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就業最難季


又到就業最難季

去年暑假實習完,九月份緩了口氣,十月開始秋招,滿心以為十一月底總該有個定數了,沒想到找了又想,想了又找,直到三月份畢業後才簽下三方。而後工作到現在,差不多半年時間,中間或多或少有些不如意,跟不同去向的同學們有過很多交流。入職後,發現不少人都在抱怨自己的處境和選擇,有些是真的慘,有些更像是圍城。趕在大規模面試前聊一些自己的想法,讓大家能更好的做出職業選擇。

說說各種入職後的反饋,讓大家換個角度思考。

背景:C9土木本碩,周圍同學的去向主要集中於地產、設計院、機關、互聯網。

平常最活躍、也是選擇最多的一類人去了地產,通常來判斷他們確實是比較光鮮亮麗的一個群體,每天電話裡講的都是某某總,作為管培生出去培訓住的都是豪華套房,出門說天說地都圍繞著買房投資。但實際上,肯定也不是這麼完美的。有人入職後遇上老闆被抓,公司到處變賣土地,感覺活不下去了,招聘時允諾的待遇擔心拿不到手。有人進去就是996,往日的籃球、跑步,現在都要好好盤算下時間才能安排上。總的來說,一般大家選擇地產都是衝著較高的薪水、活躍的工作氛圍去的,而當真正進入工作的時候,多數會因為大量的加班和不穩定的市場波動感到焦慮。

第二類是去設計院的。很奇怪,他們的抱怨是最少的,也有可能是太忙了,哈哈哈哈。不過就我瞭解到的,應該是大家在入職之前就有差不多的預期,因為設計院現在給人的印象就是“加班加班加班”。而且,一開始選擇設計院的那些同學們,普遍不及第一類同學活躍,應該說,他們對自己的定位比較準確,正確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職業。

第三類,是去政府機關的,比如通過選調生之類的途徑進入體制內。由於較好的學歷背景,加之當前國家政策導向,近幾年來周圍有不少同學進入體制內工作。一般大家把考公成功焦作“上岸”,說明這類工作性價比是不錯的,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待遇還行,工作量不大,而且穩定。但實際上,通過類似途徑的進入體制的同學們多是懷揣著抱負進來的,而多地的組織部處事保守古板,可能對應屆生的培訓教育和關注不足,加之,很多直接領導不一定會把工作重擔交給一個應屆生,因而,當你選擇這條路時,你要做好被晾著的心理準備,很有可能一個月幹不了一件正事。當然,這樣的現象無論是對機關還是個人,都是一種浪費,需要多方共同督促努力,才能利用好機遇,施展個人抱負。

第四類,是去互聯網的同學們。眾所周知,現在最熱門的行業就是互聯網,縱使996,也比地產有發展,也比設計院有高薪。畢業時,他們也是大家口中的人生贏家,畢竟,周圍的環境都是從“勸退專業”跳到互聯網,而他們成功了。通常來說,他們幸福感是高的,引起不適的主要是兩個點,一是直接領導的傻缺,二是因為小公司而引發的不安全感。今天在票圈看到一句話,叫“兜兜轉轉,大家都會在阿里相遇”,尤其對於一些小公司,流動性大,裁員的風聲隨處可見。還有一點,由於個人是半路出家,起點低,需要補充的知識太多,壓力也是挺大的。有一個本科同學,畢業去做前段,三年後,終於趕上了科班本科的水平,我是敬佩的。

綜上,應屆生選擇職業是一件比較嚴肅的事情,很多因素會影響你的選擇,像性格差異、待遇高低、發展空間、業餘時間、穩定性、個人技能/價值提升等。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性格各異,有些工作看著光鮮亮麗,但放在你身上就是痛苦的,就像大家都知道互聯網熱門,但你吃不了這碗飯也就別老是盯著流口水。當通過自己的性格、價值取向做出篩選後,再考慮待遇、發展、穩定之類的問題,挑選出綜合比較最滿意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