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探店實感,發現餐飲行業另類的“小而美”

什麼是“好”餐飲?是好吃的餐飲,還是賺錢的餐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答案。

今天跟大家講,我在探店中遇到的三家小型餐飲,沒什麼名分,東西不難吃,我估算了一下,家家賺錢,!

餐飲探店實感,發現餐飲行業另類的“小而美”


01民居內的柳州螺螄粉。

這家螺螄粉店開在一個民居的一樓,將窗口改成門,這樣就變成了迎街的底店。拋開是否合規的條件,我們來講講是否有得賺。

這片老小區的租金,50平米幾乎在1千元左右。一樓當商鋪用,每年的租金應該在2-3萬元。沒有服務人員,只有一個大姐做螺螄粉,進店後自己說想吃什麼,大姐告訴你多少錢,然後自行支付。大姐出餐後,會喊你,自己來端。不忙的時候,大姐會出來收拾一下桌子上的餐具。

我估算這家小店的日流水在千元左右,月利潤在萬元。

餐飲探店實感,發現餐飲行業另類的“小而美”

02廁所旁的包子鋪。

這家店在一個公共廁所旁,現在的公廁也衛生,從外面經過,如果不仔細看,不會發現經過一間公廁。公廁旁邊的位置肯定貴不了哪去。我通過公共信息查詢此店開了十來年,進店的時候已過了飯點兒,要了一籠包子熱乎乎。這家店對面是一家醫院,不遠有國企的單身宿舍,猜測非飯點兒也會有食客吃包子。

餐飲探店實感,發現餐飲行業另類的“小而美”

一家40平米的小店,堅持十來年還是值得關注與學習,這家店能賺多少我暫時還不知道,因為沒在飯點兒就餐,沒法通過數據估算。能開這麼長時間,應該有許多客二代捧場了,不會賠錢。


03商圈的米線。

下午四點,又入一家米線店。門口收銀臺沒人,裡面有一大姐正在做米線,屋內9張小桌可以容納18人就餐,店內一對情侶等餐。我問了兩遍,煮米線的大姐才抬頭問我吃什麼……

餐飲探店實感,發現餐飲行業另類的“小而美”

選完餐,自己去前臺結算,然後坐在餐位,等大姐喊餐(連個排號都沒有)。5分鐘後又有食客進來,跟我的流程一樣,自助服務。

等餐時間,看這家店線上能賣多少,打開兩個外賣APP,沒有此店。上餐後,嘗過食物,不是很好,再看旁邊食客吃得津津有味。這就是品鑑的差異化,你覺得不好吃,未必生意不好,符合大眾口味更容易存活。

餐飲探店實感,發現餐飲行業另類的“小而美”

這家米線操作簡單,兩勺調味料,放一些菜品、米線電磁爐煮熟,倒入碗內,用鵪鶉蛋、火腿腸裝飾,預估成本在4-5元,售價13元。米線這個品類比較好標準化,也好複製,供應鏈也比較完善。

這家店典型的一流商圈二流位置的打法。我在店內多呆了一些時間,估算日營業額也在千元左右。

這三家小店,都有一些共性,店的面積在30-50平,選址有人流,費用低,1人店,食客自助服務。低成本高人效,這些小店都是盈利的。

餐飲探店實感,發現餐飲行業另類的“小而美”

除了這些共性條件,還有一個隱性條件:這些家店在非飯點兒,對食客開放。我在南方探店的時候,不用急著趕時間,因為許多店都迎客。在北方,許多店用餐時間過了,只能吃閉門羹。這與消費習慣有很大關係,並不是說一定要24小時開放,這個要計算成本。

就在這個月的27日,多數餐飲企業基本復工,27日是週五,大家選這個日子可能想五、六、日,進店的顧客多一些。經觀察,正餐的店顧客不是很多。至此,報復性消費的機會幾乎沒有了。因為,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後期可能是一些補償性消費了……


預期在半個月左右,餐飲企業的生意會恢復正常,有一篇3月中旬的文章已經在預判,4月中旬大家可以翻出來看看,萬一我蒙對了呢。小而美的餐飲企業一般都是指高客單,且有優質出品能力的地方。今天我探到的這些另類的“小而美”更適合介入資本擴張(要注意品類),因為他們首先滿足“盈利”!我是騫味,懂媒體,懂美食,懂餐飲。有多懂?略懂,略懂,略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