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詩經》中的吃吃喝喝

吃吃喝喝跟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吃喝喝不僅僅只是滿足個人的生理需求,而是在其內容和形式上逐漸豐富,形成了飲食文化。我國的吃吃喝喝文化在原料、器具、規律、制度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習慣,這裡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詩經》中的吃吃喝喝。

國學:《詩經》中的吃吃喝喝

《詩經》記載的食物品種豐富多樣:

1.六穀

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們自古以來都是把糧食作為主食。古代的糧食主要有六穀,這六穀是稷(小米)、黍(大米)、麥、菽(大豆)、麻、稻。在《國風·豳風》中的第一篇《七月》講述了一個家奴隸給主家勞作一年的的全過程,包括春種、秋收、冬藏。而其中“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和“十月獲稻”這兩句點明瞭在當時已經六穀俱全。由此可見,古代的勞動人民對農作物的分類很細,而且裡面提到:“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從句中的“百穀”可以看出在《詩經》時代,農作物的種類豐富多樣。

在當時,種植最廣泛的糧食當屬黍稷。黍是形狀跟小米相似的大黃米,稷是小米。在《詩經》中跟黍稷有關的詩歌一共有13首:

國學:《詩經》中的吃吃喝喝

稻也是最常見的糧食之一,在很多地方都能見到,平時人們習慣把“稻”和“粱”合稱為“稻粱”,例如《唐風·鴇羽》的:“王事靡盬,不能苡稻粱。”《小雅·甫田》的:“黍稷稻梁,農夫之慶。”都反映了稻穀和高粱的種植情況。

在《詩經》時代,人們已經懂得在糧食豐收之時儲備糧食。在《周頌·豐年》中有提到:“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姊,為酒為醴。”其中“廩”是指米倉,這裡說豐收年有很多糧食,把這些糧食放在很高的糧倉裡面,把這一大堆糧食集聚起來,無論拿來釀酒或者做甜酒都是很好的。這裡我們看得出我們現在吃的糧食在古代已經出現了而且在當時人們已經懂得把糧食儲備起來。

人們步入農業社會初期,是直接把穀物的種子煮來吃,後面才逐漸學會對穀物進行加工,在《大雅·生民》中有提到:“或舂或揄,或簸或蹂”,“舂”是用杵臼用力錘穀子,使包著穀物的外殼跟穀物分離;而“蹂”是指用手反覆揉搓穀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以米為主食做成米飯或者粥,在《大雅·生民》中提到:“釋之叟叟,蒸之浮浮。”其中“釋”是淘米的意思,即把米淘洗乾淨然後蒸熟,用這些蒸熟的米飯來祭祀。穀物除了蒸煮之外還能做成乾糧,在《大雅·公劉》中有提到:“乃積乃倉,乃裹餱糧。”

2.蔬果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蔬菜,《爾雅·釋天》中提到蔬菜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谷不熟曰飢,菜不熟曰饉”,蔬菜跟糧食是一樣重要的。人們獲取瓜果蔬菜的方法有自己種植跟採摘。例如《周南·關雎》的“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嫻靜的女子在河邊採摘長短不齊的荇菜;還有《齊風·東方未明》中的“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人們為了種植更多的蔬菜特地用柳條弄菜園子。

在《詩經》時代,人們與自然萬物相生,因此開心或者失意時不免借飲食物象抒情,例如《衛風·木瓜》的“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和“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你送我的是果實,我以瓊琚、瓊瑤和瓊玖相報。表面看似回報的東西的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貴重,但是實質是對方對自己的情誼跟自己回報的美玉美石一樣珍貴,所以要送這美玉美石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感激之情,體現了古人很重視他人對自己的情誼的高尚情感,也說明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國風·檜風·隰有萇楚》這首詩描繪了羊桃果:嫩枝的美盛、開花極妙、結滿果實突出詩人對羊桃的沒有牽掛沒有憂慮的羨慕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煩惱。又比如《召南·摽有梅》這首詩描述了姑娘看到梅子從成熟到紛紛落到地上,便感嘆時光匆匆,自己也到了待嫁的年齡卻還沒遇到自己心儀的男子。墜落到地上梅子的數量就跟這女子的青春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樹上有七成梅子到枝頭只剩三成到最後要用簸箕去收拾梅子,都沒有男子來提親,突出了女子強烈的待嫁之心。

3.肉禽

肉在古代是很珍貴的食物而且是財富的象徵,只有在很重要的節日或者慶典時候才會出現在餐桌上。因此,人們為了獲取肉發明了很多工具和想到很多獵取方式,甚至還在家裡養牛、羊、雞。

(1)家禽

在《詩經》時期,家庭飼養馬、牛、羊、雞、豬、狗六畜已經相當普遍。但是這六畜中,牛是最珍貴的,只有生活在上流社會的貴族才能吃到,而羊是比較普遍的肉食,例如《幽風·七月》的:“曰殺羔羊”、“獻羔祭酒”還有在《小雅·無羊》中也描述到三百頭羊成一群;七尺黃牛九十頭。還有《王風·君子于役》裡也描述到家禽家畜:“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牛羊下來。”太陽下山了,雞飛上了窠休息,牛羊也回到自己的圈子裡。而在《大雅·公劉》中:“乃造其曹,執豕於牢,酌之用匏。食之引之,君之宗之。”說明了當時人們都會建豬牢用來養豬,而且在公劉在京建都後大家都很歡慶這樣的場面上才出現豬肉,由此可見在當時豬肉還是很珍貴的食物。

(2)獵物

《詩經》中提到了人們為了獲取肉食,不得不依靠在野外捕獵的工具。例如《齊風·蔽苟》和《小雅·魚麗》中都提到了一種捕魚的竹簍,魚一旦遊進竹簍裡就遊不出去了。提到捕鳥的詩篇除了用弓箭去舍還有用置、羅網等工具。例如《王風·兔愛》中就說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用網去捕捉野雞野兔。除了常見的野兔和魚之外,還有些獵物是十分難得的。在《大雅·韓奕》有提到,蹶父為了自己的女兒,把韓土這個漁獵資源豐富的地方作為自己的定居之所:“孔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羆,有貓有虎。詩中描述的韓土資源頗豐:山川河流遍佈,鯿魚和鰱魚很肥大,母鹿跟小鹿聚在一起,山林裡有熊有羆還有山貓和猛虎。在這裡可以捕捉到熊就能有幸品嚐到熊掌的美味了。

在所有的獵物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魚了。在古代,隨著捕魚方法的進步並且魚肉十分鮮美,因此在上流社會人們經常把魚用來宴飲賓客和作為祭品用來祭祀:

《豳風·九罭》中:“九罭之魚,鱒魴。”主人拿著細網眼的漁網去捕捉美味的鱒魚和魴魚用來款待貴客。還有《小雅·魚麗》中也提到:“魚麗於罶,鱨鯊。君子有酒,旨且多。魚麗於罶,魴鯉。君子有酒,多且旨。魚麗於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詩中提到了鱨魚、魦魚、魴魚、鱧魚、鰋魚和鯉魚。這首詩以品種豐富的魚突出了宴飲上菜餚的豐盛,主人的熱情。

魚還被人們用來祭祀,在《周頌·潛》有提到:“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有鱣有鮪,鰷鱨鰋鯉。以享以祀,以介景福。”人們捕捉很多鮮魚供奉給祖先享用,祈求祖先能夠賜予自己福氣保佑自己事事順利。

國學:《詩經》中的吃吃喝喝

4.飲品

(1)酒

酒在餐桌上是不可缺少的,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飲品之一。隨著釀酒技術的提高,人們對酒的質量也提出了標準,在《大雅·韓奕》的:“清酒百壺”中提到了酒裡面不能有渣滓看起來要清澈;在《大雅·行葦》的:“曾孫維主,酒醴維醹”提到了好酒的口感是醇厚的。在《小雅·桑扈》的:“旨酒思柔”提到了好酒不僅是口感好而且還不容易醉。因此在古人心中,好酒的標準就是清、醇、不上頭。

《詩經》中提到飲酒的詩篇很多,但是飲酒的場合不盡相同,總結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宴客時的觥籌交錯,例如《小雅·鹿鳴》中的:“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和“我有旨酒,以宴樂嘉賓之心。”《小雅·頍弁》的:“樂酒今夕,君子維宴。”《小雅·賓之初筵》的:“酒既和旨,飲酒孔偕。”讓人似乎看到了美味佳餚,身心都沉浸在歡樂之中,獲得了極大的愉悅。

第二方面是借酒澆愁,如《周南·卷耳》的:“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展現了想早日回到家鄉見心上人的男子對路途遙遠且艱辛的無奈借酒消愁的場景;而《邶風·柏舟》的“微我無酒,以敖以遊。”描述了一個小官吏心中的憂愁無人能訴說只能喝酒來麻痺自己忘掉這些憂愁之事。還有《邶風·柏舟》的:“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幾句詩把女子的輾轉難眠展現出來,本來喝酒遨遊是可以解愁的,但是女子心中的愁已難借酒澆愁。

第三方面是用酒來祭祀,例如《小雅·信南山》的“祭以清酒,從以心牡,享於祖考。”《大雅·旱麓》的“清酒既載,騂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這些都是人們用酒來祭祀的場景。

人們通過飲酒或者是用酒,突出了在當時人們都受宗教觀念影響,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酒在其中起到了化解矛盾的作用。

(2)羹

在《詩經》時代,人們已經懂得用肉類來熬成羹湯。例如《魯頌·閟宮》:“犧尊將將,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還有《商頌·列祖》的:“既載清酤,賚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但是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肉羹的,只能把蔬菜做成菜羹果腹,在《小雅·信南山》有提到:“疆場有瓜,是剝是菹。”

(二)飲食器具

在《詩經》時代,手工業意境很發達。食器名目繁多,形式多樣分工越來越細。從《詩經》中對飲食器具的描寫就可以看出古代人的智慧。

1、炊具

《詩經》提到的炊具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鼎,鼎分有大鼎和小鼎,在《周頌·絲衣》就有提到“鼐鼎及鼒,兕觥其觩。”鼐是大鼎,鼒是小鼎。一般來說鼎是用來煮肉裝肉的,在古代人們經常把一整隻動物放到鼎裡面,然後再在鼎的肚子下面生火煮肉,所以鼎都是很大的。

此外,《召南·採蘋》提到了另外兩種炊具是錡和釜:“予以湘之,維錡和釜。”在《檜風·匪風》也提到了類似釜的用來蒸食物的器具,人們稱之為“鬵”。“誰能烹魚,溉之釜鬵。”

2、食器

食器一般都是人們吃飯時候用的,雖然《詩經》的《小雅·大東》的:“有饛簋飧,有捄棘匕。”中提到了人們吃飯時候是用勺子,但是在古代食器大多數是在祭祀或是盛大的宴會時候用的,例如《魯頌·閟宮》的:“籩豆大房”和《大雅·生民》的“於豆於登”都有提到,其中豆是在古代盛黍稷的高腳盤,在祭祀時候用的;籩是用竹子做的高腳盤,一般是放果脯的;房就是放大塊肉的木格。籩、豆不僅僅是在祭祀時候用,也會出現在貴族的宴會上,例如《小雅·賓之初筵》的:“籩豆有楚,殽核維旅。”在招待客人的餐桌上,籩豆都會被擺放得很整齊。

古代人吃肉時候習慣用匕從鼎裡面把肉盛出來放到俎上。再用刀割來吃。匕其實就是炳很長的勺子,而俎就是長方形的小砧板。因為古人經常把刀和俎放在一起,就有了後面《史記》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之說,是被欺負,任人宰割的意思。

3、酒器

隨著喝酒的貴族越來越多,酒器就逐漸出現在祭祀和宴會上。在《詩經》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盛酒、飲酒、溫酒、舀酒用的器具。

《詩經》中提到常見的盛酒的器具有四種,分別是在《大雅·行葦》的:“洗爵尊斝。”提到尊,尊是可以溫酒的盛酒器。還有《魯頌·閟宮》的:“犧尊將將”提到的犧尊指的是祭祀時候用的犧牛造型的盛酒器。還有《大雅·韓奕》的:“清酒百壺”提到的壺;在《周南·卷耳》的:“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提到的比壺要大的罍,詩中的女子想要通過喝盛在金罍中的酒來澆滅鄉愁。最後一種是《七月》的:“稱彼兕觥,萬壽無疆。”提到的觥,觥不但能盛酒還能當酒杯來用。

舀酒也有專門的器具,人們用匏或者鬥來舀酒。例如《大雅·公劉》的:“執豕於牢,酌之用匏”提到的匏是用葫蘆做成的瓢來舀酒。還有《小雅·大東》中:“維北有鬥,不可以揖酒漿”提到的鬥是有手柄的舀酒器。

由此可見,在《詩經》時代,人們從舀酒到盛酒、溫酒再到喝酒的器具已經十分齊全。

國學:《詩經》中的吃吃喝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