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是一類病毒的總稱且其歷史比有記錄的人類歷史還久遠


冠狀病毒是一類病毒的總稱且其歷史比有記錄的人類歷史還久遠

正冠狀病毒亞科(學名:Orthocoronavirinae), 冠狀病毒可感染哺乳動物、鳥類,引起牛和豬的消化道疾病或雞的上呼吸道疾病。自然界常見,已知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共有七種,會引起人類的呼吸道感染,可引發普通感冒,乃至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等較嚴重疾病。

冠狀病毒亞科屬於網巢病毒目冠狀病毒亞目(Cornidovirineae)冠狀病毒科,又分為α、β、γ、δ等四個屬。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大小在26,000至32,000個鹼基對之間,是基因組規模最大的一類RNA病毒。冠狀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球狀或橢圓形,上有規則排列的囊狀膠原纖維突,形似皇冠狀,因此得名。該病毒囊膜由雙層脂質組成,穿插膜蛋白和纖突蛋白,某些還會有血凝素。病毒內部為RNA和衣殼蛋白組成的核蛋白核心,呈螺旋式結構。

歷史

冠狀病毒最早發現於1960年。最早為在禽類中發現的禽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後在患普通感冒的人類鼻腔中檢測出兩例,分別命名為人類冠狀病毒229E與人類冠狀病毒OC43。

冠狀病毒的成員還包括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又稱非典型肺炎或SARS。 2004年的人類冠狀病毒NL63。2005年的人類冠狀病毒HKU1。 2012年發現的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2019年發現的2019新冠病毒。上述病毒大多會引起嚴重的呼吸道感染。

傳播途徑

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後,病毒會脫掉外殼將核糖核酸(RNA)基因組釋放到細胞質中。冠狀病毒的RNA基因組有5'甲基化的端帽和3'多聚腺苷酸化的尾。 這使它可以附著在人類的核糖體上進行轉移。

  • 甲型冠狀病毒屬(Alphacoronavirus;Alpha-CoV)。 模式種:甲型冠狀病毒一型(Alphacoronavirus 1、Alpha-CoV-1)
  • 種:羊駝冠狀病毒(Alpaca-CoV)、甲型冠狀病毒一型(犬冠狀病毒、貓冠狀病毒)、人類冠狀病毒229E(HCoV-229E)、人類冠狀病毒(HCoV-NL63)、長翼蝠冠狀病毒1(英語:Miniopterus Bat coronavirus 1) (Bat-CoV MOP1)、長翼蝠冠狀病毒HKU8 (Bat-CoV HKU8)、豚豕流行性腹瀉病毒 (PEDV)、菊頭蝠冠狀病毒HKU2 (Bat-CoV HKU2)、高頭蝠冠狀病毒512 (Bat-CoV 512)。
  • 乙型冠狀病毒屬 (Beta-CoV)。 模式種:鼠類冠狀病毒(M-CoV;小鼠肝炎病毒)
  • 種:乙型冠狀病毒一型 (Beta-CoV-1)、人類冠狀病毒HKU1(HCoV-HKU1)、鼠類冠狀病毒(M-CoV)、伏翼蝠冠狀病毒HKU5(Bat-CoV HKU5)、果蝠冠狀病毒HKU9(HKU9-1)、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病毒 (SARS-CoV)、扁顱蝠冠狀病毒HKU4(英語:Tylonycteris Bat coronavirus HKU4) (Bat-CoV HKU4)、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 (MERS-CoV)、人類冠狀病毒OC43 (HCoV-OC43)、刺蝟冠狀病毒(EriCoV)、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 (SARS-CoV-2)[5]、蝙蝠冠狀病毒RaTG13(Bat-CoV RaTG13)。(Bat-SL-CoV ZC45)。
  • 丙型冠狀病毒屬(Gamma-CoV)。 模式種:禽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
  • 種:鯨豚冠狀病毒(Cetacean coronavirus)、禽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
  • 丁型冠狀病毒屬(Delta-CoV)[7]。模式種:鵯冠狀病毒HKU11(Bulbul-CoV HKU11)
  • 種:鴨冠狀病毒HKU20(Wigeon-CoV HKU20)[8]、鵯冠狀病毒HKU11(Bulbul-CoV HKU11)、豬丁型冠狀病毒 (PorCoV HKU15)、文鳥冠狀病毒HKU13(Munia-CoV HKU13)、鶇鳥冠狀病毒HKU12(Thrush-CoV HKU12)。
冠狀病毒是一類病毒的總稱且其歷史比有記錄的人類歷史還久遠

人類冠狀病毒

目前已有七個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種類。其中,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廣東肺炎)、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中東肺炎)及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新冠肺炎)三種可引起致命的呼吸系統疾病。其餘四種冠狀病毒是人類感冒的常見病原體,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疾病,只限於可能會在少數免疫力差的患者身上出現肺炎等併發症。

人類冠狀病毒229E(英語:Human_coronavirus_229E)(HCoV-229E)

人類冠狀病毒OC43(英語:Human_coronavirus_OC43)(HCoV-OC43)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新聞稿,指出在亞洲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的病原體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也就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超過8,000人被感染,死亡率約為10%。

人類冠狀病毒NL63(英語:Human_coronavirus_NL63)(HCoV-NL63)

人類冠狀病毒HKU1(HCoV-HKU1)

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人類通過與受感染的單峰駝駱直接或間接接觸而受到感染。在中東、非洲和南亞一些國家的單峰駱駝中檢出此病毒。[11]截止2019年12月,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確診2,468例,死亡851例,死亡率約為34.5%。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SARS-CoV-2):2019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武漢報道了一種新的冠狀病毒株,為避免汙名化疫情首發地區,雖與先前命名方式不同,世界衛生組織將其正式命名為2019-nCoV[12]。此病毒屬於β屬,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nm。其基因特徵與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顯區別。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85%以上。體外分離培養時,2019-nCoV 96個小時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內發現,而在VeroE6和Huh-7細胞系中分離培養需約6天。

動物冠狀病毒

1970年代初期,確認冠狀病毒可以在動物間傳播。症狀主要為禽類的傳染性支氣管炎,還有腸胃疾病相關症狀。

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動物疾病

冠狀病毒主要傳染哺乳動物和鳥類的上呼吸道和 腸道。 目前有七個已知的冠狀病毒可以傳染給人類。人類中大部分的感冒是由冠狀病毒引起。冠狀病毒引起感冒主要症狀包括髮燒,喉嚨腫脹,多發於冬季和春季。

冠狀病毒可能導致肺炎,包括病毒性肺炎或細菌性肺炎和支氣管炎。廣受大眾關注的SARS具有獨特的發病機理,因為它會同時導致上層和下呼吸道感染。冠狀病毒的重要性和對經濟的影響是難以評估的,且與人類鼻病毒(另一個種導致普通感冒的病毒)不同,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通常很難在實驗室環境裡培養。

冠狀病毒也會在家畜和寵物中傳播,有時會對農畜業造成重大的打擊。禽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不僅會攻擊禽類的呼吸系統,還會引起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病毒會在禽類體內不同的器官間傳播。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等多種冠狀病毒均可導致幼年豬類腹瀉與死亡。冠狀病毒也可引發貓類動物、貂類動物、犬類動物以及鼠類動物相關疾病。

一種與菊頭蝠冠狀病毒HKU2(Bat-CoV HKU2)有關、源自於蝙蝠的豬急性腹瀉綜合徵冠狀病毒(SADS-CoV;SADS冠狀病毒)可導致豬類腹瀉疫情。

家畜冠狀病毒列表

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 (IBV)導致 禽類傳染性支氣管炎.

豬冠狀病毒(傳染性腸胃炎的冠狀病毒).

家畜冠狀病毒(BCV),導致牛犢嚴重腸炎。

貓科動物冠狀病毒 (FCoV)可導致輕微炎症, 和十分嚴重的貓科動物傳染性腹膜炎 (與FCoV相似的變種病毒)。

兩種狗冠狀病毒 (CCoV)(一種造成腸炎,另一種導致呼吸系統疾病).

火雞冠狀病毒 (TCV) 導致火雞腸炎.

可導致雪貂腸炎的冠狀病毒

死亡率很高的可導致歐洲幼兔腸道疾病和腹瀉的冠狀病毒。

演變

冠狀病毒的源頭最晚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 也有可能是公元前8100年。

非冷血飛行動物,蝙蝠和鳥類似乎是冠狀病毒最佳的宿主(蝙蝠攜帶甲型冠狀病毒屬,乙型冠狀病毒屬;鳥類則攜帶丙型冠狀病毒屬和丁型冠狀病毒屬)。

家畜冠狀病毒和狗呼吸系統冠狀病毒來自於1951年的一個共同祖先。 家畜冠狀病毒和人類冠狀病毒OC43於1899年開始分別獨立演化。18世紀家畜冠狀病毒由馬冠狀病毒中分離出來。人類冠狀病毒OC43也有可能是於1890年從家畜冠狀病毒中分離出來的產物。

人類冠狀病毒OC43的最近共同祖先已經追溯到1950年代。

冠狀病毒是一類病毒的總稱且其歷史比有記錄的人類歷史還久遠

寄存於蝙蝠的冠狀病毒和導致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的SARS病毒於1986開始出現分歧。SARS病毒被指出與蝙蝠有密切聯繫。研究人員表明,冠狀病毒與蝙蝠進行了長期的共同演化,SARS病毒最早由舊世界葉形鼻蝙蝠(leaf-nosed bat)攜帶,隨後傳染給菊頭蝠科蝙蝠,之後傳染給果子狸,最後傳染給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