醇”、“湄窖”、“珍酒”、“金沙窖酒”等。但,隨著“改制”、“創新”等系列戰略的逐漸實施,貴州名酒系逐漸開始煥發新姿,尤其是以“貴州茅臺酒”為核心的貴州名酒群和貴州醬香白酒群,率先脫離機制的約束,大膽突破,大力推進產品、品牌、市場、營銷和文化上的創新,“貴州茅臺”、“習酒”沉下市場去做營銷、去做消費、去做文化,重新點燃消費市場對貴州白酒品質的信心。


2

2003-2012,貴州白酒“黃金十年”


2003年,規模以上貴州白酒產量為15.04萬噸,佔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總產量的4.54%;銷售收入33.13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銷售收入的6.08%;實現利稅總額18.21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白酒業企業總利稅總額的13.49%。


2012年,規模以上貴州白酒產量為26.80萬噸,佔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總產量的2.33%;銷售收入376.78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銷售收入的8.44%;實現利潤總額202.75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白酒業企業總利稅總額的24.77%。


2003年,是貴州茅臺酒的“關鍵年”。這一年,貴州茅臺酒實現“萬噸夢想”,銷售收入24.2億元,佔規模以上貴州白酒企業銷售收入的73.05%,實現了國家領導人當年提出要搞萬噸茅臺的夙願。


2008年,是貴州茅臺酒的“標誌年”。這一年,貴州茅臺酒實現“100億夢想”,銷售收入突破100元,成功將茅臺集團帶入中國白酒100陣營。


2012年,貴州茅臺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52.45億元。其中,上市公司“貴州茅臺”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264.55億元,同比增長44%;實現淨利潤133.08億元,同比增長52%。


這一組數據對比發現,以貴州茅臺酒為“領袖級企業”的貴州白酒,在白酒業“黃金十年”呈現出跨域式增長極,可以歸結為:


第一、受中高白酒消費增長趨勢驅動,“貴州茅臺酒”對貴州白酒貢獻率增強,中、高端白酒消費比例提升幅度較大。


貴州白酒,佔規模以上全國白酒利潤比從2003年的13.49%,提升到2012年24.77%,與貴州茅臺酒佔整個貴州白酒利潤比有著極大的聯繫。2012年,貴州茅臺佔貴州白酒利潤總額的比例為65.64%。


第二、受“貴州茅臺酒”在中、高端白酒消費市場的拉昇,醬香白酒消費口感適應性被消費群體接受度日益增強,貴州醬香白酒產區概念逐漸形成。


3

2013-2019,貴州白酒的“彎道超車”


2012年12月份,隨著關於限制“三公”消費措施的接連出臺,以中、高端白酒為主的白酒業再次迎來“轉型考驗週期”。以公務消費為主的中、高端白酒,在公務消費、集團消費渠道受阻,中、高端白酒銷售受限。


屋漏偏逢連夜雨,與限制“三公”消費措施幾乎同時出現的白酒“塑化劑風波”,給本已處於困難週期的白酒業雪上加霜,從消費認知到市場營銷全方面給白酒業帶來壓力。白酒業“黃金十年”夾雜著的一些慣性弊端,諸如:“產能過剩”、“渠道庫存壓力過大”、“非理性漲價”等,也隨著白酒業“塑化劑風波”和限制“三公”消費一同被髮酵和演繹,成為2013年以來白酒業的最大“痛點”。


據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白酒行業實現利潤804.87億元,同比下降1.9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0.44%。以產酒大省四川為例,利潤的跌幅更為明顯。2013年,四川全省規模以上白酒企業309戶,實現利稅417.47億元,同比下降11.49%。其中,利潤總額246.7億元,同比下降16.12%。


2013年-2015年,白酒業三年“轉型調整期”。茅臺、五糧液、酒鬼酒、洋河大麴、水井坊、劍南春等上市公司,都加大了市場營銷轉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向中、低端產品延伸,積極發掘和提高在大眾消費市場的佔有率;加大在電商渠道、集團個性化定製消費等領域的營銷創新力度;積極轉型渠道策略,加大對商務消費和個人消費群體的培育和引導-----等等,成了這一時期白酒業戰略調整和戰術轉型的重點。


貴州白酒,以“貴州茅臺酒”為重,2013年比任何白酒企業承受的壓力都大。隨著中、高檔消費受挫,曾一度漲到2200元一瓶的貴州茅臺酒,經銷商不斷壓低價格向終端消費拋貨,價格跌落至800元左右;同時,像“習酒”、“董酒”、“珍酒”、“金沙窖酒”、“貴州醇”等貴州名酒群和以醬香白酒產區為重點的仁懷白酒業,當時正處於快速發展或轉型發展期或醬香產區集約化發展萌芽期,面對突如其來的產業轉型和消費市場調整的“風險口”,面臨的競爭壓力很大。


但是,隨著貴州白酒業,尤其是以“貴州茅臺酒”為核心的貴州醬香白酒業,審時度勢,及時轉型,以品質、文化、品牌和傳統工藝為抓手,加大消費結構性調整和市場營銷轉型升級,市場保持穩健增長趨勢,白酒銷售收入和利潤增加值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2013年,貴州白酒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年產白酒30.5萬噸,較2012年同期增長13.6%。2016年達到歷史最好水平。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年產白酒49萬噸,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4%;2013年,貴州白酒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45.05億元,實現利潤240.78億元。其中,2013年貴州茅臺集團實現銷售收入402億元,同比增長13.77%;實現利潤總額222億元,同比增長12.75%;上交稅金140億元,同比增長21.59%;2016年,貴州白酒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52.5億元,實現利潤287.74億元。


2017年,白酒業結構調整效應顯現,中、高檔白酒產銷比例進一步增加,白酒業利潤率增長百分比顯著。


據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為1198.15萬噸,其中貴州產量為45.20萬噸升,貴州省白酒產量佔比為3.77%;2018年,貴州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為30.09萬噸,較2017年同期下降31.7%。2010年以來,貴州白酒產量佔全國白酒總產量在2.3%-4%之間。


從銷售收入和利潤率上看,貴州白酒的增長速度明顯,在全國白酒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佔比顯著提高。


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654.42億元。其中,貴州白酒業銷售收入為828.60億元,佔同期全國白酒業銷售收入的14.65%;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28.48億元。其中,貴州白酒業利潤總額為420.30億元,佔全國白酒產業利潤總額的40.87%。貴州白酒以全國白酒業3.77%的產量,實現了全國白酒業14.65%的銷售收入和40.87%的利潤總額;2018年,貴州白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898億元和520.03億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了26.4%和30.9%,佔全國白酒業的比重,分別高達16.7%和41.6%。


貴州白酒,盈利能力和整體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白酒業的銷售利潤率為18.19%;同期貴州省白酒業的銷售利潤率高達50.66%。這得益於兩個方面的競爭要素驅動:


第一、貴州茅臺酒在整個高端白酒消費市場的佔比高,盈利能力強。據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貴州茅臺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003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淨利潤450億元,同比增長14%,利潤貢獻率為44.87%;工業總產值930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稅收430億元,同比增長13%。


第二、貴州白酒結構性調整效果顯著,中高檔白酒比例提高明顯。以貴州茅臺酒為核心的貴州醬香白酒,包括習酒、金沙窖酒、珍酒等貴州醬香名酒群,在中、高檔白酒消費市場的競爭力逐漸增強,市場消費佔有率增加明顯;同時,以貴州茅臺、董酒、習酒等為核心群的貴州名酒家族和以國臺、釣魚臺酒等為核心群的仁懷新銳醬香白酒,自2012年以來逐漸加大對中、高端消費市場的培育和滲透,效果明顯,銷售收入增加值和工業產值貢獻率逐漸增強。


表二:貴州白酒行業與貴州茅臺集團(2013-2019年)銷售收入和利潤比較表


貴州白酒的“免疫”和“再生”邏輯丨獨家


表三:貴州茅臺(2013年-2019年上市公司)銷售收入和利潤額比較表。


貴州白酒的“免疫”和“再生”邏輯丨獨家

備註:根據相關公開數據整理。


4

貴州白酒:“免疫”與“再生”新邏輯


數字,是最好的邏輯。


從2003年“非典”,到2013年“塑化劑風波”和“限制三公消費”影響,白酒都曾遭遇經營和生存考驗。


貴州白酒,與整個白酒業一樣,不僅度過了“難關”,還獲得了“新生”。究其原因,這與貴州白酒業的“免疫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免疫系統”健康與否和再生能力強大與否,不僅關乎於貴州白酒業在“困境”獲得彎道超車,更關乎於在未來白酒市場競爭中保持常青。


第一、敬畏傳統和文明,以品質為基本。


品質,是基本,是貴州白酒的“基本免疫力”。


我曾以《貴州白酒,貴在貴》為題寫過一篇文章,貴州白酒在上世紀九十時代中期,遭遇“滑鐵盧”,貴州名酒一蹶不振。鋪天蓋地的“罵聲”,直指貴州白酒“不善營銷”。的確如此,貴州白酒當時的“不善營銷”。但是,貴州白酒在丟掉市場份額和競爭力的同時,也留下了沒因為盲目營銷而透支貴州白酒的品質。消費者對貴州白酒品質的認可,本身就是一種“貴”。


事實如此,經過這些年不斷轉型、升級和創新,貴州白酒的品質,以“硬核”被白酒消費市場重新接受,尤其是在茅臺酒的堅持和引領下,把一個消費總量佔有率不足8%左右的醬香白酒,帶到了白酒業一個“新引擎”高度,這無疑是貴州醬香白酒的品質基本所在。


貴州茅臺集團前董事長李保芳,在2019年貴州白酒發展圓桌會議上提出:“貴州白酒產業發展,關鍵在於堅守品質,白酒企業需要紮紮實實地針對需求端的變化,優化供給側,從產品質量、消費體驗、品牌傳播上下工夫,全方位創新,多角度探索,以適應數字化、全球化、多元化帶來的鉅變。”


金東資本董事長、貴州珍酒董事長吳向東,曾這樣說到:酒,既是理性,優勢感性的產品。品質永遠是制勝法寶。縱觀酒業發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過過一哄而上發展白酒業的現象,結果卻是很多酒廠關門倒閉。如今貴州面臨如此好的發展機會,一定要冷靜思考適合本地的發展路徑。貴州白酒要做強,品質是關鍵。貴州擁有得天獨厚的酒業生產環境,貴州酒業發展需走高端、高品質之路。貴州政府和職能部門應該抓品質的保障要大於抓產能的擴建。要花大力氣監督每一個酒廠生產,保證品質,千萬不要砸了貴州好酒產區這個招牌。對質量好的企業要加以保護,對質量不好的企業要懲罰甚至淘汰出局。對貴州獨立白酒產區,建立白酒整體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原料基地保護、釀造基地保護和釀酒人才保護等的。


當趨優消費,愈來愈成為白酒消費的關鍵趨勢時,消費者更加註重品質。對品質的界定,不完全是質量標準、產品等級和消費價值的概念,也包括一個行業或一個企業對理念、品性、認知的實質。


“不讓質量不合格的酒,堅決不準出廠”,這是企業質量檢驗和標準的問題;“不釀造違背良心的酒”,這則是一個企業或者一個行業的理念和品性的認知實質。


如果說,技術、原料、工藝、流程、管理、制度、檢驗等,是決定一瓶酒品質的基本保證的話,那對產區地理、環境、傳統、文明的敬畏,以及設計、消費者體驗價值,則是一瓶酒的品性和消費認知。


2007年以來,貴州省先後制定並實施了《關於促進貴州白酒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促進貴州茅臺酒廠集團公司又好又快發展的指導意見》、《茅臺酒原產地及赤水河上游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方案》、《清水江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關於印發貴州白酒品牌基地建設方案的通知》等促進白酒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指導意見,從理念塑造、制度規範到措施保障,在確立和制定貴州白酒產業發展方向、目標和計劃實施的同時,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貴州白酒品質保護的體系和品性認知的實質。


第二、講好貴州酒故事,以品牌為根本。


品牌,是最好的“護城河”,是一個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貴州白酒,從一條河流的故事說起,到一瓶茅臺酒怒擲酒振國威的傳說,再到被譽為“國家機密”的貴州老八大名酒——貴州董酒,一條河、一杯酒、一個故事,這被貴州白酒業說得是相當的嫻熟。不僅如此,因為一杯茅臺酒的故事,更是讓白酒業之外的消費者更是津津樂道。不講點茅臺酒和茅臺酒所在地茅臺鎮的故事,大抵算是酒桌之上無精彩所致。


我以為,說好貴州白酒的故事,這才是貴州白酒業品牌“免疫力”的根本所在。


全球著名品牌和營銷戰略大師傑克-特勞特曾這樣說到:“做好營銷,就是講好品牌故事。廣告就是向顧客以及潛在顧客講述品牌故事。它是與公關和促銷並列的工具。”


回顧自2003年以來的貴州白酒業,始終在不停地說四個故事,第一、貴州茅臺酒的故事;第二、貴州醬香白酒的故事;第三、一條赤水河的故事;第四、貴州白酒的故事。這不僅讓白酒業對這些關乎於貴州酒的故事,有好奇心,從聽到論,從認同到質疑,從接受到傳播,貴州白酒多了無數與自媒體與身俱來的自傳播者。


有人說:白酒業最能講故事的品牌,就是貴州茅臺酒。


茅臺講歷史故事,把一條赤水河滋養一杯茅臺酒、一杯習酒、一杯貴州醬香白酒的傳奇故事,深埋到對醬香白酒一片痴心的消費者內心世界,賦予了感染力、影響力和傳播力。


茅臺講紅色故事,講好了茅臺酒的“國字號”價值。從1935年,中央紅軍在貴州茅臺鎮以茅臺酒療傷的故事,到1949年“開國國宴酒”,再到後來的“國酒茅臺”,奠定了貴州茅臺酒的國酒地位和文化品位。儘管2019年,貴州茅臺酒主動放棄“國酒茅臺”這一定位,但“國酒茅臺”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認知,不可磨滅,依然被消費者堪稱是白酒業王者地位的文化符號意義所在。


茅臺酒講健康酒的故事,講好了茅臺酒的剛需價值和消費屬性。從貴州醫科大學陳明亮教授的研究成果,到廣州某軍隊高級將領喝茅臺酒,再到中國醬香白酒大師、貴州茅臺酒里程碑式靈魂人物,原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季克良先生談茅臺酒健康,從消費者的心智中,找到並植入了貴州茅臺酒被消費者忠愛的理由。


茅臺酒講產地、氣候、微生物和工藝的故事,講好了茅臺酒的稀缺價值和投資屬性。一年一個生產週期,兩次投料、七次取酒,八次發酵、九次蒸煮,端午踩曲,重陽下沙,再經上甑、攤晾、高溫發酵、高溫餾酒、貯存,勾兌等,極其複雜和嚴苛的茅臺酒釀造工藝,被茅臺酒不遺餘力地反覆講,消費者認知了茅臺酒的複雜工藝和對時間的依賴,認同了茅臺酒的稀缺性和稀缺價值;“離開茅臺鎮就釀造不出真正的茅臺酒”,茅臺酒講述與產區、地理、環境、氣候和微生物之間的依存和融合,這是一門與中國釀造有關的藝術,道法自然、尊崇傳統、體現天、地、人和諧共生。


茅臺酒講文化的故事,講好了茅臺酒的非物質消費價值,即酒是情感的、文化的。這在2019年“文化茅臺戰略”中,有明顯的體現:茅臺,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物質的茅臺,是茅臺文化;精神的茅臺,是文化茅臺-------凡此這些,用故事拉近了消費者與茅臺品牌的距離,才有了“茅粉”的激情豪邁和鍾愛有加。


貴州茅臺酒廠集團原董事長李保芳曾這樣說到:每一個產品背後,都有著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發掘、如何去傳播,茅臺就是要講好品牌故事,努力將品牌的背書,融入國家智慧、民族力量,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好聲音。


第三、守好貴州醬香白酒地理關鍵資源競爭力,以產區為標本。


白酒業,都說“醬香熱”。可是,說“醬香熱”,不能不說“貴州醬香白酒熱”。這既是貴州茅臺酒的“熱表現”, 也是貴州白酒的“熱”焦點。


也或許是業界認為的與“產區”有關。我以為,貴州醬香白酒的關鍵競爭力,集中表現為關鍵資源競爭力。首先在產區,包括地理、環境、氣候和微生物等因素;其次是與產區文明延續有關的,頑固的手工精神和傳統的釀造工藝。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醬香白酒酒的產能,只佔整個白酒業產能的不足8%,產能有限、產地和資源稀缺,優勢產區集中在以貴州省所在地赤水河流域。貴州醬香白酒產區,佔整個醬香白酒行業總產能近70%左右,以“郎酒”為核心的四川醬香白酒產區佔整個醬香白酒總產能約20%左右,醬香白酒產區和產業集中度高。同時,醬酒白酒銷售收入佔整個白酒業銷售收入約24%左右,利潤總額佔全國白酒業利潤總額約為40%以上。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醬香白酒企業銷售收入約1400億元,較2018年增長約20%以上。


白酒,是一個地理和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產業之一,地理環境的優劣和自然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白酒的品質。


產區,對白酒業而言,它的源頭在“傳統”與“文明”;本質是“地理”與“環境”;依賴於“農業”與“農耕文明”,核心在“工業”與“工業精神”。不難理解,從有甲骨文符號記載那天起,白酒就是伴隨農業而有的作坊式產物,從骨子裡深藏著農耕文明的基因。因此,談白酒產區概念,需要景仰傳統、地理和農耕文明,需要敬畏工業精神。這種工業精神,就是重估傳統釀造。


從產區競爭力角度看,貴州白酒需要建立兩個“大產區”和兩個“小產區”,即“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核心產區”和“貴州白酒產區”;以及“仁懷醬香白酒產區”和“茅臺產區”。在“貴州白酒”產區塑造和提升戰略上,完全可以根據貴州白酒釀酒地理環境、釀酒工藝文明等差異化,建立起基於地理、文明、工藝特點的差異化產區。


顯然,白酒業的“貴州產區”具備了與眾不同的釀酒地理和文明,獨一無二的釀酒工藝,在市場競爭過程中,這種“產區效應”對於促進消費市場的認知和品牌信仰,將會起到關鍵資源作用。


從這種意義上看,“產區”對貴州白酒業來說,不能停留在靜態的區位優勢的認識上,而需要建立起動態的關鍵資源競爭體系,創新營銷思想,融合產業鏈的觀點,重新認識白酒產區,將“文化傳統”、“工業精神”、“農業溯源”與“釀酒地理”這四個維度有機聯繫起來,切實把“資源優勢”、“地理優勢”、“文化優勢”等轉變為“競爭優勢”,這對地理依賴很明顯的貴州白酒和貴州醬香白酒而言,是極其重要的營銷觀念。


以“貴州茅臺鎮”構建“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核心產區”,不僅僅是貴州茅臺的戰略取捨,更是“仁懷白酒”的戰略謀劃;以“貴州白酒”建立區域品牌區隔,從地理認證體系、產品溯源體系、文化保護體系以及老字號遺產發掘保護體系等各個方位,塑造黔酒整體品牌形象和競爭力。尤其是貴州茅臺,產區競爭力優勢明顯,差異化突出。塑造和提升“茅臺產區”競爭力,不僅僅是文化的需要,更是品牌區隔的需要。這需要系統的營銷戰略體系,既有文化和地理上的差異化優勢,又有消費和市場上的區隔競爭力。


貴州醬香酒未來發展趨勢,我提5點。第一、醬香白酒總消費量不足白酒消費總量的8%,依舊為“小眾”白酒,其市場增長空間很大。“小眾類”的“高增長”趨勢,依舊是醬香白酒未來5年內在白酒消費市場的常態化,“小眾產品”搶佔“大眾消費”是醬香白酒的增長態勢。第二、茅臺酒和貴州醬香白酒的稀缺性和健康屬性,是醬香白酒不斷吸引消費和刺激新消費群體的核心資源優勢。第三、醬香白酒的高利潤實現率和低消費市場佔有率,是刺激醬香白酒市場活力的源泉。未來幾年,濃香型白酒和其他酒類經銷商、終端商不斷湧入醬香白酒領域,尋求市場轉型和增長的趨勢明顯。第四、受茅臺酒、習酒等醬香白酒“領導群”品牌的資源稀缺性愈來愈強,茅臺醬香系列酒和次高端醬香白酒的增長空間釋放力度大,高品質、高價值、高顏值的“新醬香白酒”,在400-800元消費價格段的“襲擊機會”大。第五、受貴州省對貴州茅臺酒和貴州醬香白酒產業政策支持力度愈加增強,以及醬香白酒消費市場對貴州醬香白酒的認真度和接受度愈加增強的因素影響,貴州醬香白酒的產區競爭力將會是未來五年醬香白酒市場競爭的關鍵資源優勢。


與本文作者聯繫交流請掃下方二維碼

貴州白酒的“免疫”和“再生”邏輯丨獨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