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尚書》全文·註釋及譯文賞析(下冊)

《尚書》,最早書名為

《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

2018年11月,清華大學戰國竹簡研究成果發佈,證實其中古文《尚書》系後人偽作。

其「部份篇目」內容的來源可靠性從南宋開始遭受懷疑。清初,這些篇目在主流學術界被定作「偽書」,甚至排除出《尚書》之外。近十多年來,隨著出土文獻研究的發展,大大拓展了對古代尚書文獻的認識。


國學古籍《尚書》全文·註釋及譯文賞析(下冊)

洪範篇

尚 書 誰制定了治國安邦的規則

【原文】

惟十有三祀(1),王訪訪於箕了。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 陰騭下民(2),相協厥居(3),我不知其彝倫攸敘(4)。”

箕子乃言日:“我聞在昔,鯀陻洪水(5),汩陳其五行(6)。帝乃震 怒,不畀洪範九疇(7),彝倫攸斁(8)。鯀則殛死(9),禹乃嗣興。天乃錫 禹洪範九疇(10),彝倫攸敘。

“初一曰五行(11),次二曰敬用五事(12),次三曰農用八政(13),次四 曰協用五紀(14),次五曰建用皇極(15),次六曰義用三德(16),次七日明用 稽疑(17),次八曰念用庶徵(18),次九曰向用五福(19),威用六極(20)。”

【註釋】

(1)有:又。祀;年。十有三祀指周文王建國後的第十三年,也是周武士即位後的第四年、滅商後的第二年。(2)陰騭(zhi):意思是庇護,保護。(3)相;幫助。協:和。厥:他們,指臣民。(4)彝倫:常理。攸: 所以。敘:順序,這裡的意思是制定,規定。(5)鯀(gui):人名,夏禹 的父親。陻(yin):堵塞。(6)汩(gu):亂。陳:列。行:用。五行指水 火木金上這五種被人利用的物質。(7)畀(bi):給予。疇:種類。九疇指治國的幾種大法。(8)斁(du):敗壞。(9)殛(ji):誅,這平指流放。 (10)錫:賜,給予。(11)初一:第一。(12)次:第。五事:貌、言、視、聽、思五件事。(13)農:努力。八政:八種政事(14)協:合。五紀:五種記時的方法。(15)建:建立。皇極:意思是指至高無上的法則。 (17)義(yi):治理,指治理臣民。(17)稽:考察。(18)念:考慮、庶:多徵:徵兆。(19)向:勸導、(20)威:畏懼,警戒。

【譯文】

周文王十三年,武王拜訪箕子。武王說道:“啊!箕子,上天庇護下民,幫助他們和睦地居住在一起,我不知道上天規定了哪些治國的常理。”

箕子回答說:“我聽說從前鯀堵塞治理洪水,將水火木金上五行的排列擾亂了。天帝大怒,沒有把九種治國大法給鯀。治國安邦的常理受到了破壞。鯀在流放中死去,禹起來繼承父業,上天於是就把九種大法賜給了禹,治國安邦的常理因此確立起來。 “第一是五行,第二是慎重做好五件事,第三是努力辦好八種政務,第四是合用五種記時方法,第五是建立最高法則,第六是用三種德行治理臣民,第七是明智地用卜筮來排除疑惑,第八是細緻研究各種徵兆,第九是用五福勸勉匝民,用六極懲戒罪惡。”

【讀解】

治國安邦是政治家的首要職責,無論他主觀上是否真的想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幸福歡樂,只要他想在統治寶座上呆下去,就不得不考慮如何治理國家。這道理就像商人為了賺錢,為了使生意長期做下去,就不得不使自己 的商品貨真價實一樣,否則只有丟掉自己的飯碗。

治國安邦要講規則,正如遊戲也要講規則一樣。規則來自哪裡?按照《洪範》的說法,是上天授與的,並且上天在授與規則時還要加以選擇。不能按規則辦事的人就不授與,就讓他下課, 比如鯀就是這樣。這套說法對敬畏上天和天命的古人來說,是很 有效的,但對我們來說,卻顯得有些荒唐。

所謂上天,不過是人自己臆想出來的某種超人的存在,實質上是人自身意志的外化。用這種觀點來看,天授治國大法,就是人授治國大法這。治國規則是人制定的,也要由人來執行和遵守。用上天來解釋這一切,大概是為了增加一點神秘性和權威性吧。

暴君和開明君主的區別在於:暴君把個人意志看得高於一切, 凌駕於規則之上,無法無天,為所欲為,比如商紂王;開明君主尊重規則,講究按規則辦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依法辦事,使自己的言行合於儀軌,比如周文王和周武王。箕子看中武王而授與 洪範九疇,正是看中了他是個守規矩的人,因為對蔑視規則的人來說,任何規則都是沒有意義的。對付不講規則的人的最好辦法,也是不講規則。 尚 書 對數目字和秩序的酷愛。

【原文】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1),金曰從革②,士愛穡(3)。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4),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5)。恭作肅(6),從作乂(7), 明作晰,聰作謀,睿作聖。

“三、八政(8):一曰食,二曰貨,三日祭,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賓,八曰師。

“四、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9),五曰歷數(10)。”

【註釋】

( ①曲直可曲可直、(2)從:順從。革:變革。③愛:曰,助詞, 沒有實義。(4)從:正當合理。(5)睿(rui):通達。(6)作:則,就。肅:恭敬。(7)乂:治。(8)八政:八種政務官員。(9)星:指 二十八宿。(10)辰:指十二辰。(10)歷數:日月運行經歷周天的度數。

【譯文】

“一、五行;第一叫水,第二叫火,第三叫木,第四叫金,第五叫土、水向下面潤溼,火向上面燃燒,木可以彎曲伸直,金屬可以加工成不同形狀,士可以種植莊稼。向下溼潤的水產生鹹味, 向上燃燒的火產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產生酸味,可改變形狀的金屬產生辣味,可種植莊稼的土產生甜味。

“二、五事;一是態度,二是言論,三是觀察,四是聽聞,五是思考。態度要恭敬.言論要正當,觀察要明白,聽聞要聰敏,思考要通達。態度恭敬臣民就嚴肅,言論正當天下就大治,觀察明白就不會受矇蔽,聽聞聰敏就能判斷正確,思考通達就能成為聖明的人。

“三、八種政務一是管理糧食,二是管理財貨,三是管理祭祀,四是管理民居,五是管理教育,六是管理治安,七是接待賓客.八是管理軍事。

“四、五種記時方法: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觀察星辰,五是推算周天度數。”

【讀解】

我們說過,國人喜好數字,愛用數字來作概括,玩數字遊戲。 這種愛好並非始自令日,而是自古皆然,由來已久。這種偏好自然也有它的道理。你看,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林林總總的自然事物,竟被“五行”囊括殆盡;複雜微妙的人的內心世界和言行, 竟只有“五事”;瑣碎而讓人頭痛的衙門事務,也落入了“八政”之中;記錄時間也不過“五紀”。

數子是中國的魔網,可以把宇宙天地之間的一切,上至天文下 至地理,外至大千世界內至隱秘的潛意識,都可以一網打盡,絕無遺漏。從此,世界和人心變得簡單了,彷彿一切都簡單得一目瞭然,只要轉動數字魔方,再複雜棘手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謝謝我們的老祖先.謝謝他們對秩序和條理化的酷愛,謝謝他們排除了一切偶然性、隨機性、複雜性和多元化,謝謝他們拒絕廣大的不可言說的之間地帶,引領我們走單程的直線。直線上沒有坎坷、沒有彎道、沒有後退的路。這樣,任何頭腦簡單的人都可以沿著數字的光明大道勇往直前! 尚 書 做家長的法則

【原文】

“五、皇極:是建其有極。斂時人福①,用敷錫厥庶民(2)。惟時 厥庶民汝極。錫汝保極(3):凡厥庶民,無有婬朋(4),人無有比德(5), 惟皇作極。凡厥庶民、有猷酞有為守(6),汝則念之。不協於極,不罹於咎,皇則受之(8)。而康而色(9),曰:‘於攸好德。’汝則錫之低時人斯其惟皇之極(10)。無虐煢獨而畏高明(11)。人之有能有為。使羞 其行(12),而邦其昌、凡厥正人(13),既富方谷(14),汝弗能使有好於而家。 時人斯其辜(15)。於其無好德,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無偏無陂(16), 遵王之義;無有作好(17),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 黨,王道蕩蕩(18);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20),王道正直。 會其有極(21),歸其有極。日皇極之救護,是彝是訓(23),於帝其訓(24)。 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25)。曰:天子作民 父母,以為天下王。”

【註釋】

①斂:集中。時;是,這。②用以。敷:普遍。錫:賜。 (3)保:保持,遵守。(4)婬朋:通過交遊結成的私下小集團。(5)比:勾結,比德的意思是狼狽為奸。(6)猷:計謀。作為。守;操守。 (7)罹(li);陷入、咎:罪過、(8)受:寬容。(9)康:和悅。色:溫潤。 (10)斯:將。維:想。(11)煢(qiong)獨:指鰥寡孤獨、無依無靠的人。 (12)羞;貢獻。(13)正人;指做官的人.(14)方:經常。谷:祿位。 (15)辜:罪,怪罪。(16)陂(po):不平。(17)好;私好,偏好。(18) 蕩蕩:寬廣的樣子。(19)平平:平坦的樣子。(20)反:違反。側:傾側, 指違犯法度。(21)會:聚集。(22)敷:陳述。(23)彝:陳列。訓:教 訓。(24)訓:順從。(25)近:親附。

【譯文】

“五、最高法則:君主應當建立最高法則。把五福集中起來, 普遍賞賜給臣民。這樣,臣民就會擁護最高法則。向您貢獻保持最高法則的方法:凡是臣民不允許結成私黨,也不許各級官員狼狽為奸,只把君王的法則看作最高法則。凡是有計謀、有作為、有操守的臣民,您要惦己他們。行為不合法則,又沒有構成犯罪的人,君主就應寬恕他們。如果有人和顏悅色對您說:‘我所愛好的就是美德。’您要賜給他們一些好處。這樣,人們就會思念最高法則。不要虐待那些無依無靠的人、要敬畏明智顯貴的人。對有能力有作為的人,要讓他們有貢獻才能的機會,這樣,國家就會繁榮昌盛。凡是有經常性豐厚待遇的官員,如果您不能使他們對國家作出貢獻,那麼臣民就會怪罪您了。對於那些德行不好的人,你雖然賜給了他們好處,他們也會給您帶來災禍。不要有任何偏頗,要遵守王法;不要有任何私好,要遵守王道;不要為非作歹,要遵行正路。不要偏私,不結朋黨,王道寬廣;不結朋黨,不要偏私,王道平坦;不違反王道,不偏離法度,王道正直。團結堅持最高法則的人,臣民就將歸附最高法則。所以說,對以上陳述的最高法則,要宣揚訓導,這就是順從上天的旨意、凡是把天子宣佈的法則當作最高法則的臣民、只要遵照執行。就會接近天子的光輝。就是說,天子只有成為臣民的父母,才會成為天下的君王。”

【讀解】

箕子所說的“最高法則”,就是家長制的典型法則。最後一句話已點出了這個法則的要害。天子只有成為臣民的 父母,才會成為天下的君主。這就明白告訴我們,我們都是最高統治者的兒女,是“父母”(家長)生養了我們(而不是相反),人叵 此要服從、尊敬、孝順家長,不要犯上作亂。

家長都喜歡乖孩子。乖孩子聽話,叫他往東走就往東走,往 西走就往西走。划船就划船,樁米就樁米。沒有叫坐下,就得站著。叫你不要哭再委屈也得把淚水往肚子裡吞。最好不要有個 性,不要有想法,只認家長的道理。家長是真理的化身、他永遠 不會錯。

家長卻不喜歡調皮的孩子。調皮孩子不聽話,叫他往東走,他卻故意往而去,往西走卻往東去、划船時他戲水,樁米時他打盹兒。叫他站著,他想坐下。叫他不要哭.他反而大聲武氣越哭越兇。他想自個兒做主,不要家長指手劃腳。他覺得家長總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家長也經常犯毛玻

家長的脾氣都不好。沒有耐心,沒有謙虛精神。不會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不會認真研究孩子的態度。他總覺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想罵就罵,想揍就揍,或者乾脆宣佈把調皮孩子革 出家門。他的自尊心、虛榮心、妒忌心很強,絕不允許任何孩子 說一個不字。遇到天真不懂事的孩子揭短,就會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棍棒交加。要是孩子不服管教而造反,家長會要他的小命。 辦法很多,有梟首、五馬分屍、棄市、暴屍、鞭屍、碎屍萬段......

總之,家長心平氣和的時候,要麼是孩子們都聽話做乖娃娃的時候,要麼是孩子們都進入了夢鄉的時候。家長心平氣和了,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了,孩子們就幸福了。滿天下都是乖孩子。 尚 書 作威作福是天子的特權

【原文】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①。平康正直(2), 強弗友剛克(3),燮友及克(4)。沈潛剛克⑤,高明柔克(6)。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闢玉食(7)。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於而家,兇於而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8)。”

【註釋】

①克;勝過。剛克:過於強硬。柔克:過於軟弱、②平康:中止平和。③友:親近(4)燮(xie):和,柔和。燮友:柔和可親。(5) 沈潛:沉潛,意思是仰制,壓制。(6)高明:推崇,高揚。(7)玉食:美食。(8)僭(jian):越軌。忒(te):作惡。

【譯文】

“六、三種德行:一是剛正直率,二是以剛取勝,三是以柔取勝。中正平和就是正直,強硬不可親近就是以剛取勝,和藹可親就是以柔取勝。要抑制過分剛強,推崇和順可親。只有天子才會為民造福,只有天子才能給民懲戒,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美食。臣子不允許為民造福、給民懲戒、享用美食。如果臣於有為民造福、 給民懲戒、享用美食的隋形,就會危害家國,禍亂國家。百官將因此背離王道,臣民也將因此犯上作亂。”

【讀解】

這一條為天子規定了所享有的特權:為民造福,懲戒臣民,享用美食。特權表示等級差別;企圖抹殺差別就是犯上作亂,罪該萬死!所以,皇上特別不奏歡剛強的人,偏愛柔弱的人。越沒有個性,就越得寵。照這樣的標準,做官是很容易的,因為越沒有本事的人就越聽話。正如寵物,之所以得寵,是由於沒有頭腦並且善解主子旨意。

天子作威作福,臣子俯首貼耳,在等級制度中是相得益彰的。 天子剛強,臣子柔弱,剛柔相濟,互相補充。不能作威作福、錦衣工食,就不是好天子;不能何俯首貼耳、獻媚取寵,就不是好臣子。把這個道理悟透了做:就容易了,君臣就和諧了,人民就幸福了。 尚 書 解除疑惑要靠占卜算卦。

【原文】

“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 曰驛,曰克,曰貞①,曰悔②,凡七。卜五,佔用二,衍忒(3)。立時 人作卜筮(4)。三人佔,則從二人之言。汝則會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土從,庶 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5)。吉。汝則從,龜從, 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土從,龜從,策從,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汝則從, 龜從,筮逆,卿上逆,庶民逆,作內吉(6),作外兇。龜筮共違於人, 用靜吉,用作兇(7)。”

【註釋】

(1)貞:內卦。②悔;外卦。(3)衍:推演。忒:變化。(4)時 人:這種人,指卜筮官員。(5)逢:打,昌盛。(6)內:指國內。外:指 國外。(7)作:舉事。

【譯文】

“七、用卜筮排除疑惑:選擇任命負責卜笠的官員,命令他們 掌管占筮的方法。龜兆有的像下雨,有的像雨後初晴,有的像霧 氣濛濛,有的像時隱時現的雲氣,有的像兩軍交戰,卦象有內卦有外卦,一共有七種。前五種用龜甲卜兆,後兩種用蓍草占卦,根據這些推演變化決定吉凶。任用這些人卜筮時,三個人占卜,應聽從兩個人相同得判斷。如果你遇到重大疑難問題,你自己先要多考慮,然後再於卿士商量,再於庶民商量,最後同卜筮官員商量。如同你自己同意,龜卜同意,占筮同意,卿士同意,庶民同意,這就叫做大同。你的身體會安康強壯,你的子孫會吉祥昌盛。如果你自己同意, 龜卜同意,占筮同意,卿士不同意,庶民不同意,還是吉利。如果卿士同意,龜卜同意,占筮同意,而你自己不同意,庶民不同意,也吉利。如果庶民同意,龜卜同意,占筮同意,而你不同意,卿士不同意,,也是吉利的。如果你同意, 龜卜同意,占筮不同意,卿士不同意,庶民不同意,那麼對內則吉利,對外就兇險。龜卜和占筮如果都於人的意見相反,那麼寧靜不動就吉利,有所舉動就兇險。”

【讀解】

如今占卜算命被當作封建迷信來掃除,算命先生像游擊隊和地下工作者一樣神出鬼沒,掃不勝掃,掃除不淨。用經濟學的觀點來看,賣方市場的存在,證明了買方市場的存在。算命先生的存在,證明了買方相信占卜算命的大有人在,恐怕市場還不小,算命先生才有了用武之地,謀生之道。

兩相對比,是今不如昔。古代從太腦子到庶民,無不信奉神靈,堅信人間萬物均有神靈掌管支配,遇事一定要占卜,向神靈請示。這等重要的事,當然不能隨意對待。於是,巫師術士,算命先生成了政府官員,並且地位不低,俸祿不薄,權威不小,連天子也要敬重三分。

周武王雖然算得上是一代梟雄,卻也同凡人一樣敬奉神靈。九條洪範大發,竟然有一條專門講占卜算卦。看箕子的口氣,似乎不如《周易》把占卜算卦看得十分神聖,認為主要是用來解疑,即遇上匪夷所思的事時,才問巫看卦演算一通。這之外的事,就得看天子得了。 尚 書 自然時序與君主統治

【原文】

“八、庶徵:曰雨,曰暘(1),曰燠(2),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其敘(3),庶草蕃廡(4).一記備(5),兇;一級無,兇.。曰休徵(6):曰肅,時雨若。曰咎徵:曰狂(8),恆雨若;曰王省惟歲(12),卿土惟月,師尹惟日。歲月日時無易(13),百穀用成(14),乂用明,俊民用章(15),家用平康。日月歲時既易,百穀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16),家用不寧。庶民惟星,星有好風(17),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註釋】

(1)暘(yang):日出,這裡指晴天。 ②燠(yu):溫暖,暖和。 (3)敘:次序,這裡指時序。(4)蕃:茂盛。廡:蕪,草豐盛(5)一:指雨、暘、燠、寒、風五種現象中的一種。極:過甚。(6)休:美好。(7)若:像。(8)狂:狂妄,傲慢。(9)僭(jian):差錯。(10)豫:安逸。(11)蒙:昏暗。(12)省:眚,過失。(13)易:改變。 (14)用:因。(15)俊民:又才能的人。章:彰,顯明,這裡指提拔任用。 (16)微:隱沒,這裡指不提拔任用。 (17)好:喜好。

【譯文】

“八、各種徵兆:一是下雨,二是天晴,三是溫暖,四是寒冷,五是颳風。如果這五種徵兆俱全,並各自按時序發生,那麼各種草木莊稼就會茂盛生長。如果其中一種天氣過多,年成就不好;如果其中一種天氣過少,年成也不好。各種好的徵兆是:君王嚴肅恭敬,就像雨水及時將下;天下治理得好,就像天氣及時晴朗;君主如果明智,就像氣候及時溫暖;君王深謀遠慮,就像寒冷及時到來;君王聖明達理,就像風及時吹來。各種不好的徵兆是:君王狂妄傲慢,就像久雨不停;君王辦事錯亂,就像久旱不雨;君王貪圖享樂,就像久熱不退;君王嚴酷急躁,就像持久寒冷;君王昏庸愚昧,就像持久颳風。君王有了過失,就會影響一年;卿士有了過失,就會影響一月;一般官員有了過失,會影響一天。如果年月日的時序沒有改變,那麼各種莊稼都會豐收,政治就會清明,有才能的人會得到重用,國家因此太平安寧。如果日月年的時序改變了,那麼各種莊稼就不能成熟,政治昏暗不明,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國家因此不得安寧。民眾就像星辰,有的星辰喜歡風,有的星辰喜歡雨。太陽和月亮運行,就有了冬天和夏天。如果月亮順從群星,那麼就會風雨無常。”

【讀解】

把自然事物和現象同人事政治聯繫起來,從自然現象的發生演變中去窺測政治人事的發展變化、吉凶禍福,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也帶有某種神秘色彩。箕子認為自然物候是 君主政治的 象徵,更是一大發明。

古人相信這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繫,並從兩個方面來注意觀察;一是某種現象的出現是否正常,二是各種現象之間的順序是否有錯亂。他們根據這兩方面的觀察,來判斷政治事務,作出決定和選擇。

我們今天肯定不會再相信政治的好與壞是由自然現象(尤其是氣候)決定的。天災就是天災,奇寒酷熱,雷電風雨,的確會影響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會給人們造成諸多不便和生命財產的損失。人禍就是人禍,暴君的專橫兇殘,官員的昏庸腐敗,人民遭受煎熬,卻不會因天氣的好壞而改變,而只有靠人自身的努力,才會扭轉乾坤。

把政治的好壞歸因於天氣物候,造成的效果之一,就是讓人們相信上天命定的觀念。國家治理得不好,生靈塗炭,責任在上天,不在從政者。人對上天是無能為力得,只有祈求,只有順從,只有詛咒。這樣,從政者把一切都推卻得乾乾淨淨得,可以胡作非為而不負責任。人們所能祈求得,頂多只是上天得改朝換代。

這一對比,還是覺得毛主席英明偉大。他老人家早已識破了這一切,一針見血地指出:“槍杆子裡面出政權。”他這樣去實踐,他因此取得了成功。 尚 書 幸福和不幸有哪些

【原文】

“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1),五曰考終命(2)。六極:一曰兇、短、折(3) ,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註釋】

(1)攸:由,遵行。(2)考:老。終命:善終。(3)兇:沒有到換牙就死去。短:不到二十歲就死去。折:沒有結婚就死去。

【譯文】

“九、五種幸福:一是長壽,二是富貴,三是健康平安,四是修行美德,五是長壽善終。六種不幸:一是短命夭折,二是疾病,三是憂愁,四是貧窮,五是醜惡,六是懦弱。”

【讀解】

幸福和不幸是價值觀的體現。價值觀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標準。在一個人看來是 幸福的事,在另一個人看來就可能是不幸的。比如升官發財,飛黃騰達在眾多人看來是一種幸福,這意味著權÷利÷名三大收穫,可以滿足貪慾。在另一些人看來,人淪為烏紗帽金錢虛名的奴僕是天大的不幸,這意味著人喪失了自我,自己為自己招來諸多束縛和煩惱。

天下最大的不幸恐怕是看不開。患得患失,斤斤計較,鼠目寸光,蠅營狗苟,圍著油鹽醬醋打轉,都是看不開。想一想,人都是赤條條來到世上,也是赤條條離開,哪一樣帶得來帶得走?

“風物常以放眼量。”看得開就是幸福。

康誥

謹慎嚴明的施用刑罰

【原文】

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1)。人有小罪,非眚(2),乃惟終自作不典(3),式爾(4),有厥罪小(5),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6),適爾,既道極厥辜(7),時乃不可殺。”

王曰:“嗚呼!封,有敘時(8),乃大明服(9),惟民其勅懋和(10)。若有疾,惟民其畢棄咎(11)。若保赤子(12),惟民其康。

“非汝封刑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無或劓刵人(13)。”

王曰:“外事(14),汝陳時臬司師(15)。茲殷罰有倫(16)。”又曰:“要囚(17),服念五六日至於旬時(18),丕蔽要囚(19)。”

王曰:“汝陳時臬事罰(20),蔽殷彝(21),用其義刑義殺(22),勿庸以次汝封(23)。乃汝盡遜曰時敘(24),惟曰未有遜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25)。朕心朕德,惟乃知。”

【註釋】

(1)敬:恭謹。明:嚴明。(2)眚(sheng):過失。(3)終:經常。典:法。(4)式:用。爾:如此。(5)有:雖然。(6)眚災:由過失造成的災禍。(7)適:偶然。道:指法律。極:窮荊辜:罪。(8)有:能。敘:順從。時,這。(9)明:順服。(10)勅(chi):告誡。和:和順。(11)畢:荊咎:罪過。(12)赤子:小孩。(13)刵(er):古時割掉耳朵的刑罰。(14)外事:判斷案件的事。(15)陳:公佈。臬(nie):法度。司:治理,管理。師:治理,管理。師:眾,指臣民。(16)倫:條理,法。(17)要囚:幽囚,囚禁犯人。(18)服念:思考。(19)丕:乃。蔽:判斷。(20)事:從事,施行。(21)彝:法。(22)義:宜,應該。(23)勿庸:不用。次:恣,順從。(24)遜:順從。(25)若:順從。

【譯文】

王說:“啊!封,對刑罰要謹慎嚴明。如果一個人犯了小罪,而不是過失,還經常幹一些違法的事;這樣,雖然他的罪過最小,卻不能不殺。如果一個人犯了大罪,但不是一貫如此,而只是由過失造成的災禍;這是偶然犯罪,可以按法律給予適當處罰,不應把他殺掉。“

王說:“啊,封,如果你能照這樣去做,就會使臣民順服,臣民就會互相勸勉,和順相處。要像醫治病人一樣,盡力讓臣民拋棄自己的過錯。要像護理孩子一樣保護臣民,使他們健康安寧。

“除了你封可以懲處人÷殺人之外,任何人都無權懲罰人、殺人。除了你封可以下令割罪人的鼻子和耳朵外,任何人都不能施行割鼻斷耳的刑罰。”王說:“你宣佈了這些法律後,要依據它們來懲治罪犯。根據殷商的刑罰來判罪時,該用刑的就用刑,該殺的就殺掉,不要照你的意思來行事。如果完全按照你的意思行事才叫順從,那麼就沒有順從的事。唉!你還是個年輕人,不可順從你的意思。我的心願和德行,只有你才能瞭解。”

【讀解】

這一節專講“慎罰”,即使用刑罰要慎重。我們可以發現這樣幾個要點:施用刑罰不能光看罪行,還要看動機,重罰故意犯罪且不思悔改者,適當處罰過失犯罪且願意悔改者;懲罰罪犯像治病救人;執政者親自掌握刑罰,確保刑罰的權威性;對判決要慎重,多考慮;不能用自己的意願來代替刑罰。

周公的這些觀點很有點現代意味,並且是有意識地把刑罰作為維護統治地手段。值得注意地是強調不能用“人治”來代替“法律”,也就是要講究規則,按規則辦事,不管統治者個人是否喜歡,犯了規就得處罰。

專制主義的“家天下”是沒有規則的,從不講規則。朕即天下,朕即法律,老子天下第一,老子就是家長,生殺予奪全憑家長一時興之所至。高興了,就賞賜爵位封地;不高興了就投進牢獄,奪去性命,誅滅九族。對統治者來說,沒有規則,就獲得了最大的方便,可以恣意所為,就像一個人在足球場上可以抱著球橫衝直撞一樣。

專制主義暴君的法律,規則就是他的個人意志。“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哪管什麼國家不國家,什麼老百姓不老百姓。國家、百姓、財富等等全是暴君的私有財產,全是揣在他兜裡的鈔票,可以任意支取,任意花銷。

周公推行“德政”,輔之以法律手段,使他獲得了開明君主的美名。可惜的是他還沒有開明到打破等級觀念,提出人人平等÷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他依然是把統治者當作奧林匹斯山上的神祗,居高臨下地遙控人間。

康誥(用德政去征服人心)

用德政去征服人心

【原文】

王曰:“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2),紹聞衣德言(3)。往敷求於殷先哲王用保民。汝丕遠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訓(4)。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5),弘於天(6),若德裕乃身(7),不廢在王命(8)。”

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9),敬哉(10)!天畏棐忱(11),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12),乃其民。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校惠不惠(13),懋不懋(14)。’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15),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16)。”

【註釋】

(1)這篇論文是周公德弟弟康叔到封地殷上任之前,周公對他德訓誡辭。當時,周公剛剛平定了三監和武庚發動德叛亂。他要求康叔吸取歷史教訓,“明德慎罰”,治理好殷民,鞏固已經取得德政權。這篇誥辭反映了周公德統治思想和司法制度,是一篇重要文獻。這裡節選了其中一部分。(2)在:觀察。祗:敬。遹(yu):遵循。乃:你,指康叔。文:指文王。考:父。(3)紹:繼。聞:舊聞。(4)丕:大。惟:思。商:指殷商。耇(gou):老。耇成人:指殷商遺民。宅:度,揣測。訓:順,順眼。(5)別:另外。康:安。(6)弘:大。(7)德裕:德政,恩德。(8)廢:停止。在:完成。王命:指周的統治。(9)恫:痛。瘝(guan):玻(10)敬:謹慎。(11)棐(fei):輔助。忱:誠。(12)豫:安樂。(13)惠:順服。(14)懋(mao):勉力。(15)服:責任。應:受。(16)宅:定。作:振作。新:革新。

【譯文】

王說:“是啊,封!你要好好考慮!現在臣民都在看著你是否恭敬地遵循你父親文王的傳統,依據他的遺訓來治理國家。你到殷後,要廣泛尋求殷商遺民的心態,懂得怎樣使他們順服。另外,你還要訪求古時聖明帝王的治國之道,使臣民得到安寧。要比天還寬宏,使臣民體驗到你的恩德,不停地完成王命!”

王說:“啊,年輕的封!治理國家要經受痛苦的磨難,可要小心謹慎啊!威嚴的上天輔助誠心的人;這可以從民心表現出來,小人卻難以治理。你去那裡要盡心盡力,不要貪圖安逸享樂,才能治理好臣民。我聽說:‘民怨不在於大,也不在於小;要使不順從的人順從,使不努力的人努力。’啊!你這年輕人,你的職責重大,我們君王受上天之命來保護殷民,你要協助君王實現上天之命,革新改造殷民。”

【讀解】

這一段訓誡體現了《康誥》的兩個基本思想之一——明德尚德。明德尚德是為了實行德政,以便使前殷王朝德臣民人心歸順。

歸順人心,用現今的話來說,就是改造思想,使舊人脫胎換骨成為新人。楊絳先生曾用“洗澡”來比喻這個過程,老外則叫做“洗腦”。歸順人心談何容易!打江山易,改造江山也容易,只有歸順人心難。對殷朝遺民來說,紂王固然殘暴,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族類的全體。他們也有過自己聖明的先王成湯,有自己的血緣親情習慣風俗文化傳統,這是不可征服、不可同化的。用公畢竟是賢明君主,深知不可能憑武力÷暴政來迫使殷民“洗澡”,所以諄諄告誡康叔研究學習先王聖哲德治德經驗,用來歸順殷民的人心。

對被“洗澡”的人來說,脫胎換骨是極其痛苦的。“在靈魂深處爆發革命”,需要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有六親不認的鐵石心腸來割斷“毛”和“皮”的關係,割斷濃於水的血緣。但總有些人做不到,人還在,心不死,伺機舉事,比如武庚的叛亂。

不知道康叔去了殷地後是否辦過學習班,是否要求過背誦周公語錄,反正他的任務夠艱鉅的,也夠棘手的。

酒誥

酒誥(1)周公發佈的戒酒令

【原文】

王若曰:“明大命於妹邦(2)。乃穆考文王(3),肇國在西土(4)。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5):‘祀茲酒(6)。’惟天降命,肇我民(7),惟元祀(8)。天降威(9),我民用大亂喪德(10),亦罔非酒惟行(11);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12)。”

“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13):無彝酒(14);越庶國(15):飲惟祀,德將無醉(16)。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17),厥心臧(18)。聰聽祖考之彝訓(19),越小大德(20)。

“小子惟一妹土(21),嗣爾股肱(22),純其藝黍稷(23),奔走事厥考厥長(24)。肇牽車牛(25),遠服賈用(26),孝養厥父母。厥父母慶(27),自洗腆(28),致用酒(29)。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30),其爾典聽朕教(31)!爾大克羞耇惟君(32),爾乃飲食醉飽。丕惟曰爾克永觀省(33),作稽中德(34),爾尚克羞饋祀(35)。爾乃自介用逸(36),茲乃允惟王正事之臣(37)。茲亦惟天若無德(38),永不忘在王家(39)。”

【註釋】

(1)《酒誥》是周公命令康叔在衛國宣佈戒酒的告誡之辭。殷商貴族嗜好喝酒,王公大臣酗酒成風,荒於政事。周公擔心這種惡習會造成大亂,所以讓康叔在衛國宣佈戒酒令,不許酗酒,規定了禁酒的法令。(2)明:宣佈。妹邦:指殷商故土。(3)穆:尊稱,意思是尊敬的。(4)肇:開始,創建。西土:指周朝。(5)厥:其,指文王。誥毖:教訓,告誡。庶邦:指各諸侯國君。庶土:各位官員。少正:副長官。御事:辦事的官員。(6)茲:則,就。(7)肇:勸勉。(8)惟:只有。元:大。(9)威:懲罰。(10)用:因。大亂:造反。(11)惟:為。(12)辜:罪過。(13)小子:指文王的後代子孫。有正:指大臣。有事:指小臣。(14)無:不要。彝:經常。(15)越:和。庶國:指在諸侯國任職的文王子孫。(16)將:扶助。德將:以德相助,用道德來要求自己。(17)迪:開導,教育。小子:指臣民的子孫。土物:莊稼,農作物。愛:愛惜。(18)臧:善。(19)聰:聽覺敏銳。祖考:指文王。彝訓:遺訓。(20)越:發揚。(21)小子:指殷民。惟一:同樣。(22)嗣:用。股肱(gong):腳手。(23)純:專一,專心。藝:種植。(24)事:奉養,侍奉。(25)肇:勉力。(26)服:從事。賈用:貿易。(27)慶:高興。(28)洗:潔,指準備。腆:豐盛的膳食。(29)致:得到。(30)庶土÷有正÷庶伯÷君子:統稱官員。越:和。(31)其:希望。典:經常。(32)克:能夠。羞:進獻。惟:與。(33)丕:語氣詞,沒有意義。省:反剩(34)作:舉動,行動。稽:符合。(35)饋祀:國君舉行的祭祀。(36)乃:如果。介:限制。用逸:指飲酒作樂。(37)允:長期。惟:是。正事:政事。(38)若:善,讚美。元德:大德。(39)忘:被忘記。

【譯文】

王說:“要在衛國宣佈一項重大命今。你那尊敬的先父文王,在西方創建了我們的國家。他從早到晚告誡諸候國君和各級官員說:‘只有祭祀時才可以用酒。’上天陣下旨意,勸勉我們的臣民,只在大祭時才能飲酒。上天降下懲罰,因為我們的臣民犯上作亂,喪失了道德,這都是因為酗酒造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的滅亡,也沒有哪個不是由飲酒過度造成的禍患。

“文王還告誡擔任大小闢員的子孫們說:不要經常飲酒。並告誡在諸侯國任職的子孫:只有祭祀時才可以飲酒,要用道德來約束自己,不要喝醉了。文王還告誡我們的臣民,要教導子孫愛惜糧食,使他們的心地變善良。要好好聽取祖先留下的這些訓誡,發揚大大小小的美德。

“股民們,你們要一心留在故土,用你們自己的手腳,專心致志地種好莊稼,勤勉地侍奉你們的父兄。努力牽牛趕車,到外地去從事貿易,孝敬和贍養你們的父母親;父母親一定很高興,會自己動手準備豐盛的飯菜,這時你們可以飲酒。

“各級官員們,希望你們經常聽從我的教導!只要你們能向老人和國君進獻酒食,你們就可以酒足飯飽。這就是說,只要你們能經常反省自己,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合乎道德,你們還可以參與國君舉行的祭祀。如果你們自己能限制飲酒作樂,就可以長期成為君王的治事官員。這也是上天讚美的大德,王室將永遠不會忘記你們是臣屬。”’

【讀解】

酒有酒的好處,可以舒筋活血,解除疲乏,振作精神,興奮神經。酒中的人生境界妙不可言。酒也可以在朋友交際中化干戈為玉帛。酒還可以為勇士壯行,為祖先祭天,為天地獻祭。

酒也有酒的壞處,可以摧毀身體健康,麻痺神經,使人風狂,酒精中毒。正常人可以借酒澆愁、借酒撒野、借酒滋事。癌君子可以浸婬在酒缸中不能自拔。政府官員可以在酒杯中腐化墮落。婦人可以在酒氣中失身。歹徒也可以借酒壯賊膽。

人們是怎樣發明酒這種神奇的玩意兒的,還不是很清楚,至少在商代,酒就在風行,商紂王造過酒池肉林以取悅妞己。古希臘神話傳說中有酒神狄俄尼索斯,希臘悲劇便起源於祭祀狄俄尼索斯的“酒神頌”。酒神精神代表了人類的狂歡情結。

周公發佈的這篇戒酒令,讓人想到在那個時候.人們對酒的偏好已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尤其是王公貴族和政府官員,酗酒誤國,酗酒喪國,酒神放縱得失去了控制,人們狂歡得忘乎了所以,因此才要嚴令禁酒。

不過,這個禁酒令是很有節制的。也就是說,它不徹底、不一律禁酒,因為酒要用於祭祀天地、神靈、祖先這些重大儀式,要用於孝敬國君、父母、兄長,因此要網開一面。

其實,普通老百姓喝點酒算不了什麼。他們一年四季辛苦到頭,難以有機會輕鬆一下,放縱一下,實際上恐怕也只有逢年過節才有這樣的機會。老百姓即使終日酗酒,也不會滋生腐敗,不會誤國誤民。文人藝術家大概也離不了酒。酒可以放鬆意識的控制,促使靈感產生,讓創造力得到解放。張旭的草書是酒灌出來的,李白的詩是酒澆出來的。如果沒有了酒,這世上要失去多少文人、藝術家啊!

真正的禁酒對象應該是王公貴族和政府官員。只有他們,才有機會有條件狂喝暴飲,尋歡作樂,因為有人進貢,因為可以搜刮民脂民膏。也只有他們,才有機會有條件腐化墮落,敗壞社會風氣。這是其他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