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子原创)吴梅村《红楼梦》遗稿的佐证证据

吴梅村《红楼梦》遗稿的佐证证据

(整子原创)吴梅村《红楼梦》遗稿的佐证证据


整子2020-4-3
吴梅村《红楼梦》遗稿,这是比较准确的说法,而对于《石头记》来说,这是《红楼梦》的主体部分,因而《红楼梦》原名最早起源于《石头记》且又名叫《石头记》,基本上我们能够捋定这一方面的书本结构事实。故此说,正确的说法是叫做“《石头记》遗稿”。这能够有力提升“石头”和“石头记”的历史概念性质。关于吴梅村《红楼梦》遗稿的佐证证据有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吴梅村家藏稿》卷五十七《與子暻疏》记载:吾於言動,盡寸不敢有所逾越,具在鄉黨聞見。吾詩文外,尚有《流寇紀略》一部,為無錫、常熟友人借去其半,婁中尚有抄本,須收葺完全,及《氏族》《地理》二志以付三子,此事周玄恭主之。
第二,吴绮《林蕙堂集》有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年)吴伟业去世后,有缅怀诗一首:
  江关萧瑟古今愁,宗衮文章八代优。
  雅志岂须题墓见,余生端为著书留。
  乱山短梦传佳咏,落日高台忆旧游。
  青史飘零华屋冷,羊昙空自哭西州。
第三,吴梅村的长诗《偕穆苑先孙浣心叶子闻允文游石公山盘龙石梁寂光归云诸胜》中记载:


再拜告石公,相逢慰饥渴。既从人间世,忍再洪波没。
志怪作大言,嗜奇私神物。肯学扬马镌,愿受壶公诀。
缩之入怀袖,弄之置盆钵。栽松龙气上,蓄水云根活。
长留文士玩,勿被山君窃。尝闻岣嵝峰,科斗尊往牒。
剥蚀存盘螭,扪索嗟完缺。 此山通巴陵,下有神禹札。
后代文字衰,致起龙蛇孽。我有琅玕管,上洒湘娥血。
濯足临沧浪,浩思吟不辍。未堪追阳冰,犹足夸李渤。
隐从烟霞闭,出供时世阅。刻之藏书岩,千载应不灭。
这首诗是非常关键的一首,它关于“石头”的理念,历史的理念,写为闺阁昭传的说法,“志怪作大言”“我有琅玕管,上洒湘娥血。”“刻之藏书岩,千载应不灭。”都指向《石头记》这本书的缘起。
至于“刻之藏书岩,千载应不灭。”的说法,我们在吴梅村其他说法中也能获得同《红楼梦》相关联的证据。

(整子原创)吴梅村《红楼梦》遗稿的佐证证据


如:《梅村家藏稿》卷四十三《中憲大夫廣東兵備副使王公畹仲墓誌銘》:
大庾嶄巖武溪水,蝮蛇紏蟠瘴母起。
白虹燭天忠臣死,楓林青青魂歸里。
城郭蒿萊故宮毁,高墳巋然君有子。
萬里迎丧葬於此,後千百年視良史。
吴梅村《銀泉山》:銀泉山下行人稀,青楓月落魚燈微。道旁翁仲忽聞語,火入空墳燒寶衣。...總為是非留信史,卻憐恩寵異前王。路人尚說東西李,指點飛花入壞牆。
《红楼梦》第五十回:咏红梅花 得“红”字 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上面四首诗歌的记录可证出自一个人的手笔,思想完全一致。
第四,我之前证明《红楼梦》书中“绮园”的批语落款就是吴绮,且证明吴绮所说的“史公”就是指吴梅村。
《红楼梦》第三回,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甲戌墨侧批:接笋甚便,史公之笔力。】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戚序(蒙府):写凤姐写不尽,却从上下左右写。写秋桐极淫邪,正写凤姐极淫邪;写平儿极义气,正写凤姐极不义气;写使女欺压二姐,正写凤姐欺压二姐;写下人感戴二姐,正写下人不感戴凤姐。史公用意非念死书子之所知。】
第五,《红楼梦》第一回楔子中的记录是直接证据,其实根本用不着说明。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从《石头记》到“仍用《石头记》”的题名更改的历史过程记录,就是整理遗稿的记录。
如果说每一本的书本题名都是不同的书籍,都是题名人原著作品,那么最早的《石头记》是谁的?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都轮不到“曹雪芹”这个人说三道四。
如果说,《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都是假的,唯有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是真的,那么,脂砚斋仍用《石头记》的说法到底是真的呢,还是假的呢?

这二个问题非常明显,指向的《石头记》就是一种遗稿性质。

(整子原创)吴梅村《红楼梦》遗稿的佐证证据


第六,癸酉本的第一回批语:
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癸酉本的第一百零八回 批语: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此处直接明确说《红楼梦》就是吴氏梅村旧作,并临终托诸友保存,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书本前后描述一致。语句逻辑顺利自然。
癸酉本的第一回批语:“流寇”证明同吴梅村的另一本遗稿《流寇纪略》的历史记录是真实的。
“抄录修之”说明前八十回文章是已经有人改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润整。这同《红楼梦》第一回楔子的记录是对应的,说明其真实性。
第一百零八回批语:“俟”这个字眼不是现代人的用字,即便民国时期,也使用的很少了。
如果说癸酉本是伪作,那么这二个批语是谁写的?为什么会有后儿十八回的书本流传下来?没有多好呀!
既然有比较完整的内容流传下来,说明是一个实物同文本内容一起存在的真实证据。即便没有任何癸酉本流传下来,可以销毁它。但前八十回中的《红楼梦》钞本史料中的批语总还在吧。大可以也把这些批语全部斥为伪造和胡诌,销毁它。那么这样一来,所谓“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靖藏本”“梦觉本”“戚序本”“蒙府本”“程甲本”“程乙本”等等还有什么意义呢?那还研究它们干什么呢?

如果说所有的批语都是不可信的,那么《红楼梦》中楔子是不是不可信的呢?
就算人们可以把《红楼梦》中楔子和自云的部分全部销毁,再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了,但还是会《红楼梦》的文本中留出证据。例如诗歌,例如明末清初时代的流行词语,例如在第二十二回为分界线前后文本的不同性等等。
最后,实在没办法,把《红楼梦》禁止了去求,全部搜集过去销毁,用重金购买国外所有的版本都销毁,一切都无影无踪,就当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红楼梦》这本书.......这可能吗?Noonan综合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