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從自我批判中崛起

電信行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九十年代末,移動用戶高速增長,寬帶業務迅猛發展,ALL IP轉型正日漸駛入快車道,作為網絡控制中心和“大腦”的核心網,在ALL IP網絡轉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向ALL IP的核心網成為運營商重構競爭優勢的關鍵。但是如何實現這一架構?流量模型是什麼樣的?實際上網運行會遇到什麼問題?此時業界沒有人知道答案。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在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不僅需要跨越IP和電信領域的深厚積累,更需要持之以恆、披荊斬棘的勇氣。

產品在挫折中摸索前進

2001年,公司組建了預研工作組,同時啟動3G核心網控制面和承載面設備預研,以實現華為軟交換控制和承載分離的解決方案,正式開始了軟交換的艱難探索。

移動軟交換,架構的搭建是比較關鍵的。採用何種架構模型,決定了今後產品的發展。2001年底我們用iNET應對軟交換的潮流,當我司專家拿著Musa平臺的iNet架構和信產部電信專家交流軟交換時,信產部專家直言:華為不懂軟交換,同時被排除在國內運營商試驗局的門外。當頭棒喝,從1995年啟動的移動核心網交換機,我們的市場份額總是長不大,7年後更是到了即將被業界淘汰的境地!

重創之下,深刻反思,2002年夏天,開發團隊從核心網、平臺部門和中研部挑出十幾位不同背景的高級專家,在高培中心封閉研討架構模型設計。一週後終於達成一致,開發團隊決定推倒重來,重新設計的體系至少要能支持未來5年的發展需要。新的模型將承載和業務真正徹底分開,更具靈活性、更適應移動領域的業務特點。這次封閉研討,參加的都是技術、業務的領軍人物,在PK、爭論中,大家深刻反思自身的不足和前期犯下的錯誤,團隊的融合加速,真正走到一起。

當時移動軟交換的“兩杆槍”之一的張浩向項目組簽了軍令狀,由他帶領幾位兄弟搞定編程。憋著一口氣,他們最終按時完成,而且基本是零BUG,為今後產品的穩定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羅華霖等常駐深圳,他們開發的日子每天也是披星帶月、早出晚歸。某次,一塊單板不停自動復位,雖然夜已經很深了,可誰都不走,所有人都來看代碼。好不容易發現可能是某個點,大家一下子都興奮起來,仔細去找,最終發現問題。還有一次攻關到凌晨,領導買了餃子來犒勞大夥,一幫人圍在一起呼呼地大吃餃子,那種感覺就如同患難與共的兄弟,目標簡單,充滿激情。

北京研究所媒體網關產品部胡加倫記憶猶新:“媒體網關產品完全是從無到有,架構、每一塊單板、每一個軟件模塊都是全新設計開發,僅僅用了兩個月的聯調,就先後打通3G/R4電話、3G和PSTN互通電話、2G和3G互通電話,那是一段充滿激情的歲月,至今難忘。”

撥開迷霧,移動軟交換產品的研發終於走向了快車道,向業界前列邁進。


在市場檢驗中反思、改進,活下去

2002年底到2003年初,針對移動/固定市場的不同節奏,SX3000產品分離出移動軟交換G9/V9,直接支持業界領先的R4架構,並在2003年下半年發佈第一個2G/3G移動軟交換版本。

國內3G遙遙無期,2003年初卻盼來一個泰國某GSM商用局。但當時由於移動軟交換對GSM應用經驗及投入不足,最終導致割接失敗。禍不單行,又一個重創來臨,2005年4月版本升級失敗,不得不回退版本,導致這個局點的G9退出現網。這一次,不僅給公司帶來了很大損失,更導致了客戶對我們的產品不信任,軟交換再次遭遇重挫。

泰國項目的經驗和教訓使移動軟交換明白什麼是真實的客戶需求,自身有什麼不足,隊伍如何能夠基於這些不足而成長並殺出一條路來。

痛定思痛,移動軟交換內部掀起管理、技術兩方面持續的反思和大改進。各級管理者深刻檢討自己在流程、項目管理水平、產品技術、人員組織、員工技能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更從責任心和服務意識上進行反思。最終,大家認識到,任何時候,一定要關注客戶需求。我們曾經犯過錯,但在不斷來臨的關鍵戰役中更要善於總結、分析、提升,在困難和挫折中學習、改進,不斷構築自身的能力,這是我們付出沉重代價後獲得的最大收穫。


不放過每一個問題,在滿足客戶需求中進步

在漫長的等待中,2004年初在阿聯酋ET終於誕生了華為第一個WCDMA商用局!該網絡是中東及海灣地區第一個3G網絡,也是全球第一個投入商用的採用R4軟交換架構的核心網。2004年的春節註定是忙碌和充實的,為了第一個3G局的順利割接入網,很多同事都放棄了休假。期間,客戶提出要用視頻監聽,視頻監聽編解碼技術當時對我們還是個難題。項目組成員放棄了休假,春節只休了一天,堅持封閉開發,最終100%交付全部需求。2004年4月,第一個3G局順利割接入網商用。

2004年11月,由我司承建的全球最大的IP移動軟交換網絡——中國移動T局全網順利開通,該網絡覆蓋國內八個大城市的長途匯接網T1局,支撐17萬Erl話務高峰。該軟交換核心網,幫助客戶降低了成本,大力支持了中移動服務於更大的用戶規模、更快的用戶增長。


移動T局,也更讓人體會到理解客戶需求的重要意義。建網初期,客戶擔心軟交換的穩定性,要求萬一華為軟交換出了問題,就要能回退到原來的網絡上去。公司派專家去交流解決方案,最終設計了“呼叫失敗路由重選”方案,即如果呼叫落地端失敗,發端則自動重選,保證呼叫完成。這個方案開創性地使得網絡的柔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很多光纜中斷、停電等事故給網絡帶來衝擊,但最終普通消費者卻沒有太大不良感受。

2005年推出的“雙歸屬”,它提供容災備份,如果一個網元出問題,網絡就自動切換到另一個。這個概念也是同客戶交流中獲得的。

識別客戶關注點,抓住客戶迫切需要,並解決現實問題的產品,就是有競爭力的產品。滿足客戶需求,我們是在不斷的磨難中才逐漸領會到這是多麼重要卻又多麼難以做到的一句話。

在連續不斷的開局、保障過程中,堅持對發現的任何一個小問題都不放過,不論是不是自己的問題,都力保全部解決。在阿聯酋,客戶要求非常嚴格,能發現並提出很多問題,讓人既怕又歡喜。一次客戶投訴電話老掉話,或聽不到音。我司派去了一個小夥子譚峰,一天一夜沒閤眼,在不同情景下撥了600個電話, 使得這種幾率非常小的問題終於再現並最終解決。回首當初,一位老員工說:“軟交換走到今天,是因為團隊沒有放棄每一個機會,或者遮掩任何一個問題。很多問題可能開始以為無法解決或無處可查,但最後還是被團隊攻克。”

2006年至2009年,華為連續四年成功保障麥加朝覲期間網絡通信,實現零故障、零中斷運行,改寫了往年HAJJ期間通信連年癱機的歷史,創造了移動軟交換新的歷史。

總結這段成功,公司領導的評價更令人深思:“沒有我們已形成的自我批判的習慣,就不會有我們在中國移動的T局交付上獲得的成功。對沙特HAJJ的保障,使自我批判的成果獲得輝煌,改變了世界技術發展的歷史,也改變了我們核心網的發展方向。”


新的起點

06年,歐洲、中國、印度、北美、亞太等區域市場以及KPN、FT Orange等大T運營商,都向華為打開了大門,移動軟交換在世界各地不斷開花結果。

截至2009年一季度,華為的移動軟交換產品已累計出貨超過十三億線,全球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使用華為的移動核心網。同時,華為已在3GPP、3GPP2、TISPAN、IETF、ITU-T 和 WiMAX Forum等組織通過相關提案2100多篇,並獲得50多個領導席位如副主席、報告人和編輯者。

年輕的核心網人,從泥坑中爬起,不斷反思,自我批判,不斷超越,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每個平凡的日子都能夠看見奮鬥者的身影,正是他們在不斷地創造新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