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子原创)《红楼梦》中“东鲁孔梅溪”之“东鲁”

《红楼梦》中“东鲁孔梅溪”之“东鲁”。
整子20203-31


(整子原创)《红楼梦》中“东鲁孔梅溪”之“东鲁”


东鲁孔梅溪,東鲁的意思是指儒号地名。它本身就是指后来山东的大总概念确定,但是这里有个历史概念在里头。是指春秋时期的孔子的出生地在鲁国的曲阜。春秋时期,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占据东面地区,是中国东部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中部是成周洛阳即洛邑,西部是丰镐即西安。因此,鲁国在东面,就叫做東鲁。
鲁国一带的地区在周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东”的概念,那个时候称为“东夷”。“山东”的说法以前是指关东,后来逐渐变成了太行山以东的地区。作为行政称呼的山东,起源金朝,金朝设置山东东路及山东西路,东路治益都,西路治东平。
一般带有儒家特色的,儒学士人文人特征的才叫做東鲁。其他叫東鲁没有什么意义。旨在说明继承孔子儒家思想,或者孔子后人之类意义界定。比如说,山东指東鲁,这只能在模糊的地域概念上进行判定这个名称的携带者所在的地方大致相当的意思,不具有标度性,也不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我们在《红楼梦》中,就可以在“东鲁”这个名称上直接推理出“孔梅溪”就是指孔尚任。这在明末清初的那个时候,这个称呼是唯一的。

(整子原创)《红楼梦》中“东鲁孔梅溪”之“东鲁”


《桃花扇》是他著名的代表作。明末清初拟话本《醉醒石》的作者题名:东鲁古狂生。东鲁的概念也是指带有读书人的地名雅号使用。
孔尚任是在1683年在曲阜被康熙所赏识。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又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
事实上就是康熙利用孔子这个儒学传统来协调江南文人的政治思想,孔尚任同样也是一个被利用的东西。谁知孔尚任到了江南,很快就被江南的文化所震撼。就像后来曹寅被江南文化所同化一样。
因此,居住在北京的康熙本身就是一个落后民族文化的人群,他觉察不到文化在那些性质上是属于先进的,那些性质上是属于落后的。只能根据对于江山的稳定和对江南的文人遏制其反清思想的抬头来判断。所以,孔尚任后来就被康熙抛弃了,曹寅同样也被康熙抛弃。其实在康熙的眼里,曹寅就是没用的东西,要你干嘛!
因此,康熙不得不多次南巡,直接提拔当地名士的威望,他们一挥手,下面那些小喽啰文人马上唯马首是瞻,比任命官员如朱国治,李森先等要便捷地多。这就是康熙提拔尤侗,南巡到秦松龄家的原因。


(整子原创)《红楼梦》中“东鲁孔梅溪”之“东鲁”


康熙的三次教训,就是1,利用孔尚任,结果证明“孔子”这个东西没用。2,利用曹寅,结果证明,作为朝廷耳目的战略也没用。3,任何官员严治江南,结果也没用。而奏销案和科举案则证明社会会越来越不安。因此,康熙改变了策略。一举搞定。
1672年最后一天,吴梅村死后,这可是清朝的一个心腹大患。1673年春天,康熙就开始下令撤藩,因为历史时机已经成熟,走到了这个关头,也不能再拖了。


孔尚任化名孔梅溪整理了吴梅村的《石头记》原稿,题名为《风月宝鉴》,正是康熙撤藩胜利之时。后来在此基础上获得创作灵感,先创作《小忽雷》,做了一下练笔,接着就创作《桃花扇》。《桃花扇》一出来,就震动康熙,命令当地官员马上搜罗一本送进宫去。接着孔尚任就被解职。
那么,上述这一切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東鲁的儒家思想文化对满清政府的统治是有害的。历代文人误读孔子儒家就是经常从误读历史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