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汽車業總體達產率已與去年同期相當

央視網消息:3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製造業復工復產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工业和信息化部:汽车业总体达产率已与去年同期相当

記者:汽車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如何?後續還會出臺哪些措施促進汽車消費?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辛國斌:汽車行業重點抓了這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全產業鏈協同復工“一個面”。每輛汽車都有上萬個零部件,供應鏈企業也有上千家,一家企業供應中斷,就可能導致整車企業全線停產。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專門成立了工作專班,把15家重點整車企業作為重點聯繫對象,建立健全包含交通運輸部、人民銀行等部門以及26個地方工信部門的綜合協調機制。自2月19日起,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聯繫的15家企業提出很多具體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到26個省區市1300多家企業。經過協調,截至目前,上述所有供應鏈企業已經全部實現了復工復產。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聯繫的這15家企業當中,10家是內資企業,5家是跨國公司企業。

二是打通重要物資和人員返崗運送“兩條線”。湖北省是我國重要汽車製造業基地,也是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部分零部件供應不上成為很多整車企業的“卡點”。針對大眾、寶馬以及廣汽、重汽等國內外整車企業提出將湖北省供應商的庫存零部件儘快運出保障生產供應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湖北省經信廳協商,指導企業辦理緊急物資運輸許可,並與交通運輸部聯繫,幫助企業辦理運輸通行證,救了企業燃眉之急。針對武漢地區增壓器、液壓系統、空調等零部件企業員工返崗率低、產能難以滿足整車企業需要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武漢市經信局、東湖開發區指揮部協調,幫助企業前往全國50餘個市縣接運返崗人員,迅速提升產能,解了整車企業斷供之危。

三是聚焦企業生產保障、產品審查、資金需求“三個點”。圍繞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復工復產中反映集中的急難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重點推動解決。比如,工業和信息化部針對一汽集團防疫物資缺乏的問題,幫助協調解決了20餘萬個口罩、額溫槍等防疫物資,保證了一汽相關企業的復工復產。針對25家汽車企業200多輛試驗車,因內蒙古牙克石冬季試驗場停業無法試驗的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協調內蒙古地區及時調整營業時間,解決了試驗用車在試驗場的試驗問題。針對疫情期間汽車企業面臨的第三方機構檢測不便,部分零部件更換供應商無法及時通過產品審查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及時推出了產品自我檢驗承諾等便企措施,按便利方式累計辦理了2000多項產品審查。針對部分零部件供應商資金緊張的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也組織梳理了11個省區市260餘家企業的資金需求問題,及時推薦給央行和相關金融機構,幫助解決企業的資金供給困難。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自2月19日到現在,汽車行業企業整體開工率已由60%左右提升到97%,員工復崗率由50%左右提高到82%,總體達產率已經與去年同期水平相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