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詩詞大會》專家點評之疑義相析


第五屆《中國詩詞大會》專家點評之疑義相析


CCTⅤ的《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檔弘揚繼承傳播傳統文化的高品位文化盛宴,是我喜歡的極少數文化節目之一。

各位點評專家做了不少功課,總體上是不負眾望、令人滿意的。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也不奇怪。

最近的《中國第五屆詩詞大會》王蒙二位專家的點評都出現了“明顯失誤",疑義相析,與有品位有興趣的朋友切磋分享。

一、關於蒙曼教授過度解讀導致的錯誤。

這首詩是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蒙曼教授在點評的前一半還靠譜,後一半的自由發揮就離題離譜了。

她隨意添油加醋加把“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解讀為”火辣辣的,連火鍋的味道都出來了“,這是哪跟哪的十八竿子打不著呀!

這樣的解讀未免有點"看人點菜”,阿諛年輕人的“時尚口味”。

涉及人生經歷口味,一人一體驗自然可以對同一經歷閱歷有N多個HAMLET(哈姆雷特),不強求一律。這在宋人蔣捷的《虞美人- 聽雨》講的十分精典透徹。

但是,在《中國詩詞大會》這樣一個特定場合,對特定一首詩,只能有一個正確的共識的解讀。無論以何身份面對年輕求學者時都不可妄作附會穿鑿的過度解讀。

這樣的解讀只有二個結果: 一是自已不懂,二是基於譁眾取寵的功利心

。沒有第三。

二、關於王立群教授抓住一點,不計全詩的曲解點評。

這首詩是的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王教授點評時說這是一首”悲秋"的詩。

非 也。

很明顯,前二句是寫景,交待時間地點環景~詩人眼中所見景物。

後二句之間的“因果關係”,才是詩人此次”山行"的硬核和審美情趣流露所在。這首詩所以流傳,全在末句傳達給讀者意猶未盡的審美聯想…

楓葉喻秋不假,但楓葉未必喻悲。以詩論詩,詩人眼中的楓葉是“紅於二月花"的!這才是詩人眼中心中的美的意象。這種意象是積極的、向上的、轄達的、樂觀的!

詩人眼中心中的”楓葉紅於二月花"與李易安眼中心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傷感大大的不一樣了…

霜葉紅於二月花是一種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具有遠見卓識的浪漫主義情懷。

故王立群教授的“悲秋"論是站不住腳的。這在古詩詞中比比皆是:

毛澤東的:梅花猶喜漫天雪

陳老總的:革命亦如此,霜重色愈濃……都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