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17個成語,帶你走近魏晉風骨

  《世說新語》又名《世說》,內容記錄著魏晉名士的情趣風骨和逸聞軼事,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望梅止渴】

  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二童一馬】

  指少年時代的好友。《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國學」17個成語,帶你走近魏晉風骨

【千里蓴羹】

  舊時多作思鄉之辭。原為具有吳地風味的名菜,後泛指本鄉特產,含思鄉之意。《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里蓴羹,但未下鹽豉耳!”

【千巖萬壑】

  形容峰巒與山谷極多。《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不舞之鶴】

  比喻名不副實。《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

【相煎何急】

  比喻自相殘殺或迫害。《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竹頭木屑】

  比喻可供利用的廢置之材。《世說新語·政事》:陶公性檢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鹹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溼,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

「國學」17個成語,帶你走近魏晉風骨

【割席分坐】

  謂不與志同道合者為友。《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簸之揚之,穅粃在前】

  謂揚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本為調侃之詞,謂位卑而居前列。後亦用為謙詞,謂無才而居前。《世說新語·排調》:王文度、範榮期俱為簡文所要,範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將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範後。王因謂曰:“簸之揚之,穅粃在前。”範曰:“洮之汰之,沙礫在後。”

【華亭鶴唳】

  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國學」17個成語,帶你走近魏晉風骨

【蒹葭玉樹】

  蒹葭,指毛曾;玉樹,指夏侯玄,謂兩個品貌極不相稱的人在一起。後以“蒹葭玉樹”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貴的人。亦常用作謙辭。《世說新語·容止》: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依玉樹。”

【醉玉頹山】

  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後醉倒的風采。《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難兄難弟】

  指兄弟兩人才德俱佳,難分高下。《世說新語·德行》: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諮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響。《世說新語·文學》:殷荊州曾問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曰:“銅山西崩,靈鍾東應,便是《易》耶?”

【頰上三毛】

  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

【面如傅粉】

  形容男子美貌。《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食辨勞薪】

  形容識見卓越。《世說新語·術解》: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

「國學」17個成語,帶你走近魏晉風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