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信息化、數字化是能源革命趨勢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信息化、数字化是能源革命趋势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一直以來也是各國外交談判時的重要議題。近日能源貿易話題在全球引發熱議,一邊是美國75年來首次實現了石油淨出口,另一邊是歐佩克大會剛剛達成的減產共識,這意味著世界能源結構調整面臨新的課題。

“有什麼樣的能源體系就有什麼的工業體系和社會生產力。”12月8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在首屆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能源革命進入新階段,信息化、數字化是趨勢;聯網化、共享化是必然;分散化、低碳化是路徑;可負擔、可靠和可持續才有未來。

數字化為能源革命賦能

徐錠明表示,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而這一次能源的改進和更替將會帶我們進入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十三五”能源規劃的亮點是積極推動“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聯合國10月發佈的AI報告也提出,人工智能、自動化和新數字經濟對環境和與自然資源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提高了能源效率,減少了各種渠道的浪費,包括實時分析,以確定能源使用趨勢,發現低效和浪費問題。

目前,能源專家們已經達成共識,智能化、市場化、生態化將會推動能源革命的進程,數字化、聯網化、共享化為能源革命向縱深發展開闢新途徑。

全球的能源企業正在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緊密融合,例如,美國石油生產商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使用人工智能來優化鑽孔場所,美國通用電氣自進入石油工業以來,一直以“工業物聯網及大數據改變石油行業”為公司發展定位。另外,中國不少石油公司也已經開始與國內互聯網IT巨頭展開合作,比如,中國石油-華為共建數據中心、中國石化-阿里巴巴合作阿里雲等等,正在開啟石油工業智能新時代。

徐錠明表示,科技創新是試錯探路的過程,能源工作者肩上始終不能放下四副擔子,做綠色發展的踐行者、生態紅線的守護者、無碳能源的開發者、持續發展的推動者。

10月仁川會議上的《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以下簡稱“《1.5℃報告》”)向國際社會傳遞出清晰的信號,全球升溫1.5℃最快有可能在2030年到來,會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更大損害。為實現1.5℃溫控目標,全球氣候行動亟待加速。

能源革命目的是低碳化

長期以來,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高度依賴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粗放式的發展不僅導致資源大量浪費,也造成了環境汙染。

徐錠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巴黎協議之後,全世界的能源界都在轉型,從化石能源轉向可再生能源。比如,美國原先是一個能源進口大國,隨著對頁岩油氣的開發,美國在能源上正逐步擺脫對外依賴,並將直接威脅著能源出口國家的利益,改變能源出口的格局,給世界能源改革帶來了新的問題。

“儘管新的能源問題不斷出現,但總的方向不會改變,世界會逐步走向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徐錠明認為,人類享受可持續能源是未來世界國傢伙伴關係的模型,把人類推向可持續發展。

徐錠明將天然氣看作是化石能源走向可再生能源的一個橋樑,他強調,歐洲認為天然氣不再是清潔能源,《1.5℃報告》也指出2050年全人類在天然氣的消費要低於8%,我國在天然氣發展上較為緩慢因此還在往高峰走,“但是我預測天然氣在中國的壽命還有30年”。

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是能源革命的關鍵問題,國際上正在研究的零二氧化碳發電技術也將逐步推向市場,在徐錠明看來,高碳能源最終將會被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所取代,能源革命的目的就是讓世界能源消費結構逐步趨向低碳化。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