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次数多达5次,是游山玩水还是体察民情?

关于秦始皇,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可以说是做到了前无古人的功绩,后代的帝王没有一个可以超越他,然而坐上帝位的他,没有选择沉迷女色亦或是整日贪图享受,而是经常出巡,史料记载,在秦始皇在位的11年,曾经就有5次大出巡,关于秦始皇出巡这个事情,有很多种说法,最多的分为两种,一种是秦始皇5次出巡是为了满足自己游山玩水,另一种说法就是秦始皇出巡是为了向自己征服的国家、民众显示自己强大的国力,来震慑想要反叛、有坏心思的人。那么秦始皇5次出巡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次数多达5次,是游山玩水还是体察民情?

我们来看一下秦始皇的出巡路线。

第一次出巡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

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次数多达5次,是游山玩水还是体察民情?

秦始皇二十七年出巡,是秦始皇第一次出巡,秦始皇从咸阳出发,经北地郡治(甘肃庆阳),出鸡头山,经过回中道越过六盘山到陇西郡治(今临洮),视察完毕后,又回到了咸阳城。

从时间上来看,这一次正好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第二年,而他所经过的地方也是有不同意义。他经过的两郡是北地以及陇西,这也可以看出他内心并不只是为了游览风景而出游,而是心存忧患。

因为这两处是少数民族经常出入的地方,也是秦朝的边疆地区,如果此处安危不保,秦朝的根基就会受到威胁,因为只要当时在这片土壤上生活的戎人长驱直入之下,完全可能打进关中,而秦皇的这一次出巡也就有点威胁警告的意思,此时戎人依旧是在这两块地区边缘游走,秦始皇传达出的讯息是,自己很重视此处,所以不要触碰自己的底线。

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次数多达5次,是游山玩水还是体察民情?

第二次出巡

第二次出巡时间比较久,史料也有确切记载。公元前221年,这一次秦始皇一路向东行上泰山进行祭祀,以求江山安定,接着又途径多处郡才安然归京。算起来,这一次秦始皇大概经过了天下的大半地区,而在路程中,他也是效仿先祖,前往祭拜泰山,封禅一事威震天下。

实际上,秦始皇这样做是为了立威齐国。当年,秦国兵进齐国之前,其他五国王室的残余分子已经聚集在齐国,他们都十分希望借齐国再次翻盘复国。所以,秦始皇此次泰山之游,除了向天下展示秦朝的强大武力之外,还借助了一种舆论——刻石,来宣扬秦始皇的卓越武功。

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次数多达5次,是游山玩水还是体察民情?

第三次出巡

在返回咸阳后不久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又开始了第三次巡游。

这次巡游的区域依旧在山东半岛。《史记》上关于这次巡游经过的地方记载不多,秦始皇再临之罘山、琅琊山,在之罘山刻石,最后经过上党郡返回咸阳。但此次出巡途中,秦始皇遇刺,但是并没有逮到刺客,所以秦始皇便立石刻词,来回击心存歹念的人。

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次数多达5次,是游山玩水还是体察民情?

第四次出巡

这次出巡史料上记载很少,主要提及了"始皇之碣石",视察的重点区域是秦朝北部国防线,终点站是碣石。这次的出巡秦始皇想要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念想越来越重,同时拆了原先赵齐等四国的堤坝以及关卡。他此次出巡北方,还是为了提防匈奴,这一次回来之后,就在当年,蒙恬被派出发兵三十万赶走匈奴。

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次数多达5次,是游山玩水还是体察民情?

第五次出巡

第五次出巡秦始皇是为了躲避灾祸,对于多次出现秦始皇要死的征兆,虽然做了很多措施,把相关的人杀掉,毁灭带有寓意的陨石或是碧玉,但是秦始皇心里是担忧的,便在太卜的建议之下,他再次出巡避祸,但是秦始皇在出巡途中而死,并且使得江山直接从大公子手上被赵高等人转到胡亥之手。

从秦始皇的出巡路线上,我们可以看出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国家稳定,江山巩固,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